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对区内土地环境质量、土壤养分质量、大气与水环境、大宗农作物以及蔬菜作物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现状、地貌特征等综合因素的分析,结合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以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产地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将项目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绿色粮食产地148.81ha,绿色水果产地2.56ha,无公害粮食产地566.11ha,无公害水果产地18.31ha,一般粮食产地24.45ha,生态防护林22.64ha.  相似文献   
42.
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机制一直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在持续向外扩张之中,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地带作为高原向外扩张的最前缘地区代表了高原最新的变形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的关键地区.本文以一条穿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结合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细致的地质构造解译,获得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位地壳变形以壳内滑脱带为界上、下解耦.滑脱带位于壳内低速层的顶部,深度14~24 km.滑脱带之上的地壳部分以一系列南倾、北冲,并向下终止于滑脱带的逆冲断裂变形为主,指示了青藏高原向北的扩张方式;滑脱带之下的地壳以Moho面作为变形标志,指示了复杂的挤压缩短变形.据此我们推测上、下地壳的解耦缩短变形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的变形加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在整个青藏高原地壳的变形加厚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广东省博罗县横河钠长石矿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广东省博罗县横河超大型钠长石矿床、锡铌钽矿化带和金矿化带野外勘查和室内微观分析,发现岩浆随着构造演化而分异自交代成矿的特殊新颖现象。研究表明该矿区在不同的构造旋回中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不同,持续构造压应力作用下发生不同构造序次,岩浆也随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而分异。燕山构造旋回控制的早期第三阶段岩浆,结晶分异和气液分异导致强烈岩浆自交代形成超大型钠长石矿床;燕山构造旋回控制的晚期岩浆,随着构造演化产生云英岩化、石榴子石化等岩浆自交代而锡铌钽矿物结晶富集成矿;燕山构造旋回最晚期的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控制岩浆热液期的金矿化带。即本矿区经构造岩浆演化分异,发生岩浆自交代至热液蚀变演化系列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44.
李文辉  陈丽茹  冼楚盈  孙彩歌 《热带地理》2022,42(10):1713-1723
广州“5·21”新冠肺炎疫情是境内首起由新冠病毒“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引发的本土疫情。以广州“5·21”疫情感染者为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文本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本土境外输入关联疫情的统计特征、扩散网络与防控管理。研究结论主要有:1)广州“5·21”疫情感染者以老年人居多,感染者潜伏期较短,病毒传播速度快。核酸检测筛查可将病毒传播的风险精准控制在已知范围;行程轨迹可以辅助及时厘清病毒传播链条,切断传播途径。2)感染者所在区和镇街、重点防控区域、分级分类防控管理区域呈片状和点状分布,感染者在少数镇街呈集聚分布特征,疫情传播以接触扩散为主、兼具跳跃扩散的特征。3)疫情扩散传播网络以“簇状”和“链状”为主,网络整体呈现一定“小世界”特征;网络节点层面指标值较高的节点处于疫情接触扩散传播网络的关键路径,是疫情分级分类防控管理的重点对象。4)疫情分级分类防控管理应做好出入管理、社区管控、居家隔离、需求保障、生活垃圾处理、环境消杀、健康监测和服务、核酸检测、宣传引导和管控解除等工作。  相似文献   
45.
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据信息为依据,借助数据挖掘方法、空间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疫情空间扩散特征及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从流行病学基本特征来看,疫情确诊病例人群结构复杂,来源地较广,延续时间较长,被传染病例发病滞后周期复杂。(2)从家庭内部及夫妻之间传播网络来看,疫情扩散具有强烈的空间聚集性特征。(3)从重点疫区和非疫区传播网络来看,疫情扩散具有明显的空间流动性特征。(4)从社交活动传播网络来看,疫情空间扩散具有私密性和不确定性特征。(5)从境外疫情空间蔓延的传播网络来看,疫情扩散具有国际性和不可抗拒性特征。(6)在城市管理中,应该优化城市空间效能,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提高治理时效性和柔韧性。  相似文献   
46.
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阳西县城以南一带开展阳西断裂构造的专题调查工作,采用地质路线穿越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查明了阳西断裂南西段的展布与构造表现特征,并分析、研究了其发育简史.  相似文献   
47.
中国东南沿海岩石圈减薄的地震接收函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中生代以来,中国东南大陆岩石圈受到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而被强烈改造,现今岩石圈是古老岩石圈被强烈减薄和置换后的结果,但这一由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提出的地球动力学模型一直缺乏可靠的地震学观测证据的支持。本文利用布设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的两条宽频地震剖面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P-RF)和S波接收函数(S—RF),从单台P-RF中识别出了在岩石圈底界LAB(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的转换震相Pls,分析结果得到LAB深度为60~70km,P波(Pls震相)和S波(Slp震相)接收函数的波形拟合反演和对比结果及对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成像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果。P波和S波接收函数偏移图像显示,LAB界面在60~70km的深度上沿北东向剖面平缓展布,在闽江河口处的上地幔顶部岩石圈结构有明显变化,P—RF的一次转换波Ps和多次波PpPs偏移图像显示了Moho界面跨过闽江断裂的突然下沉,前人的深地震测深研究亦得到相同的结果,结合闽江河口处地壳泊松比和地壳热流呈现局部异常高值等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推断闽江断裂深切壳、幔边界,并有可能影响到了更深部的岩石圈结构。  相似文献   
48.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其形成不仅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还对其边缘地区的地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是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南北方向向北东、东方向转换的重要场所.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8年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资料,采用关键处理技术和参数开展唐克-合作剖面与合作-临夏剖面联线处理,获得总长约400 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完整揭示了西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盆地的地壳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结果显示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向若尔盖逆冲推覆的深部构造特征;西秦岭下地壳北倾的强反射及其北侧南倾的强反射特征揭示出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在西秦岭造山带下的汇聚行为.Moho的埋深和起伏形态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经历了高原隆升后强烈的伸展减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在对梨园村开展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与有机氯农药残留)、土壤养分指标(全量和有效态)调查的基础上,叠合土地环境(水-大气)地球化学评价及生态效应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区内有211级土地164.66ha,221级土地3.12ha,311级土地566.11ha.321级土地14.91ha,411级土地13.85ha,421级土地3.21ha,312级土地6.49ha,322级土地0.04ha.  相似文献   
50.
深地震探测揭示的华南地区莫霍面深度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在华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深地震探测研究。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的深地震探测研究的总结和梳理, 探讨了华南大陆及其邻近海域的莫霍面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华南大陆莫霍面形态变化较大, 总体变化趋势是由西部向东部呈逐渐抬升; 华南大陆最深的莫霍面出现在攀西地区北缘, 最浅的莫霍面出现在衢州盆地, 两者差35 km; 华南地区周缘断裂均存在莫霍面错断; 华南加里东造山带莫霍面深度浅于台湾造山带; 东海边缘海与南海北缘地壳厚度明显不同。这些特征可能指示了不同区域所经历的岩石圈及地壳演化过程不同, 其中攀西地区的莫霍面较厚可能同青藏高原物质东流有关, 华南造山带的地壳减薄缘于后期遭受的伸展作用, 东海及南海的莫霍面深度反映了两者处于不同的陆缘位置, 前者为活动大陆边缘, 后者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