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5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前河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内,矿体赋存于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质火山岩地层中,严格受断裂控制。通过对前河金矿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发现,石家岭矿段发育有矽卡岩化岩石,主要发育于合峪花岗岩体北部赋存金矿体的F4断裂附近,围岩是低绿片岩相的安山质火山岩,并且在前河大桥附近有石榴子石脉产出;岩相学特征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该矽卡岩化岩石由钙铁石榴子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石英和方解石等矿物组成,经历了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以及石英硫化物阶段这一典型演化过程;褐帘石电子探针成分和穆磁铁矿具赤铁矿的假象表明,湿矽卡岩阶段具有还原性特征。因此,前河金矿矽卡岩化可能由附近合峪花岗岩岩浆热液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42.
利用富钴结壳碳酸盐基岩有孔虫矿物标型重建古海洋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建古海洋海表温度(SST),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控制过程的关键。组成有孔虫化石的矿物Mg/Ca值是海水温度的可靠代用指标,是重建古海洋SST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麦哲伦海山区的富钴结壳和基岩中普遍存在有孔虫化石,这对重建该区的SST有重要意义。利用LA-ICP-MS测得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富钴结壳碳酸盐基岩中8颗浮游有孔虫化石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的Mg/Ca值为3.84±0.36(mmol/mol),通过线性公式:T(℃)=2.898Mg/Ca(mmol/mol)+13.76及已有的定年数据,得到0.91Ma±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海表温度为24.9+1.1/-1.0℃,未能检索到前人关于该区0.91Ma±前海表温度数据。  相似文献   
43.
胶东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资源基地之一,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在三山岛北部海域发现超大型金矿床。深入研究其成矿规律,对于指导今后的找矿勘探意义重大。笔者应用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理论,选取该矿床的贯通性矿物石英,对其热释光和晶胞参数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及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石英热释光曲线以中温单峰、肩峰和不对称双峰为特征。主成矿阶段发光曲线出现中温峰和高温峰的双峰,发光强度大;(2)石英热释光峰位温度、发光强度在垂向上的波动变化与矿石金品位套合较好;(3)石英(Δa0/a0)/(Δc0/c0)值的变化范围在1.92~3.30,指示微量元素进入石英的方式以填隙为主;(4)随着成矿阶段由早至晚,石英晶胞参数a0V0逐渐升高,c0/a0逐渐降低,表明石英的晶胞参数可作为识别其结晶阶段的标识之一;(5)钻孔深部石英热释光峰位温度较高,发光强度波动性较大,峰型呈单峰和肩峰,石英晶胞参数a0V0仍较大,指示该矿深部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4.
胶东邓格庄金矿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邓格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第二大石英脉型金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荆山群变质地层和岩浆活动联合制约。对不同类型蚀变岩和不同阶段金脉体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可划分为液相包裹体(Ⅰ)、气相包裹体(Ⅱ)、含液体CO_2包裹体(Ⅲ)和含子矿物包裹体(Ⅳ)四类。从热液蚀变期到主成矿期,包裹体的种类增多,数量增多,主成矿期可见Ⅲ和Ⅳ型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气相成分类型包括CO_2-CH_4-H_2O、CO_2-H_2O、CO_2-CO_2和CO_2-CH_4四种,以CO_2为主,H_2O次之,主成矿期出现了少量的CH_4,成矿流体总体属CO_2-H_2O-NaCl体系。成矿流体完全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77~361℃,峰值240~280℃;盐度为1.7%~16.3%NaCleqv,密度变化范围为0.65~0.97g/cm~3;表明该矿床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热液脉型矿床,成矿流体为酸性、弱酸性,且富含CO_2、CH_4等还原性质的热液体系。从热液蚀变期到成矿期各个阶段成矿温度、盐度、密度总体显示降低趋势。邓格庄金矿石英的δD值为-87.6‰~-80.7‰,δ18O_(H_2 O)值为5.87‰~7.49‰;δ13C_(V-PDB)值为-3.6‰~0.7‰,δ18O_(V-SMOW)值为1.3‰~9.1‰;δ34S值的变化范围在8.4‰~10.8‰之间;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少量的大气降水参与了成矿过程。流体包裹体及C-H-O-S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地质特征,表明邓格庄金矿是与白垩系岩浆岩有关的,受断裂构造控制,并以大面积钾长石化为特征标志的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充填作用和混合作用可能是金矿成矿物质大规模沉淀的机制。  相似文献   
45.
