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大石桥组中分布有富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并产有大型或超大型菱镁矿、滑石矿床。笔者等近期在该地区野外工作中发现了沉积型石膏岩,并对其和菱镁矿滑石围岩进行了相应的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为δ^13C一般-1.8‰~ 1.2‰、δ^18Ol0‰~20‰,δ^14SVCDT23.9‰~26.5‰;结合菱镁矿和白云岩流体包裹体形态和成分特征,笔者等认为早期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古元古代的海相蒸发岩系有关,古海水演化而来的变质成矿流体对后期滑石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赋存有富镁质的碳酸盐岩建造,其中产有大型或超大型菱镁矿、滑石矿床。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野外调查和研究工作,从大地构造背景、含矿建造、岩相古地理、成矿构造、成矿流体等几方面讨论了辽东菱镁矿和滑石矿床的成矿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菱镁矿矿床是元古代海相蒸发沉积条件下形成的,而滑石矿床则是由埋藏海水演化而来的富硅质高盐度的变质流体对镁质碳酸盐岩交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43.
新疆西天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新疆西天山3类榴辉岩中均发现了超高压变质矿物:在第Ⅰ类与蓝片岩互层的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假像;在第Ⅱ类枕状榴辉岩的绿辉石中发现了石英出溶叶片;在第Ⅲ类产于大理岩中呈透镜状的方解石/白云石榴辉岩中发现了变质成因的菱镁矿。详细的岩石矿物学研究表明,第Ⅰ类榴辉岩3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温压条件为:UHP前变质阶段(356-433℃,0.8-1.0GPa)、峰期UHP榴辉岩相阶段(496-598℃,2.572-2.666GPa)和退变绿帘蓝片岩相阶段(500-530℃,1.0-1.2GPa),并建立了在NCMASCH(Na2O-CaO-MgO-Al2O3-SiO2-CO2-H2O)体系中出现蓝闪石、石榴石、绿辉石、菱镁矿、白云石、黝帘石、柯石英、CO2和H2O的相平衡关系。经变质反应分析和相平衡理论计算西天山含菱镁矿的蓝闪石榴辉岩的变质峰期温压条件为:2.7-2.8GPa和525-607℃,XCO2低于0.006。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发展表明西天山榴辉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所谓的南天山造山带可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由洋壳俯冲形成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44.
45.
煤矸石菱镁矿合成堇青石熟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以煤矸石和菱镁矿为主要原料合成堇青石熟料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选择高岭石含量高和碱金属氧化物及氧化铁含量低的煤矸石及高纯菱镁矿可以合成出高质量的堇青石熟料,其堇青石的含量可达95% 以上,最佳煅烧温度为1 400℃,保温10h,然后在降温过程中在1 350℃再保温10 h。  相似文献   
46.
王臣松 《盐湖研究》1998,6(2):86-91
简单概括了镁资源研究开发的状况,评述镁水泥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指出以镁水泥为途径开发盐湖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表述了镁水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指出当前镁水泥研究需求考虑的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7.
辽东半岛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地层中赋存有全球最大工业储量的菱镁矿矿床。在总结和整理已发表的辽东半岛晶质菱镁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本次研究进行了Mg和B同位素测试及研究工作,获得以下认识:① 菱镁矿矿体呈北东东走向,产于大石桥组三段,但不同矿床的矿体厚度差异较大 (30~300 m),菱镁矿矿体与顶、底板高镁白云岩之间以断层接触为主,常可见到绿泥石化板岩和碳质千枚岩产于大型菱镁矿矿体的内部韧性剪切面上,说明地层经历了强烈构造形变作用;② 围岩白云岩与晶质菱镁矿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大离子亲石性元素(K、Rb、Ba、Sr等)亏损和氧同位素负漂移(δ18O:-24. 9‰~-11. 0‰);③在经历构造形变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后,菱镁矿矿石仍继承有海相蒸发沉积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δ13C:-2. 7‰~+1. 6‰;δ34S:+15. 6‰~+23. 7‰;δ26Mg:-1. 53‰~-0. 49‰;δ11B:+9. 8‰~+13. 4‰);④ 后期裂控型滑石具有相对较高的δ26Mg值(-0. 32‰~-0. 15‰),发生滑石矿化的菱镁矿(δ11B:+7. 7‰~+8. 4‰)和围岩变粒岩(δ11B:+4. 3‰)显示较低的δ11B值,这反映了变质热液作用所引发的Mg和B同位素分馏现象。因此,辽东半岛海城- 大石桥地区菱镁矿矿床镁质富集的根本原因可能为潟湖相沉积碳酸盐岩经准同生阶段的富镁卤水交代所致,非后期变质热液交代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辽东裂谷为古元古代拉伸环境下产生的EW向陆内裂谷,裂谷的北缘斜坡带赋存有大石桥—塔子岭超大型菱镁矿带,中央裂陷带赋存了瓦峪—青城子大型菱镁矿带。菱镁矿床的产出与成矿物质来源的位置有较大的关系,同时与沉积的环境因素、后期的各种扰动因素有关。在古元古代富含CO_2的环境中,源于太古宙地块剥蚀物中和远源火山喷发物中的镁质进入海水,在持续稳定的陆缘潮间-潟湖蒸发环境中,在藻类生物吸附吸附作用的有力辅助下,沉积了巨厚的富镁碳酸盐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原生菱镁矿层。在区域变质-变形过程中,原生菱镁矿层经过褶皱变形和矿物重结晶,完成形态方面的最终定型;因此,辽东裂谷菱镁矿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49.
