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青藏高原北麓河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可培养细菌数量为0.4×107~4.6×107 CFU.g-1,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下可培养细菌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沙化草原生态系统下土壤细菌在5月生物量最高,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下在7月有最...  相似文献   
42.
荒漠灌木逆境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黄海霞  王刚  陈年来 《中国沙漠》2010,30(5):1060-1067
荒漠区具有干旱、高温、强光复合逆境的特点,荒漠灌木为了适应其特定的生境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抵御逆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从形态结构特性和水势、光合特性、气孔导度、蒸腾特性、渗透调节、抗氧化保护等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回顾了荒漠灌木对干旱、高温、强光的适应对策和机制,进而分析了在上述领域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安黎哲 《冰川冻土》2016,38(6):1739-1740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  相似文献   
44.
沙埋对河西走廊4种旱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文  王桔红  朱慧  齐威 《中国沙漠》2015,35(6):1532-1537
测定了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黒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等4种旱生植物种子重量、形状、萌发及活性,试验了沙埋深度(0、1、2、3、4、5 cm)对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种子扩散时为中度休眠;种子活性与重量、形状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种子初次萌发率与重量之间为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大而不规则种子有较低的活性,小种子扩散时有较高萌发率。随沙埋深度的增加,4种植物种子出苗率下降,首次出苗时间推迟,茎高、绝对株高和根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下和地上生物量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或随埋深增加而下降。幼苗出土和生长的最佳沙埋深度是:驼蹄瓣1~3 cm,骆驼蒿0~1 cm,唐古特白刺0~2 cm,黑果枸杞1~2 cm。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以及浅层沙埋等条件,以提高出苗率、增大幼苗定植率。  相似文献   
45.
宁夏沙坡头荒漠生态环境鸟类季节性消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逐月对宁夏沙坡头地区荒漠景观鸟类进行了统计.调查区包括三种景观:荒漠半荒漠,居民点和人工固沙林.对65种鸟类的食性、居留型以及在各景观中的季节性变化作了分析.虽然各景观中分布的鸟类物种数差异不大:荒漠半荒漠景观42种,居民点景观41种,人工林景观43种,但各景观中的鸟类种类、密度和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在促进沙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青藏高原北部13个地点101份草本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 13 C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δ 13 C值相对较高,并且在海拔 4161 m的西大滩仍有植物δ 13 C值落在C4植物区,说明青藏高原的地理特殊性以及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随海拔的升高,植物叶片δ 13 C值也随之升高,但变化程度具有物种的依赖性。唐古拉山南边植物叶片δ 13 C值明显高于北边植物叶片δ 13 C值,分析表明植物叶片δ 13 C值南北分布的这种格局主要是由降水的差异决定的。  相似文献   
47.
放牧和围封下霸王灌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对阿拉善退化荒漠草地恢复过程中霸王灌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霸王灌丛对土壤的C、N、P有明显的富集,灌丛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层,而灌丛根部对10~20cm的土层也有影响。(2)放牧和围封显著影响着霸王灌丛根部和灌丛下的土壤肥力,土壤有机C、全N、全P均为围封6a>围封2a>自由放牧,pH值为围封6a<围封2a<自由放牧;放牧和围封也显著影响着灌丛根部和灌丛下的土壤养分富集率,土壤有机C、全N、全P的富集率均为围封6a>围封2a>自由放牧。(3)霸王灌丛生物量与灌丛根部、灌丛下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灌丛间地的土壤有机C、全N、全P和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8.
黑河干流正义峡-狼心山段河道渗漏量计算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婕  刘龙涛  王刚 《中国沙漠》2018,38(3):651-656
综合考虑来水条件和渗漏容量,利用平均水面宽度与渗漏率的乘积求得单位长度渗漏量,采用水面宽度的变化表征渗漏面随水流起伏变化,建立了黑河正义峡-狼心山段河道渗漏模型,模拟了2005-2013年河段渗漏量变化;并以此建立了河道前期过水和未过水条件下正义峡流量和正义峡-狼心山段渗漏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烈渗漏条件下天然河道水流演进模型对正义峡-狼心山段渗漏模拟效果较好,总体误差小于5%;(2)模型模拟的2005-2013年年均渗漏量为2.69×108 m3,与以水量平衡计算的年均2.84×108 m3大致相当,绝对误差为0.15×108 m3,表明模型模拟的结果较好;(3)正义峡流量和正义峡-狼心山段河道渗漏量呈显著的指数关系,实际调度工作中,可利用该模型计算渗漏量并预测下游的来水过程。  相似文献   
49.
沙生濒危物种霸王的高频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实验选用霸王无菌苗的茎尖、子叶、下胚轴和胚根作为材料,研究霸王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霸王茎尖是诱导丛生芽的良好外植体,而子叶、下胚轴和胚根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外植体;霸王茎尖的最适增殖培养基是:MS+6-BA 5.0 mg·L-1+NAA 1.0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是:MS+IAA 1.5 mg·L-1;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6-BA 1.0 mg·L-1或MS+6-BA 1.0 mg·L-1+NAA 0.5 mg·L-1。沙质基质为霸王组培苗过渡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50.
不同演替阶段人工柠条林丛枝菌根真菌分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永俊  冯虎元 《中国沙漠》2009,29(6):1141-1147
采用PCR-DGGE和DNA克隆测序技术对黄土沟壑区一时间演替序列(5、13、20 a和42 a)上的人工柠条林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进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所有DNA序列聚为四个均属于AMF Glomus属的序列群,分别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G.intraradices(同源性≥98%)、G. fasciculatum(=99%)、Glo18(=98%)和G. sp.(=98%)相关,这表明,在特定的时间点上柠条根系的AMF多样性十分低下。这四个序列群在5~20 a的柠条林中均出现,而在42 a的柠条林中只有G. sp.未出现,这表明,AMF群落组成并未随着柠条林的演替而发生显著改变,即AMF群落并未随着人工柠条林的恢复演替而得到恢复;土壤理化性质的稳定以及人工柠条林中的AMF群落与植被之间的正向反馈关系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