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通过网络数据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成为热点,但目前大都停留在游客感知或目的地宣传形象的单向研究上,缺乏对比且传播渠道单一。结合内容与对应分析,从供需2个视角出发研究微博、网站、游记3种不同传播渠道下国内游客感知与官方宣传的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差异。结果表明:(1)网络语境下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可归纳为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美食、乡村风光、休闲度假、保障设施、游客体验7个主题,其中城市历史文化主题是双方共同认知。(2)除城市历史文化主题外,两者有很大区别,政府层面试图建立的传播形象与现阶段游客的感知情况不符。(3)对应分析横轴方向的特征词主要反映了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总体特征,纵轴方向的特征词体现了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差异性。(4)游客感知形象与官方宣传形象区别较大而官方样本间区别较小,游客感知侧重传统城市景观主题,官方微博侧重宣传乡村风光,官方网站侧重宣传休闲度假,但官方都强调对乡村风光的宣传,只是宣传对象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2.
太湖及与湖岸城市间大气颗粒物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天然  袁马强  曹芳 《气象科学》2016,36(6):819-825
利用冬季连续2 d在两种气象条件下分别环绕太湖对湖泊近无锡区域、湖心区域、近西山岛区域和近苏州区域近湖层的PM0.5、PM2.5和PM10进行质量浓度观测,并通过分析同期相应气象资料(包括高空和地面风场、流场以及湖面站点的水平垂直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探讨湖泊区域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的时空特征以及受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第1天当天气为晴转阴且无雾时,由于湖面本身缺乏密集强排放源,以及因湖面大气上升运动较强使颗粒物容易被扩散稀释,且受偏东转东南气流所带来的气团较干净影响,湖面湖心区域和离岛区域颗粒物浓度明显低于上游城市;而在第2天当天气为雾时情况则相反,由于湖面大气较弱的上升运动使得大气颗粒物不容易被扩散稀释,且湖泊强大的水汽源影响有助于气溶胶和颗粒物的生成进而使得湖面颗粒物浓度大于周围城市。此外还发现在两种天气下,颗粒物浓度都存在无锡区域最高,湖心区域次之,苏州区域较低的特征。并且,在雾天不同粒径颗粒物间变化的相关系数更高。  相似文献   
43.
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综合测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探讨了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重心演化的轨迹与路径,考察了影响演化轨迹的重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总体不高,变化幅度较小,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的风景区旅游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投资,有效的货币资本投入是提升旅游发展的主要措施,平均效率值总体表现为下降态势,风景区多数处于无效率状态,DEA最优状态缺乏,导致了风景区生产单元存在一定的资源冗余和开发低效状态。② 从重心的整体分布上看,主要位于107°11'~118°37'E 和29°02'~38°55'N 之间,东西跨度约11°,南北跨度约9°;从旅游效率重心演变的轨迹上来看,综合效率的变化轨迹最大,但总体上都是经历了先西偏南再东偏北再西偏南的历程,其中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心东偏北的趋势相对较小,而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在重心东偏北的趋势上变化较大。③ 针对风景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的驱动机制的剖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交通发展、信息技术及制度供给是影响效率重心偏移的重要因素,促使了效率动态格局的空间演化,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市场引导机制,政府科学调控及资源禀赋改善是促进风景区旅游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4.
南京城市内部景点间游客流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诚  徐菁  黄震方  曹芳东 《地理学报》2014,69(12):1858-1870
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旅游攻略的数据挖掘,构建景点间游客流动的关系矩阵,对流动格局、机制和模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表明:① 景点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市级中心景点在流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山陵为扩散型景点,而新街口、夫子庙为集聚型景点,其他大部分景点为平衡型景点。② 距离对景点间流动起着重要影响,流量距离衰减特征明显;市级中心景点流动涉及面较广,对整体流动具有较强的支配作用。③ 景点间流动是景点流入度、流出度和景点间距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流动符合基于幂函数的威尔逊流动模型,且游客在城市内部景点间流动对距离的敏感度相对城市间、城市内部居民日常流动较低。④ 南京景点可划分为3个系统:中山陵景点系统、夫子庙景点系统和中心城区景点系统,并抽象出3种结构类型:单中心扩散结构、单中心集聚结构和多中心平衡结构;在流动模式上,主要流动多存在于主要节点之间,次要流动多存在于主要节点和次要节点之间以及次要节点之间,一般流动多存在于次要节点和一般节点之间以及一般节点之间。  相似文献   
45.
吴江  张秀香  叶玲翠  黄震方  曹芳东 《地理研究》2016,35(12):2347-2362
采用季节指数、滤波分析和集中指数、饱和曲线与峰值指数等方法,对林芝地区旅游客流波动特征从年际、月份和日变化三个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14年,林芝地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呈现大幅度增长,绝大比例来自国内旅游;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期(1990-2000年)、参与期(2001-2006年)和发展期(2007年至今)三个阶段;旅游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且季节强度指数呈现出明显的“倒V”型,其中每年5月-10月为旅游旺季;相对于季节波动地区日变化更为突出,在五一、端午、十一等小长假期间出现高峰且节假日客流分布集中。分析认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制度、交通可达性、突发事件对林芝地区旅游的发展影响很大,造成入林客流量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46.
锰(Mn)是海洋中的生命必需痕量元素。河口位于河流和海洋的交界区域,其对Mn的改造作用会影响陆源Mn向海输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本研究使用自动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联用技术对2019年9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7月(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表层溶解Mn浓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溶解Mn的平均浓度和河口行为表现出了季节性差异:夏季的溶解Mn浓度最高,表现为先移除后添加的分布特征;秋季的溶解Mn浓度次之,表现为添加型分布;春季的溶解Mn浓度最低,表现为保守型分布。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携带的溶解Mn仅在淡水端元浓度值较高的季节会显著影响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溶解Mn的分布;当长江淡水端元浓度值较低时,长江口溶解Mn则受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共同主导。长江口的中低盐度海水中高悬浮颗粒物浓度是造成该区域溶解Mn移除的重要因素,而高盐度海水中溶解Mn的添加机制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以我国注册测绘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给广大测绘界人士带来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8.
对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通过跟师学习津沽疮疡学术流派及中医疡科心得派学术思想,将三焦辨证与治未病思想相结合,提出对下肢复发性丹毒分为未病、既病、愈合3个阶段分期论治。丹毒发病初期应重清热化湿、益气健脾、宣畅气机,以防治湿邪缠身,同时应防止病轻药重损伤脾阳,湿邪黏腻,应徐徐除之;初期热毒症状消退后,应重宣畅三焦,以利湿除邪为主;后期在清除余邪时以利水消肿、温补脾肾为主,辅以活血行气之法,扶助正气,抵御外邪,防止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49.
前寒武纪瓶状微化石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境内。同 东陡山沱组瓶状微化石。有人曾提出过异议。笔者在文中对因主位不同的切磨导致的瓶状微化石的各种形态差异(如横切面、弦切面等)杉了详尽的解释,以确证该类化石在峡东陡山沱组的存厅,百并非所谓的“沉积构造”或“核形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