奥地利东阿尔卑斯山地区Austroalpine杂砂岩带中的石炭纪Veitsch逆冲推覆体是"Veitsch型"晶质菱镁矿化的典型地区。几十年来,对其成因的解释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长久以来的问题,本文对Veitsch推覆体的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制约条件进行了论述。菱镁矿仅仅存在于Veitsch推覆体之中,而其它推覆体中的碳酸盐岩岩层中则无菱镁矿。赋存于Veitsch推覆体中的碳酸盐岩石中的菱镁矿以不规则的岩株状、透镜状和层状产出。块状和厚层状的菱镁矿总是被白云岩包裹。在Veitsch推覆体中,沉积作用开始于晚维宪期的后造山的类磨拉石海相建造,并晚于内部基底带的变形和变质作用("Bretonic期")形成,该基底带位于现代的东阿尔卑斯山地区。沉积序列研究表明,演化从浅海大陆架开始,有时还穿插有高盐度的泻湖和透镜状生物礁,发展到海退的海岸线伴随有发育强烈的三角洲沉积的分支海湾和河流。由于成矿作用有好几个期次,所以对地球化学数据的解释相当复杂。 在Hohentauern/Sunk矿床中,石膏和硬石膏层在菱镁矿质沉积主岩中互层,其δ34S值分别为 17.6±0.2‰和 17.2±0.2‰,表现出石炭纪海水的特征。白云岩和菱镁矿的REE浓度要高于石灰质主岩。在Hohentauern/Sunk矿床中,球形白云岩中的白云岩球体和白云质基质  相似文献   
50.
我国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泥质岩建造中赋存有多个超大型菱镁矿矿床。在这些矿床中,菱铁矿矿体均只限定在大石桥组三段岩层中。该层岩石主要由白云质大理岩、菱镁质大理岩、菱镁矿和少量泥质板岩薄层组成。赋矿层位之下地层为大石桥组二段的云母片岩;其下为大石桥组一段的白云质大理岩与云母片岩夹层。在大石桥组一段中未见菱铁矿体产出。研究表明,菱铁矿的δ18O值为5.2‰~13.8‰,低于围岩大理岩的δ18O值(11.2‰~22.8‰)。但两音的δ13C值大多接近零值,其中菱镁矿δ13C值变化为-1.4‰~1.2‰,大理岩δ13C值变化为-4.5‰~4 4‰。在菱镁矿层位中发现有石膏成层和脉状产出,其δ34S值为23.9‰~26.5‰,显示海相蒸发沉积特征。菱镁矿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存在三种不同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类型Ⅰ显示中稀土富集特征,类型Ⅲ显示重稀土富集和正铕异常特征,它们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成矿热液的特征。而类型Ⅱ显示与围岩大理岩相同的平坦型,反映继承了原岩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本文认为,辽东地区的镁质碳酸盐岩(镁方解石和白云石)可能是从蒸发的泻湖盆地中沉积的,而菱镁矿石则主要是沉积后富镁卤水下渗交代原岩碳酸盐岩形成的。由于大石桥组二段云母片岩渗透率低隔水性强,因此菱铁矿的矿化交代作用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