为提取永新碲金矿床成因及找矿信息,对其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化学成分、稀土微量元素及S、Pb、Fe同位素等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的S/Fe、Au/Ag、Co/Ni、Fe/(S+As)和Co-Ni-As等成因标型显示该矿床属于中浅成火山热液型矿床,且所勘查的位置处于矿体中下部;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式稀土配分模式,较富集Th、U、Zr、Hf,亏损Ba、Sr和Nb等;Hf/Sm、Nb/La值表明成矿流体为含有部分F的弱还原性流体;Y/Ho、Zr/Hf和Nb/Ta值显示成矿过程稳定,没有外来物质混入,且成矿流体与地幔及地壳有密切关系。硫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塔式效应(3.9‰~5.4‰),表明成矿物质来源较深;其~(206)Pb/~(204)Pb=18.13~18.31,~(207)Pb/~(204)Pb=15.47~15.63,~(208)Pb/~(204)Pb=37.75~38.47,显示成矿物质为以地幔为主的壳幔混合来源;δ~(57)Fe集中在0.127‰~0.511‰,δ~(56)Fe集中在0.074‰~0.349‰,明显富集重同位素,也显示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本区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典型矿床特征,认为该矿床应为早白垩世形成的中低温、中浅成的火山热液型碲金矿床,目前已剥蚀到中深部位置。  相似文献   
46.
云南墨江金厂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铁矿在云南墨江金厂金矿床中广泛出现于蛇纹岩、黄铁铬绢英岩、硅质岩和石英脉中。通过对与黄铁矿成因产状密切关联的热液演化阶段的划分、黄铁矿的晶形统计、黄铁矿的热电性研究、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黄铁矿所赋存的含金岩矿石标本中金品位化学分析,确定了与成矿物质来源——金厂蛇纹岩化镁质超基性岩、硅质岩和可能隐伏的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系列成因标型。在对黄铁矿热电标型的均方差参数的自然对数值(lnMp)与金品位自然对数值(lnTg)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提出当lnMp值接近4.1时,金的品位值接近二业开采标准。金厂金矿体与镍矿体尽管空间上分离,但近镍矿体与富金石英脉中黄铁矿的共生元素组成成分表明金、镍矿体中部分矿质具有同源同期的特征。此外,全厂组硅质岩和可能的隐伏岩体在成矿物源和热源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7.
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表生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金基岩经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以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金矿为例 ,对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生成因的高岭石 +伊利石 +针铁矿 +自然金组合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高岭石的 ( 0 0 1 ) 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可作为标型特征反映介质的酸性程度和硅、铝的饱和程度 ,进而指示金的富集部位 ;针铁矿中的铝置换率可反映红土化程度和粘土中的含水量 ,进而指示古潜水面的位置 ;金的粒度、形态和赋存状态可反映金的迁移富集程度和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48.
49.
胶东半岛早白垩世地壳隆升剥蚀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地壳大规模的隆升剥蚀通常是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总结了胶东半岛中生代燕山期不同阶段的花岗岩侵位和金矿形成深度并以此估算了胶东半岛地壳隆升-剥蚀的厚度。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在中生代旱白垩世140—110Ma期间,地壳隆升-剥蚀厚约7km,而从早白垩末期至今的110Ma以来,地壳隆升一剥蚀厚度不足4km。这表明胶东半岛早白垩世140—110Ma期间曾发生了一次重大地质事件,从而导致了胶东半岛整体快速隆升和剥蚀。该事件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峰期时限耦合,应是岩石圈减薄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的浅部响应。隆升-剥蚀的深部过程可能与该区造山加厚地壳的拆沉有关,同时还伴有因古太平洋斜向加速俯冲所引起的地幔上涌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0.
西藏曲水碰撞花岗岩的混合成因:来自成因矿物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西藏曲水碰撞花岗岩地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中部,呈东西向平行雅鲁藏布缝合带分布.该岩体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为主,其次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岩体内普遍发育微粒镁铁质包体.对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微粒镁铁质包体的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1)斜长石发育环带且边缘和核部偏基性,幔部酸性;(2)斜长石斑晶边缘常含有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包体;(3)钾长石X射线结构分析显示自核部向边缘温度呈现逐渐升高的特点;(4)长石矿物中普遍含有较高的Cr、Ni、Co元素,明显不同于壳熔花岗岩;(5)角闪石、黑云母矿物MgO含量高于典型壳熔花岗岩;(6)包体中发育针状磷灰石和角闪石,显示为岩浆淬冷的结果.上述特征不可能用正常岩浆分异作用来解释,而更可能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采用矿物温压计所得到的结果也符合混合后的岩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