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朱伯万  潘永敏  陆彦 《江苏地质》2010,34(2):168-174
采集了长江南京八卦洲段悬浮物、漫滩柱状沉积物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Al、Fe、Mn、Hg、Ni、Cr、Cu、Pb、Cd、Co、Zn含量.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元素含量垂向变化较小,反映沉积物来源比较稳定;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因子分析反映元素主要受流域地质影响,Cd、Cu、Pb、Zn等元素还叠加人为活动的影响;悬浮物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体的Pb同位素206Pb/207Pb比值非常接近,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来源悬浮物携带以Cd为代表的重金属对江苏沿江土壤重金属富集胚层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42.
四川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中锌铜矿的发现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范坪锌铜矿是一种罕见的天然锌铜金属互化物,是锌铜互化物系列中的新变种,发现于四川省盐源县西范坪地区石英二长斑岩中。共生矿物有钾长石、钠更长石、石英、黑云母。伴生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锌铜矿呈金黄色,均质性,粒度0.1-0.5mm,显微硬度VHN10=190kg/mm^2。视觉反射率Rvis=67.97%,电子探针分析矿物化学成分为Cu59.15%-62.55%,Zn36.3%-39.85%,晶体化学式为Cu7Zn4。该类矿物多数与造岩矿物共生,形成于高温、还原、缺硫的条件,不同于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43.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床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彦  肖渊甫  孙燕  王奖臻 《矿床地质》1998,17(Z3):575-578
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岩浆期后浅成高中温热液矿床)产于喜山早期复式小岩株中;以巨粗斑(角闪)黑云石英二长斑岩(主体)及下三叠统青天堡组角岩化砂岩(其次)为容矿岩石;不规则长透镜状矿体中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及脉状、网脉状矿石为主;具锌铜矿、富铼辉钼矿等罕见矿物;矿体为后成中细斑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及脉岩等侵冲。喜山期后的风化夷平作用使矿床发生次生富集。  相似文献   
44.
经剖面测制及岩相学研究,确定小青山组主要由石榴石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及碳质板岩组成,而前人所提出的硬绿泥石千枚岩实际上是退变的石榴石绢云母千枚岩。镜下观察及成分研究证明石榴石具有两期生长的特点,其内核的Spe分子和Alm分子分别为29.22%~33.55%和43.28%~48.86%,而边缘的Spe和Alm分别为8.65%~17.08%和60.55%~70.06%。依照结构特征划分出了2个阶段的白色云母。不同阶段白色云母的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用同样的方法识别出了3个阶段的绿泥石,不同阶段绿泥石的成分也有一定差异。通过变质岩结构特征及矿物生长关系将变质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M1、M2、M3)。利用矿物温压计估算出了这3个阶段的T、P条件,M1:500~550℃,0.6~0.75GPa;M2:400~430℃,0.3~0.5GPa;M3:280℃,<0.3GPa。将变质变形研究相结合,建立了变质作用的P-T-D轨迹。小青山组变质T、P条件的确定,排除了其中赋存的小青山Cu(Au)矿床属沉积变质成因的可能。初步认为该Cu(Au)矿床为深源流体交代成因。  相似文献   
45.
应用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方法和Gresens方程,研究了小青山铜(金)矿区交代成因钠长石岩,区分出了两类不同原岩性质的钠长石岩。A类钠长石的原岩为绢云母千枚岩,它们的ΣREE为30.13~101.09,ΣCe/ΣY=1.8~7.8,δEu=0.23~0.91,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B类钠长石岩的原岩为辉长岩,它们的ΣREE=29.06,ΣCe/ΣY=2.04,δEu=0.93,配分曲线为平坦型,大多数微量元素均为负异常。两类钠长石岩形成过程中K2O、Fe2O3、FeO及MgO等带出,Na2O及SiO2带入。  相似文献   
46.
潮滩前缘盐沼植被簇团可以通过改变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等过程影响潮沟系统的地形地貌,而潮沟系统的地形特征也会影响盐沼簇团的生长、扩张与侵蚀,但对盐沼簇团与潮沟系统地貌演变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考虑盐沼植被动态演变的潮滩生物动力地貌耦合模型,模拟了盐沼植被簇团生长扩张与潮沟系统地貌演变过程,分析了不同初始数量的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的空间格局及形态参数间的双向反馈。结果表明,潮沟先迅速向海陆两侧延伸,后发育出大量分汊;盐沼簇团向周边扩张后未被潮沟切割区域逐渐连成片。少量盐沼簇团能够增加潮沟密度,促进边缘冲刷式潮沟系统的发育。潮沟的走向受盐沼簇团分布位置及数量的影响,多个盐沼植被簇团间的水流集中比单个簇团的边缘水流冲刷更易形成潮沟。在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共同发育初期,潮沟系统发育受盐沼植被簇团的促进作用较大,后期潮沟内比簇团边缘更易形成水流汇聚,盐沼簇团的影响逐渐由促进作用转为稳定作用。此外,潮沟的存在限制了盐沼植被的横向扩散,切割了盐沼植被簇团,影响盐沼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揭示了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地貌耦合演化机制,可为盐沼潮滩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