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新疆地震局因“伽师强震群成因综合研究”课题工作需要,由监测研究室和分析预报研究室组成专家工作组,于1998年4月17日至5月1日先后对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地震研究所进行了工作访问。此次出访主要是为伽师强震群成因综合研究课题收集吉、哈两国部分台站记录到的与伽师强震群序列相关的地震波形、到时及震相、数字地震记录、地震目录等资料。工作组在比什凯克和阿拉木图访问期间,得到两国地震研究所的大力协助与支持。他们分别提供了吉尔吉斯地震台网1980年以来的地震到时数据,吉、哈部分台站记录到的伽师强震群的到时…  相似文献   
42.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1):38-38
20 0 4年度新疆灾害趋势会商会于 1月 1 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自治区政府、民政厅、公安交警部队、自治区消防局、环境监测站、国土资源厅、区地震局等 1 8个单位灾害防治研究人员 2 0余位代表。会议期间针对上一年度的灾害预测结果及自治区境内 2 0 0 3年所受的各种自然灾害作了回顾并对未来一年的各种灾情提出了趋势性的预测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秘书四处谢斌处长、新疆地震局王海涛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在会上谢斌处长代表政府向灾害防御协会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对上一年度工作作了充分肯定 ,同…  相似文献   
43.
末次冰盛期(LGM)是地质历史时期一个极端干冷的典型模态,气候恶化,中国剧烈降温,降温幅度自南向北依次增大,华中、华北年均温较今低8~10℃;降水普遍减少,北方年均降水量只有现代的30%~40%,长江以南地区为现代的60%~80%。因气候恶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减少,资源密度也下降,中国北方人类活动迅速衰弱,遗址数量较MIS3和PG时期明显减少,遗址分布南缩;同时狩猎采集出现迁移更频繁、流动性更强的行为模式。LGM中国自然带系统南移,当时遗址主要分布在华北和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温带草原,以及东北的寒温带森林-草原带;同时随着自然带与猛犸象动物群的南移,西伯利亚人群南迁,带来了新兴的适用于草原环境的细石器技术,是北方人类对LGM恶化环境的调整与适应的重要体现。为适应LGM中国长江中下游冷湿的环境,发明了陶器,是南方人类在LGM深化资源的加工过程和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4.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史前交通路线与分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但并非是生命的禁区。确切证据表明,末次冰消期人类已扩张至高原地区,并通过长期实践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交通路线格局。通过构建自然因子模拟—遗址分布校正方法,利用GIS得到青藏高原史前交通路线模拟结果,再结合考古证据对模拟路线进行印证。依据模拟结果将高原分为以下4个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以及西北无人区。其中东北区路线遗址点密度高,落入路线内的遗址点数量占总数的88.56%。路线形成于旧石器时期,其方向为东西向,密切联系东北区的内部,并向外沟通黄土高原与北方地区,其形成与发展为彩陶、粟黍、小麦的传播以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南区路线为南北走向,北与黄河上游地区连接,南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沟通,加强了南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是民族融合与交流的大走廊。西南区位于高原的腹心地带,模拟的路线体现了人类对青藏高原主体的征服,其线路总长度4602.32 km为3个区域内最长,是人类向高原进军的第2条重要通道。西北无人区主要为高寒荒漠区,其自然环境极端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故无路线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