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3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711篇
测绘学   578篇
大气科学   683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3077篇
海洋学   96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821篇
自然地理   65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利用不同的污染物质在被臭氧氧化时发光特性不同的原理检测水质污染。检测出来的发光光谱与不同污染源的特征光谱进行对比,辅助发光时序等特征,检测几种污染物的含量和确定污染源。对涉及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和沿海养殖业的发展,我国近海污染逐年加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因此,监测近海污染和赤潮发生预报方法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用NOAA/AVHRR数据,分析近海水域污染状况,并探索赤潮发生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3.
近二十年来,随着海洋环境科学的发展,河口污染和生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关于污水排放对河口内湾浮游植物生态的影响,近年Ketchum, B. H. (1967); McCormick, J.M. 等(1975); Rice, T. R. (1975); Jenkins, S. H. (1978); Thompson, G. B. 等(1981 ); Meyers, V. B. 等(1983)和Joint, I. R.(1984)都做过调查研究和评论。但迄今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海河口是一个有污染源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感潮河口,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由于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历来是许多经济鱼虾类优良的天然产卵、索饵和肥育的场所,在渤海渔业上占有重要位置。但近十多年,由于入海径流量锐减和城市污水排海总量的增加1),其水质逐渐恶化,环境正由半咸水向海洋化方向演变,对河口渔业构成严重威胁。对此,我所曾于1978-1981年对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及影响进行过多学科的综合调查,在渤海湾污染的浮游植物生态效应、海湾富营养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等方面,也做过初步研究(邹景忠等,1983; 1984; 1985 )。当时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有机污染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还很不够,所获得的一些资料尚不足以作出定量的科学论断。 本文着重探讨海河口区浮游植物的生态变化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旨在为综合分析和评价海河口区目前的生态质量及演变趋势,为河口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海南省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春福 《海洋通报》2002,21(2):62-68
在分析海南省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与环境优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即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海洋防护林和生物资源破坏严重、水质富营养化、海域污染等,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
重点讨论近岸海域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诱发产生的次生悬浮颗粒物的产生机制,及其对近岸海域水体中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的行为,过程和内循环等诸环节的效应。该物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域水体中的生命元素的存在形态,含量水平。因此,可能成为近岸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6.
分别于1989年,1992年,1991年8月,1991年5月对大辽河口、鸭绿江口、滦河口、东村河口水体中总汞进行了取样和分析,其中又对大辽河口和东村河口进行了溶解态汞的分析。大辽河口和东村河口溶解态汞的含量分别为85~460ng/L和180~500ng/L,平均值分别为210和324ng/L;总汞含量分别为95~550和400~1000ng/L,平均值分别为310和640ng/L。大辽河河流段和河口段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是主要存在形式。河口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随氯度变化趋势相似。东村河口溶解态汞约占50%。鸭绿江口和滦河口总汞含量分别为30~2500和3700~6700ng/L,平均值分别为700和5700ng/L。鸭绿江口总汞随氯度变化趋势与随浊度变化趋势一致。而在滦河口总汞含量随两者变化趋势则不同。还讨论了滦河口、东村河口、鸭绿江口和大辽河口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47.
海洋中的烃及其迁移和衰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洋中有关烃类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分别介绍海洋中烃的来源,迁移和衰变及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相似文献   
48.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及渤海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的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渤海已成为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海区之一。“十五”期间虽然各级部门为渤海环境治理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渤海环境状况仍在进一步恶化。如污染总面积虽无明显的增大趋势,但近岸海域的污染程度显著加重;从赤潮发生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赤潮年发生次数在逐渐减少,但赤潮面积总体上呈增大趋势,而且有毒藻类引发的赤潮次数和面积大幅增加;从渤海的主要富营养化物质变化来看,近年来渤海近岸海域其浓度呈加速增大趋势;从污染源变化来看,海上污染源的增速明显高于陆源。  相似文献   
49.
新世纪渤海污染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的污染状况,在新世纪呈现出若干新特点。从污染程度和区域变化来看,新世纪渤海污染总面积总体上呈波动减小趋势,但近岸海域的污染程度却显著加重。从赤潮发生情况来看,渤海赤潮年发生次数由20世纪90年代的1位数上升至2位数;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赤潮年发生次数在逐渐减少,但赤潮面积总体上呈增大趋势,而且有毒藻类引发的赤潮次数和面积大幅增加。从渤海的主要污染物——营养盐浓度和比例的变化来看,近年来渤海近岸海域营养盐浓度(N、P)则呈加速增大趋势,N/P比值增幅达50%,而Si/N比值已降至0.5左右。从污染源变化来看,海上污染源的增速明显高于陆源。  相似文献   
50.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通过水的自然循环,其他各类水体中含有的污染物都可能汇集到海洋中去。但由于世界上各大洋是彼此相通的,海洋具有巨大无比的容量,任何多量物质进入水体都会以几乎是无限大的比例稀释,所以海洋污染问题长期未能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海洋运输业及海洋采矿的发展,经由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废水、废气油、溢油、有毒化学品与日俱增,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致使海洋污染日趋严重。据初步估计,由于人类活动每年流失入海的石油约1000t,海洋每年接收2.5万t多氯联苯25万t铜、390万t锌、30万t铅,每年约有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