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利用NOAA提供的逐月欧亚大陆雪盖面积指数资料,分析了欧亚大陆雪盖月际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其月际动态演变特征非常复杂,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此外,还初步探讨了其与后期区域气候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成吉思汗为了活捉花刺子模的扎兰丁,不惜代价长途追袭,却在印度河畔最终停下马蹄放弃追击。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唯独不取印度。而史料记载,这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怪兽有关。这种叫角端的怪兽到底是为何物?  相似文献   
43.
中国三大地块的碰撞拼合与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根据最新取得的华北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并与目前收集到的按一定判据经过筛选的华南地块、塔里木地块、蒙古褶皱带与中亚褶皱带、西伯利亚板块以及稳定欧亚大陆的数据对比分析,对中国三大地块--华北、华南、塔里木地块的碰撞、拼合及其与北邻的西伯利亚板块的构造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并尝试作了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相似文献   
44.
亚洲大陆逃逸构造与现今中国地震活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嵇少丞  王茜  孙圣思  许志琴  李海兵 《地质学报》2008,82(12):1644-166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让中国地学界强烈感受到深入研究地震地质与构造变形的重要性和肩负防震减灾巨大的社会责任。本文作者从构造地质学家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震分布、成因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做了一些讨论。按地震分布,中国大陆可以粗分为两个区域,其交界是一条过渡带。该过渡带的东界是郯庐断裂及其和海南岛的连线,西界是齐齐哈尔—北京—邯郸—郑州—宜昌—贵阳—(越南)河内连成的线,后者其实就是松辽盆地的西界(大兴安岭的东界、太行山的东界、大娄山的东界)。我们不妨将上述两线所夹过渡带称之为“地震区分界线”。分界线以西的广大地区,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都与印度板块楔入欧亚大陆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快速侧向扩展、亚洲大陆逃逸构造活动有关。流变性较好的造山带(如青藏高原和天山)和流变性较差的古老地块(如塔里木、准噶尔、阿拉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在其边界强烈对抗,形成强震。地震区分界线以东的中国沿海地区受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运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震,但其强度和频度与该线以西的青藏高原周边、天山、鄂尔多斯地块周缘以及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上地震低得多。由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向西深俯冲形成的地震在中国仅分布在吉林省珲春—汪清一带,这些深源地震对地面工程建筑破坏性不大。处于欧亚、菲律宾海和南海3个板块的交汇部位的我国台湾地震不断。受我国台湾地震的影响,闽粤沿海NW和NE向断裂往往被激活,形成地震。总之,虽然中国大陆的现代地震受太平洋、欧亚、印度和菲律宾海四大板块联合作用控制,但最主要、最直接、影响最大的还是印度板块楔入欧亚大陆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快速侧向扩展和大陆逃逸。因此,对中国的地震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某区域或某条断裂,而应把整个亚洲大陆逃逸构造作为整体的、统一的“一盘棋”看待。  相似文献   
45.
世界地理结构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军力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旨在阐明世界地理结构在大国战略制定及军力设计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助于认识中国全球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地缘安全风险和机遇。由于世界陆地、人口和经济活动相对集中于东半球特别是欧亚大陆,欧亚大陆历来是世界大国逐鹿的中心舞台。美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非欧亚大陆上的霸权国家,一直把防范欧亚大陆上出现区域性霸权作为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本文从世界地理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角度,分析东半球尤其是欧亚大陆孕育世界大国和人类文明的地理优势,解析美国的地理区位对其早期崛起的影响,以及在这一地理条件下其全球战略的形成,并重点探讨美国基于防范欧亚大陆出现区域性霸权的全球军力设计。文章最后指出,在中美战略博弈中,位于欧亚大陆东缘的中国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  相似文献   
46.
青藏高原羌塘高压变质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塘高压变质带分布于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西起红脊山.经片石山、蓝岭、角木查尕日、纳若.到双湖以东的才多茶卡,长约500km。向东已经延伸到巴青以北和昌都的吉塘地区,再向南进入滇西与澜沧江蓝片岩带共同构成一条断续延伸近2000km的高压变质带。羌塘高压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和榴辉岩构成,蓝闪石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同位素定年结果为223-215Ma,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243-217Ma。估算蓝片岩的变质温度为410-460℃,变质压力为0.67-0.75GPa: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温度不超过5000C,压力为1.56-2.35GPa。羌塘高压变质岩定年研究结果确定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最终碰撞闭合发生在晚三叠世早期。羌塘高压变质带是冈瓦纳与欧亚大陆汇聚事件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47.
游客人体释放热量对玉龙雪山冰川退化是否有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龙雪山(27°10′~27°10′N,100°09′~100°20′E),位于横断山南端,主峰海拔5 596 m,是中国最南的一座雪山,也是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区.  相似文献   
48.
速读     
《地图》2008,(6):18-18
《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 October 2008 2008年10月封面专题:The Other Humans:NEANDERTHALS其他人类:尼安德塔人尼安德塔人是我们血缘最近的史前亲戚,有20万年的时间,欧亚大陆只属于他们。那时,他们顶着那出名的大尖鼻,深入到欧洲各个角落和欧洲以外的地方——南达地中海沿岸,北抵俄罗斯,  相似文献   
49.
《干旱区地理》2007,30(6):825
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与欧亚大陆北部地球科学合作计划(NEESPI)/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计划(LCLUC)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的《欧亚大陆北部地球科学合作计划/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计划干旱区会议》,于2007年9月16-20日在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50.
吴贵清 《地图》2007,(6):100-105
在中国的北面,曾经有一被称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邻邦,它横跨欧亚大陆,版图面积世界第一。1991年12月25日,红场易帜,这个“老大帝国”土崩瓦解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有“前苏联”这个简单的代号了。当笔者拿到这套表现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各自国旗、国徽的明信片的时候,真是睹物思人,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