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548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41.
2017年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茂县突发山体高位滑坡-碎屑流,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本文基于历史灾难性高位滑坡灾害资料,从定义、形成条件、运动特征、防治等方面对高位滑坡进行了分析综述。高位滑坡是指剪出口高于坡脚地面,滑坡体重心和剪出口位置高、临空条件好,具有极大势能的滑坡;高位滑坡可分为滑源区、滑流区和堆积区,各区运动速度表现出不同的规律;高位滑坡的防治应当着重考虑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加强群众意识和重视勘察监测等因素,特别是地形条件对于建筑物和灾害防治构筑物的选址具有重要的影响;高位滑坡定量化系统深入的研究急待开展。  相似文献   
42.
关键矿产是指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但在稳定供给方面存在高风险的战略性资源,主要包括稀土、稀有、稀散金属等“三稀矿产”,铬、锰、钛、钴、镍、钒等其他战略性金属矿产,以及晶质石墨、萤石、滑石、硼等战略性非金属矿产.青海省的关键矿产种类丰富,矿床成因类型多样,资源潜力大.未来要聚焦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实践,加强青海省关键矿产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关键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元素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查明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提高关键矿产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水平.立足国际国内关键矿产资源形势,以青海省为例提出了全面提升对战略性矿产的管理、勘查、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及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3.
针对传统结构震后修复能力不足,带可更换构件的混合框架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可更换耗能构件集中损伤和耗散地震能量,保护其他构件不损伤或轻微损伤,更换损伤的耗能构件,即可实现结构预定功能震后可恢复。通过3个可更换耗能梁试件,研究其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SAP2000有限元建模,对带可更换构件的混合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研究整体结构体系的屈服机制、承载力和可更换耗能构件的可更换性能。结果表明:试件均发生剪切屈服型破坏,破坏特征包括腹板-加劲肋焊缝撕裂、腹板屈曲和腹板撕裂。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非常饱满,具有优异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在地震作用下,带可更换构件的混合框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能够实现良好的有序屈服机制,可更换耗能构件具有较好的可更换性。  相似文献   
44.
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西北部分布大面积的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地层,该沉积地层主要为长石砂岩、粉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夹不同规模的含砾砂岩及灰岩,中部含有较为丰富的双壳类、植物化石。本次研究针对林西组下部的长石岩屑砂岩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测年工作,共获得98个有效年龄,年龄分布范围为(2 552.3±22.5)~(227.6±5.4)Ma,大部分年龄位于谐和曲线上,部分结果偏离曲线,根据测试数据按年龄值和频率分布特征大致分为以下几组:上泥盆世—晚二叠世(380.0~246.1 Ma)、志留纪—寒武纪晚期(489.0~413.8 Ma)、中元古代—新元古代(1 239.5~808.1 Ma)、古元古代(2 554.0~1 784.3 Ma)。上述年龄与区域上的岩浆事件基本吻合。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林西组沉积下限为(253.4±1.5) Ma,林西组的物源主体应来自于西拉木伦河—延吉一线,其余锆石来源主要为兴蒙造山带内部、华北板块北缘和东北各地块,1.8和2.5 Ga的碎屑锆石更有可能来自华北板块北缘,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在(253.4±1.5) Ma之前已经完成碰撞、拼合,古亚洲洋已经闭合,兴蒙海槽形成。林西组海相核形石的发现表明晚二叠世大兴安岭中段地区应以海相环境为主,直到三叠纪早期才逐渐转变为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5.
地质甲烷对大气甲烷源与汇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甲烷是除湿地外最大的一类自然源,主要包括微渗漏、泥火山、海底渗漏、火山地热区和温泉等,这些地质源每年向大气释放约42~64 Mt甲烷气体,在整个大气甲烷收支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IPCC第四次报告(2007年)以前由于相关调查研究的欠缺,甚至基本数据的匮乏(包括未发现的源)以及甲烷地质成因的复杂性,对地质甲烷等烃类气体向大气的排放通量估算严重偏低.最近几年,国外相关研究者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系统调查和科学研究,补充完善了有效数据库,改变了估计偏低的现状,并且使IPCC将地质来源的甲烷单独列项.相对来讲,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包括泥火山等地质甲烷释放通量的原位测量和科学研究仍属空白.因此,适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将有利于为开展中国地质源甲烷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
传统观点认为,延边八家子镇上南沟"大理岩"为碳酸盐岩地层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通过详细的野外和镜下观察,发现该"大理岩"并不发育层理等典型沉积岩的特征,而主要呈岩株和岩墙产出,与围岩新东村岩组片岩、片麻岩呈港湾状侵入式接触;且其中发育大量围岩捕虏体,"大理岩"局部还发育有冷凝边;除上南沟"大理岩"外,在上南沟及周边地区并没有碳酸盐岩地层的发育。分析显示,上南沟"大理岩"具有与火成碳酸岩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C、O同位素组成处于火成碳酸岩受低温蚀变的演化趋势之内。因此,初步认为延边八家子上南沟"大理岩"并不是由碳酸盐岩地层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其成因可能存在以下2种解释:一种是上南沟"大理岩"为火成碳酸岩,很可能是华北克拉通破坏事件在北缘的响应;另一种可能是大规模富含CO2流体运移的产物,是大规模流体运移成矿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47.
1985年12月9日,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行授衔仪式,地质矿产部授予荷籍著名沉积学家梁瑞仁教授(Prof.Swie-Djin NiO)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石油海洋局副局长刘光鼎专程从北京来青参加授衔仪式,并代表地质矿产部向梁瑞仁教授颁发名誉研究员证书.青岛市施稼声副市长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何起祥所长分别致词,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48.
南海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及强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南海海域1949~2007年6~10月份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年、月频数和TC中心强度的历史资料统计文件,分析TC的年月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TC具有10a左右的周期变化,1964~1974年和1985~1995年为南海两个强台风以上级别频发期,1997~2006年为TC频数少且强度弱的时期。同时TC强度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中沙北部海域和东沙西部海域为强台风多发生区,各月TC强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且其加强通道具有南-北-南阶段性变化。另外,通过分别对1949~2007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及海温场的格点资料和TC强度历史资料的相关计算,选取高相关格点,根据相关权重组成组合因子,构建二次型预测方程,做年月TC强度预测。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冬季的高度场和海温场对次年的TC强度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9.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平度市地籍测量,简单介绍GPS—RTK技术的的测量方法,对GPS—RTK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定位精度进行分析,认为只要采取合适的观测方法,GPS—RTK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地籍测量。  相似文献   
50.
应用测量技术解决城市地铁与地下管线影响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铁和地下管线是城市设施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同处地下空间,相互影响,测量是解决二者空间冲突和安全建设、运营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分析城市地铁与地下管线在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影响关系,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介绍了解决措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地铁建设、运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等有关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