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71篇
地质学   685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研究沿高度变刚度混凝土灌芯纤维石膏墙板结构(以下简称复合墙板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建立简化计算模型,推导出了复合墙板结构的受力破坏路径,并建立了各阶段内力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得到沿高度均匀结构以及非均匀结构在水平荷载情况作用下位移的曲线与非均匀结构的受力破坏路径。结果表明,沿高度适当改变灌芯方式,侧移曲线更趋合理;各区段结构破坏路径均是石膏板先开裂且先达到极限状态。  相似文献   
42.
柔度法纤维模型在方钢管混凝土柱滞回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编制了基于二阶柔度法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采用虚拟阶步法和改进的滞回路径追踪方法消除了其中截面切线刚度矩阵奇异时无法求逆的隐患,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运用此程序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滞回仿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柔度法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可以有效解决框架结构的几何非线性问题和压弯耦合的材料非线性问题,使用较少的单元数量就可以得到较准确的计算结果;本文所采用的改进措施切实有效,保证了程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3.
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筒体结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体系作为筒中筒结构的外筒,使筒体结构具有很大的抗侧刚度,其抗震性能的研究是迫切的需要.本文根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采用PERFORM-3D软件的纤维模型对超高层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筒中筒结构进行了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比较了结构在7、8、9度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适用于较高抗震设防地区,为该结构体系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
本文结合弹塑性反应谱的研究,给出了求解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位移需求的基本步骤,并采用不同的R-μ—T关系计算了某15层混合结构的位移需求。结果表明:选取不同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需求有一定的偏差,偏差大致在25%以内,其中Newmark&Hall模型会较大幅高估结构的位移需求。通过比较,本文最终选取吕西林、周定松模型,其估计的位移需求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偏差基本控制在30%以内,可以为工程界接受。对比分析不仅表明了选取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说明弹塑性反应谱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计此类结构位移需求的方法,在混合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多遍冲击碾压混凝土路面时路基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昌斌  阙云 《岩土力学》2009,30(8):2517-2522
采用三维动力弹塑性有限元,考虑冲击压路机沿面板纵向中线及板边行驶来冲击碾压破碎旧水泥混凝土板,对路基在不同冲击遍数下的变形、受力等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土基在3个方向均承受压应力,板角荷载作用位置路基竖向变形最大,板中最小。板中路线路基竖向变形总体小于板边路线。随着距冲击点距离减小,土体竖向变形逐渐增大,并存在有明显的波动滞后现象和残余变形。随着冲击遍数的增加,土基最大竖向变形逐渐变大;第3遍冲击完后已出现明显的塑性区;随着冲击遍数的增加,土基中土压力逐渐增大,但渐趋稳定。虽然冲击遍数增加,但土压力增大范围仅限于土基一定深度内。  相似文献   
46.
在弹丸侵彻混凝土的数值模拟过程中,材料模型及其相关参数的选取是一项关键且复杂的工作,其原因在于混凝土动力学材料模型参数众多,一般都在几十个以上,而且大多数参数无法通过试验直接获得,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通常的办法是通过试验确定少量参数,然后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反推其他模型参数。鉴于这种情况,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增加了自动生成参数的功能,该成果是由Schwer等在损伤混凝土材料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总结得到的,该特性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在混凝土侵彻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利用LS–DYNA的该项功能,模拟了Forrestal的部分侵彻试验,并将计算结果同试验数据、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生成参数功能是一种研究弹丸侵彻混凝土问题的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47.
Many single-tow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re wall-steel frame (RCC-SF)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in China, but there are no buildings of different-height multi-tower hybrid system. A multi-tower RCC-SF tall building was thus studied because of its structural complexity and irregularity. First, a 1/15 scaled model structure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on the shake table under minor, moderate, and major earthquake levels. The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model structure were interpreted to those of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similitude the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espit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lateral deformation bends as the "bending type" and the RC core walls contribute more than the steel frames to resist seismic loads.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rift of the complex building under minor earthquakes is slightly beyond the elastic limitation specified in the Chinese code, and meets code requirements under major earthquakes. From the test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hat could contribute favorable effect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building.  相似文献   
48.
由于混凝土材料与岩土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比热容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在温度的循环变化下使得喷射混凝土边坡容易于喷层与岩土层的结合面处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考虑地应力与温度应力的耦合作用,分析了在一定的边界温度作用下不同时刻边坡喷层面的水平位移,以及喷层与岩层结合面处的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指出在温度应力与地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喷混凝土边坡坡顶与坡脚均为容易发生破坏的地方,通常坡顶的破坏型式为拉张破坏而坡脚则为剪切破坏;边坡内的温度分布、边坡表面的位移与应力的变化均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应,这一规律与实测规律比较吻合。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变化剧烈时边坡的防护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进行了9个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震试验.通过测试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端的荷载-变形滞回曲线和梁相关截面的横向变形,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掺加范围和轴压比等因素对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截面曲率延性和滞回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能改善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截面延性,显著提高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延性和耗能能力,对解决节点箍筋密集、改善施工条件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0.
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液化天然气(LNG)安全存储已成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混凝土由于其良好的力学特性,是目前LNG存储结构的一种重要工程材料。近年来,LNG产业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混凝土超低温性能的相关研究。在超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与常温环境下存在很大差异。现有研究表明,超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与弹性模量显著增强,学者们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不同的性能预测公式,并结合孔隙水-冰相变过程解释了其性能增强的机理。超低温冻融循环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超低温抗冻融耐久性较差,仅几个冻融循环后力学性能就显著降低。现有的常规冻融试验手段不满足超低温冻融条件,尚缺乏专门针对超低温冻融条件下混凝土性能测试与评价的规范标准。此外,目前相关成果由于试验仪器与测试过程的差异而难以相互参考。因此,亟需系统总结现有超低温冻融条件下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完善特殊条件下混凝土试验相关规范,并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的深入分析,助力超低温混凝土研究水平的发展。为此,本文全面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混凝土超低温试验平台、超低温力学性能、超低温冻融破坏机理与抗冻融耐久性提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对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