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海洋测绘》稿件编审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功能,针对稿件的编审和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以实现编辑和专家在线审稿、作者在线投稿、稿件在线查询、信件自动回复、费用统计、网刊管理及在线交流等功能。使审稿过程更加及时便捷,能准确掌握稿件的审理状况,加强编辑与读者、作者和专家之间的沟通,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42.
张哲  师宇  王咏薇  刘磊  胡非 《气象科学》2019,39(3):359-367
大气边界层高度对于天气、气候和大气污染研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量。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CBL)顶部的夹卷过程造成温度和湿度垂直梯度增强,导致这一层的折射率结构常数C■变高。C■的这种垂直分布特征经常被用来定位出CBL高度Z_i。本文利用2010年7—8月天津大港的风廓线雷达数据推断出CBL高度Z_i,对于多重C■峰值或不明确的C■峰值,本文改进了对Z_i的测定,分别讨论了C■最大后向散射法与C■和垂直速度方差(σ■)相结合的新方法的适用性。研究显示:(1)C■廓线具有单峰时,最大后向散射强度法能正确估计CBL高度,这种情况往往对应的是晴天。CBL上存在的残留层或云层引起的温湿起伏变化导致C■廓线具有双峰甚至多峰时,最大后向散射强度法可能会错误估计CBL高度;(2)C■和σ■结合的方法不仅与晴天时C■最大后向散射法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可以将CBL造成的C■峰值从云层造成的C■峰值中区分出来,从而正确估计CBL高度;(3)一般而言,对流边界层中存在有明显的、破碎或者分散不明显的云时,C■和σ■结合的方法都能较好地识别出CBL对应的C■峰值。但由于边界层中的情况极为复杂,C■和σ■结合法也会因不同的原因而错误估计CBL高度。  相似文献   
43.
针对2014年《海洋测绘》刊载的论文,从海洋测绘学科发展角度,通过对各专业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对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卫星测高、海洋测量定位、海岛礁测量、海岸带遥感影像处理、海图制图等专业领域的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简要评述。旨在为广大测绘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4.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中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通过对其弗拉斯阶-法门阶(F-F)界线附近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晚rhenana带、linguiformis带和triangularis带。F-F界线位于融县组下部(第7号层与第8号层之间),在谷闭组顶界之上3.32,m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F-F之交δ13C具有显著正偏移,增幅为2.0‰,与湖南老江冲、广西垌村和杨堤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地的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δ13C正异常与F-F界线上的生物灭绝有关,由于食微生物的高等生物灭绝,微生物大量繁盛,诱导海水缺氧,导致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增加,从而形成δ13C的正偏。F-F界线层发育一套以碎屑灰岩为特色的事件沉积,该事件沉积在广西乃至全球具有等时性,可能与小行星碰撞地球引起的全球性海啸有关。  相似文献   
45.
本文在对已有示踪扩散系数和极限当量电导实验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离子示踪扩散系数(D0i,T)与标准偏摩尔摘(SOi,25)和温度的函数关系式:应用该方程可计算溶液中离子在任意温度下的示踪扩散系数。文中给出了各类离子的a'j、b'j、cj、dj和ai,j的值,并计算了70种组分在温度25~400℃范围内的示踪扩散系数。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表明,计算结果的均方差为3%以内。  相似文献   
46.
邬金华  张哲 《地球科学》1998,23(1):21-26,T001
根据沉积的生物特征可以确认东营凹陷沙一段中的特殊岩性沉积在滩坝-泻湖体系内,按构成岩性可将滩坝分为砂质和碳酸盐两类,它们的出现反映了凹陷内沙一期相对湖水位上升率,供屑速率,气候,沉积基底的地形等综合背景条件,在演化上,碳酸盐沉积的全面终止意味着滩坝-泻湖体系的终止,终止的根本原因是相对湖水位较大幅度上长所导致的河流注屑速率下降,该沉积体系被认为是湖地体系域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且很可能没有典型凝聚层与  相似文献   
47.
48.
总结引起零点漂移的原因,给出了一种可以有效抑制零点漂移的滤波器的指标和特性,使用该滤波器后,TDE—324C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动态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49.
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系包括下志留统鹿角沟砾岩和肮脏沟组、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和上志留统旱峡组,泥盆系包括中、下泥盆统老君山组和上泥盆统沙流水组。鹿角沟砾岩为水下冲积扇沉积,断续分布于北祁连西段。肮脏沟组在北祁连-河西走廊分布广泛,主要为半深海碎屑复理石沉积。泉脑沟山组和旱峡组分布于北祁连和河西走廊西段,前者以浅海相砂泥岩和泥灰岩为主,后者以滨海潮坪-浅海碎屑岩沉积为主。老君山组分布于古祁连山山前和山间盆地,为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沙流水组分布于河西走廊东段,为湖相沉积。区域古地理分析表明,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纪-泥盆纪的古地理主要受北祁连加里东-早海西期不规则造山作用控制。鹿角沟砾岩标志着弧-陆碰撞最早发生于早志留世早期。早志留世北祁连-河西走廊由弧后残余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中、晚志留世北祁连东段剧烈造山并与阿拉善古陆的连接,前陆盆地限于北祁连-河西走廊西段。志留纪末期为北祁连的主造山期,泥盆纪形成高峻的古祁连山。早、中泥盆世形成山前和山间盆地的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晚泥盆世造山带西段造山作用剧烈,形成剥蚀区。东段造山作用微弱,山地被剥蚀,山前形成湖泊相的晚泥盆世沉积。  相似文献   
50.
与规范反应谱相对应的Clough-Penzien模型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2001)的反应谱曲线,对Clough—Penzien模型的参数取值进行了具体研究。采用时间包络函数考虑地震动的非平稳性,根据加速度峰值等效原则确定了谱强度因子S0的表达式,表明谱强因子不仅与地面加速度特性、场地类别有关,而且与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自振周期)有关。最后对谱强度因子计算做了简化处理,为随机抗震计算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