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扎日加花岗岩直接侵入到已发生褶皱的三叠纪地层中,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岩石具粗粒结构或斑状结构。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北巴颜喀拉扎日加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为66·29%~73·03%〕、高碱(ALK=6·59~9·26)、过铝质(ASI=1·45~1·648)的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中等至弱Eu的负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表现出相对富集Cs、Rb、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LREE,亏损Nb、Ta、Zr、Hf、HREE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其为壳源型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在主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FeO*/(FeO*+MgO)-SiO2和R1-R2及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Rb-(Y-Nb)、Rb-(Yb+Ta)、Ta-Yb、Nb-Y及Rb-H-fTa上,所有点均落于同碰撞或后碰撞花岗岩区,且都落于Sr-Yb图的低Sr、低Yb区,表明扎日加花岗岩形成于巴颜喀拉山造山带陆内碰撞造山阶段的同碰撞至后碰撞初期,为挤压向拉张构造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以挤压构造环境为主。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获得该岩体的侵位时间为200Ma左右,属晚三叠世—早侏罗纪,表明大场地区处于巴颜喀拉造山带陆内碰撞造山阶段的同碰撞向后碰撞初过渡时期,并且至少在(193±4)Ma时已进入伸展构造环境。对比已有的大场金矿成矿年龄,显示扎日加花岗岩与大场金矿的形成均为巴颜喀拉造山带陆内碰撞造山阶段的产物成岩与成矿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2.
运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成像测试技术,对南华北盆地偃龙地区ZK1614井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陆相的泥页岩样品进行观察并获取二次电子及背散射信息。结合X射线能谱信息和JMicro Vision软件灰度识别功能,对样品矿物组成及微观孔隙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并探讨了孔隙发育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品主要发育的孔隙以无机矿物孔为主,孔隙类型有粒内孔、粒间孔、少量有机质孔及微裂隙;样品面孔率介于0.92%~5.53%之间,整体来看,面孔率大小与孔隙数量正相关;孔径大小介于50~2000 nm间,不同区段的孔面积对数指标与单位面积孔数量对数指标呈两段式线性关系,孔径较小时两者负相关,孔径较大时两者正相关。不同矿物对孔隙的发育有不同的控制作用,脆性矿物主要影响裂隙的发育,对孔隙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粘土矿物因构造应力、矿物相变及脱水等作用形成大量孔隙,对孔隙的发育起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区燕山期、喜山期因构造活动形成了大量尺度较大的裂隙,裂隙的发育使岩层的渗流性能增加,促进了有机酸和地层水对矿物的溶蚀作用,相应的促进了孔隙的发育。此外,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体积随着压实作用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3.
AutoCAD环境中几种数据配准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toCAD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制图软件,是我国测绘行业主流的数据采集和加工编辑平台,其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数据配准是数据处理中经常应用的重要功能,直接关系到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本文论述并比较了AutoCAD四种配准方法。  相似文献   
44.
台风影响下渤海及邻域海面风场演变过程的MM5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装有 L inux操作系统的 PC机上运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 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大气模式 MM5。运用 MM5的嵌套功能 ,以 30 km水平分辨率对台风 KAI- TAK( 2 0 0 0年第 4号 )影响渤海海区的时段进行数值模拟 ,同时给出了水平分辨率为 10 km的嵌套区内逐时的渤海海面风场。通过对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风速分布与雨区分布等要素的模拟结果与实况的比较 ,证实该实验对台风过程的模拟较为成功。嵌套区内渤海海面风场也明显体现出了地形影响的特征。并尝试以T10 6格点资料的三维客观分析场结合高空及地面观测为模式提供初值场 ,6h/次预报场为模式提供时变边界条件 ,对渤海海面风场进行了 2 4 h时预报  相似文献   
45.
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噬菌蛭弧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菌的裂解能力及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对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噬菌蛭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裂解作用 ,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 5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2个数量级 ,70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3个数量级 ;2 5d后对照组COD为 6 35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COD分别为 4 6 7、4 1 6、4 1 8mg L ;2 5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9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36、0 33、0 32mg L ,90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2 7、0 2 2、0 2 1mg L ;5 5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 0 1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硫化物分别为0 0 1 0、0 0 0 8、0 0 0 8mg L。  相似文献   
46.
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控制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初探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中各项水质因子进行控制和处理。结果表明,浓度为25×10^-6 ̄50×10^-6处理效果最佳,温度,作用时间等对处理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是目前水质处理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不同种属的微生物对养殖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并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进入 2 1世纪后 ,由于中国加入 WTO的日益临近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这一切促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步入高品质的名特水产养殖。目前在我国的名特水产养殖中采用高密度养殖的模式 ,养殖水体自身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同时受外源性污染的影响 ,养殖水体的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水体有机污染不仅可造成水体缺 O2 ,直接危害养殖生物 ,同时也是养殖品种暴发性疾病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  相似文献   
48.
除草剂丁草胺对黄鳝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红细胞微核、核异常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研究了除草剂丁草胺对黄鳝细胞的遗传毒性。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染毒,质量分数分别为0. 05、0 .08和0. 12mg/kg,结果(经t检验)表明除草剂丁草胺在较低浓度时( <0. 05mg/kg)基本上不表现诱变性,但0. 12mg/kg浓度组可显著地提高黄鳝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P<0 .01),对黄鳝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和结构畸变率也有影响(P<0 .01)。这表明除草剂丁草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黄鳝具有明显的遗传学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9.
长距离输油管线震后功能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距离输油管线工程的震害特点,给出了长距离输油管线工程震后功能状态分级划分标准。在管道、储油罐抗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长输管线工程震后功能状态分析方法,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50.
李永利  常骏  吴伟  王东 《气象》2007,33(S1):167-172
开发了适合气象部门资料特点的等值线绘制和分析系统,通过优化等值线算法,进一步提高等值线绘制质量。同时利用数据共享网站,采用B/S技术提供气象信息的自动等值线绘制和查询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