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1 引言1998年夏季肆虐三江之洪水和 2 0 0 0年春天横扫大半个中国之沙尘暴 ,一下子使中国的老百姓体会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全民的环保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煤炭作为一种不洁净的能源 ,在原已十分困难的局面下又被推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它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 ,2 1世纪煤炭工业的发展如何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这将是煤炭工业和煤田地质工作的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其中充满发展的机遇 ,同时还将遇到严峻的挑战。煤炭工业是资源制约型产业。作为矿产资源的研究者 ,作为进行煤炭工业长远规划的研究者 ,必须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3.
搞好地质勘查业队伍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44.
泥炭与褐煤划分界限尚未得到真正的解决。虽然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做过不少研究工作,但其结果都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找到一个典型的并具有代表性的泥炭、褐煤的连续性剖面及足以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褐煤的普查勘探中,也存在着泥炭与褐煤界限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对泥炭化程度高的泥炭和褐煤化程度低的褐煤,更不易分辨。云南通常把它们笼统称作褐煤、柴煤、草煤等,定名极不统一,给资源的评价和利用带来不少问  相似文献   
45.
调整开发井主要用于老油田开发后期重组完善井网和实施层内细分开采,实现稳产和上产。受周围注采系统和生产现状影响,复杂的地层压力系统、多样的地层流体成分等导致调整井固井质量难以保证层间有效封隔。在分析调整井固井面临的各项技术难点以及对固井质量影响基础上,总结目前为保证固井质量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可采取的技术措施与研究方向,为提高调整井固井质量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6.
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烃源岩中轻烃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  李季  蒋启贵  张彩明 《岩矿测试》2008,27(5):333-336
将烃源岩石使用低沸点溶剂密封抽提,采用高分辨毛细柱进行色谱分析,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能获得C5~C30的烃类物质信息。选用色谱内标法对C6~C15轻烃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由于轻烃组分的不同挥发性,以1-己烯作内标物来控制C6~C7烃类物质的定量,以1-壬烯作内标物来控制C7~C15(含C7)烃类物质的定量。结果表明,方法加标回收率大于85%,重复性分析相对误差小于10%。方法稳定可靠,能准确提供烃源岩中C6~C15轻烃的定量数据,有效应用于油气田勘探资源量评价中。  相似文献   
47.
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高光谱遥感图像亚像元定位方法。全变分(total variation,TV)模型是经典的保边缘平滑滤波器,本文将其引入作为预处理,来提高混合像元分解及亚像元定位的精度;本文方法在训练和检验样本的构建过程中,依据空间相关性理论,同时考虑了中心像元及其邻近像元丰度值对亚像元类别归属的影响;在监督分类训练和检验过程中,通过剔除纯净像元来缩减样本数量,在保证算法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对真实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了实验,主观评价和定量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49.
云南东部震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云南东部南起田房地区,北至金沙江,震旦纪地层发育特别良好,出露比较齐全。自1938年熊秉信研究了昆明附近的震旦系之后,米士(1942)将震旦系分为:燧石层、灯影灰岩、紫色页岩、南沱冰碛层和潋江砂岩。1963年刘鸿允、刘钰将震旦纪地层分为:上统  相似文献   
50.
利用宏、微观观测资料,分析了济南4次出现爆发性增强冬季雾过程的类型以及形成、发展、减弱和消散的主要机制,研究了形成、发展、成熟和减弱阶段,以及爆发性增强期间的微物理演变特征,探讨了爆发性增强的触发机制。结果表明:1)夜间地面长波辐射及弱冷空气入侵造成的气温下降是济南冬季雾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干冷空气入侵或日出后太阳辐射加热升温,近地层相对湿度下降是雾消散或减弱的主要机制。2)形成阶段,核化和凝结增长过程启动但并不活跃,碰并强度很弱,以未碰并和偶发碰并为主;发展阶段,核化和凝结增长等微物理过程开始活跃,碰并过程启动,大滴开始增多;成熟阶段,核化、凝结和碰并增长非常活跃,各微物理量均达到最大值,谱最宽;减弱阶段,核化、凝结过程减弱,碰并过程减弱并消失,雾滴蒸发,能见度增大。3)爆发性增强的宏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极大风速增大、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大、水汽压下降;微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浓度、液态含水量等微物理量出现跃增,以及谱型由“单峰”结构突变为“多峰”结构。4)相对湿度增大主要与气温下降有关,水汽压下降则与异常活跃的凝结增长有关;气温下降是济南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直接原因,弱水汽输送产生的增湿作用对爆发性增强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