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Improved-GRACE����������������Ż��о�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ü????????????????GPS????????λ????????????????????????????????????????????????????????????????Improved??GRACE?????????????????????????????????????????????1????300?????????350 km???????????????????????3.993??10 -1 m??????300 km??250 km???????????????????8.770????77.145????????400 km??450 km??????????????????8.718????75.307????2??????50 km???????????????????????3.993??10-1 m??????110 km??220 km??????????????????1.259????1.395????3????????????Improved??GRACE????????????????????????????????350 km??50 km?????  相似文献   
42.
慕士塔格夏季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伟  姚檀栋  徐柏青 《冰川冻土》2005,27(2):213-219
利用CIRAS SC型号的CO2和H2O分析仪, 对东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地区2003年夏季(6~8月)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和水汽进行精确持续观测, 给出了我国内陆高原大气近地表 CO2 浓度夏季的变化特征. 观测表明, 该地夏季CO2浓度呈整体下降趋势, 并因受陆地植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 有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在短时间尺度上, 其变化趋势与瓦里关站点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与Mauna Loa站点观测结果差别明显. 通过考察当地 CO2浓度与大气水汽的关系, 发现两者具有很显著的反相关性. 上述现象揭示, 慕士塔格近地表大气CO2含量的变化不仅受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在控制CO2含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李钊伟  郑伟  吴凡  房静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7):2405-2416
本文开展了水下潜器重力匹配导航的匹配效率改善研究.第一,为克服传统TERCOM算法逐点遍历搜索效率较低的缺点,提出新型分层邻域阈值搜索法.其原理如下:首先,利用4格网间隔数进行粗搜索匹配;其次,为提高初始匹配点的选取标准设置4mGal阈值(基准图上重力值与实测重力值之差),对选取的若干粗搜索行最佳匹配点周围24邻域点进行取舍并匹配比较;最后,获得搜索范围内最佳匹配点.第二,综合考虑了重力场标准差、峰度系数、坡度标准差、粗糙度、信息熵等重力场主要特征参数,将其作为适配区优劣的分析依据.第三,在适配性良好的区域内,在保证水下导航精度的前提下,基于分层邻域阈值搜索法,以本文参数设置为例,水下潜器重力匹配导航的匹配效率提高约14.14倍.  相似文献   
44.
王萌  郑伟  刘诚 《湖泊科学》2017,29(5):1043-1053
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以其10 min/次的高观测频次,为连续动态监测蓝藻水华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基于太湖实地光谱测量资料,提出Himawari-8卫星资料太湖蓝藻水华动态监测方法.以2015年10月2日蓝藻水华发生过程为例,利用连续、多时次Himawari-8资料,动态监测了太湖蓝藻水华的发展变化,分析蓝藻水华的出现、发展和消失,计算蓝藻水华强度的动态变化,认识蓝藻水华程度及变化特征,估算蓝藻水华的动态变化速度.上述分析为研究蓝藻水华的生长消亡过程提供了支持.进一步探讨蓝藻水华动态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在相同的温湿条件下,风场对蓝藻水华的形成、运动和消失有直接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45.
??????????????????????????????????????????????????? ????SGG-Doppler??VLBI???????????????????????????й???????????????????????????????SGG-Doppler-VLBI????????????????????????  相似文献   
46.
水中可溶性离子的含量及各离子的比例关系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但常用的方法不能同时反映这两种关系。Maucha图既可以反映8种主要阴、阳离子的总浓度,同时也可以指示各离子的相对浓度,兼顾了离子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由于缺乏绘制Maucha图的专业软件,导致Maucha图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通过介绍Maucha图的演化过程,绘制Maucha图时建立坐标系及确定Maucha图各组成部分坐标值的方法,并阐述了基于Matlab语言实现Maucha图计算机输出的编程流程。最后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东部地区为例,说明了Maucha图在天然水体水化学分析中的应用。该应用表明,Maucha图在反映样品矿化度、指示各离子的相对浓度和绝对浓度、判断水体水化学类型及水化学数据空间分析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优势,能显著提高水化学数据的可视化表达能力,丰富水化学图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并为水化学数据更深层次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梦山组隶属于中元古界汝阳群,在构造古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台南缘,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层面发育了大量的MISS,且类型多样。MISS类型的分布特征对精细环境有良好的指示作用;MISS的大量发育表明了当时微生物群落的繁盛,揭示了当时的微生物群落对古环境具有的强大改造功能。  相似文献   
48.
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基于直接最小二乘法(DLSP),预处理共轭梯度法(PCCG)和三维插值法(TDIM)解算卫星观测方程的优缺点;其次,基于能量守恒法分别利用改进的PCCG和TDIM反演了120阶GRACE地球重力场,在120阶处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17.316 cm和15.421 cm;最后,通过和德国波兹坦地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49.
The latest two versions of the IAP 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FGOALS) model- versions g1.0 and g1.1, are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Both two versions are fully coupled GCMs without any flux correction, major changes for g1.1 mainly lie in four aspects: (1) advection schemes for tracer in the ocean component model; (2) zonal filter scheme in high latitudes in the ocean component model; (3) coupling scheme for fresh water flux in high latitudes; and (4) an improved algorithm of airsea turbule...  相似文献   
50.
郑伟  陈天虎  杜建国  陈芳  丁宁  张舒 《地质论评》2024,70(1):189-206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 ICPMS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1. 8±0. 9 Ma,富硅、富碱、贫钙、贫铁,具有较高的Rb、Th、U、Ga、Zr和Y含量,较低的Sr、Ba和Nb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典型的“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Sr、Nb的负异常。其高SiO2含量和Rb/Sr值、低Ba、Sr含量具备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源区可能存在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而辉石类的分离较少。伏岭岩体主要来源于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地球化学特征继承于源岩。锆石εHf(t)变化范围较小,均在-7. 0~-4. 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8~1630 Ma,伏岭花岗岩可能由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伏岭岩体的形成可能受到碰撞作用的影响,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期,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被大范围的熔融,从而产生了伏岭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