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的地质构造具有六大个性特征:(1)微陆块与其阐的造山带形成镶嵌结构;(2)微陆块和洲级板块一样走完了板块运动的全过程;(3)微陆块虽分散。但在构造活动中仍为一相对独立的地质单位;(4)地质演化具多旋回性;(5)海西期可能出现过一个海西地台;(6)喜马拉雅期中国构造一地貌以及深部结构构造梯级大分化。在地史演变中,无论是微陆块的裂解和漂移。还是经由其间之裂谷或小洋盆的消亡而次第粘结,都缺乏相对统一、量级较大的能量,其本身的动力量级远次于洲级板块。中国沉积盆地经历了从加里东到喜马拉雅多期次和互有交叉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根据盆地形成的地质背景将中国沉积盆地的构造类型划分为六大类;以前寒武纪陆块为基底的多旋回构造联合体盆地;以海西地台为基底的多旋回盆地;以特提斯各微陆块为基底的被动陆缘构造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裂谷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新近纪活动陆缘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42.
GIS中线元的误差熵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现有的线元位置不确定性模型大多与置信水平的选取有关,而置信水平的选取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因而不能惟一确定,引入信息熵理论,提出了线元的误差熵带模型,并将它与“E-带”进行了比较,计算了落入其内的概率。该模型根据联合熵惟一确定,与置信水平的选取无关。  相似文献   
43.
以圆梁山隧道高压富水区为对象,研究了径向注浆的边界条件、注浆材料和注浆施工,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以后大量地下工程的设计与修建,径向注浆技术会越来越被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 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次突发大规模的涌水突泥砂、块石灾害,造成部分施工机具掩埋损毁,施工掘进严重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分析认为涌水突泥与地下暗河或岩溶泉群的主管道网络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背斜东翼段岩溶发育情况、涌水突泥特征及其降雨影响程度,进行了泄水洞排水、平导排水、封堵和堵排结合 4个整治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泄水洞方案; 2003年 5~9月雨季,背斜地区多次普降(特)大暴雨,DK361+764、DK360+873等地段又再次突发大规模的涌突水(泥、砂、块石),都通过兴修的泄水洞排泄掉了,隧道及其衬砌结构安然无恙,表明采用泄水洞方案整治背斜东翼段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45.
对称轴线任意测站测设圆曲线技术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一种圆曲线简便测设方法,利用一个测站点同时测设圆曲线中心线、内外边线(简称三线),主点和细部点同步测设,并具有放样数据计算方便,操作简便,点位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实用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6.
秦菊芳 《江苏测绘》2000,23(2):27-28,31
本文介绍圆曲线的“一步测设法”,即在直线中线任意点同时测设曲线的中线,内外边开挖线。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操作方便,放样精度高,测设速度快,不受地形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高桂甫 《江苏测绘》2000,23(2):32-33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中需要设置大量圆曲线,设计、施工、监理中则要根据规划道路中心线等设计要素计算圆曲线主点的点位坐标,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准确计算曲线主点坐标的简捷算法。  相似文献   
48.
单位圆的下级μ有穷的亚纯函数f(z)若其Nevanlinna特征函数无界及亏量δ(∞,f)〉0则其对数模为正的测度与1-r的比有一个仅与μ及δ(∞,f)有关的正的下界。  相似文献   
49.
江军 《测绘通报》1998,(1):23-24
本文对具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计算,推导了两种新的方法,解决了实际应用中取项的多少对点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圆曲线的透视根据圆曲线相对视点、画面的位置不同,可以有五种结果,分别为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