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北京地区颗粒物质量消光吸湿增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颗粒物吸湿增长特性是卫星遥感反演近地面颗粒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地区2007-08—2009-08共两年的地基观测资料,计算了该地区颗粒物平均质量消光效率,结果表明该地区颗粒物平均质量消光效率随相对湿度增加而连续平滑增长。相对湿度从20%增长到85%左右时,质量消光效率增长较为平缓,当相对湿度达85%后,质量消光效率急剧增长。在平均质量消光效率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不同湿度下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该因子在不同湿度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在6月达到最大值,1月达到最小值。1月至6月,呈上升趋势,7月至12月,呈波动性缓慢下降趋势,12月值略高于1月。最后,基于平均质量消光效率的吸湿增长因子,针对北京地区常用的3种吸湿增长模型进行拟合,研究表明3种模型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都比较好,差别不大,模型3稍优于模型2,模型2稍优于模型1。  相似文献   
42.
组分温度分布是决定农作物冠层热红外辐射方向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分析小气候参数对冠层组分温度的影响,并分析其不确定性,对一个典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CUPID进行了组分温度模拟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并用实测温度分布信息进行了验证。详细描述了模拟和验证过程,结果表明:土壤组分温度不确定性较大,冠层组分温度不确定性较小(约2%),气温和土壤湿度对总体不确定性贡献最大;模拟组分温度与实测温度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3.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AOT估算近地面颗粒物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AOT估算近地面颗粒物浓度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大气边界层厚度和近地面相对湿度的区域分布变化情况,基于大气边界层模式模拟结果和卫星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估算.基于RAMS模拟结果和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利用该方法获得了华北地区近地面PM2.5质量浓度.并用研究区域中16个地面站点的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遥感反演的近地面PM2.5与地面监测数据在趋势上基本一致,二者相关R2达到0.61.与此同时,又利用地面激光雷达和气象仪测量结果对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进行了近地面颗粒物估算,并将估算的结果与新方法得到的估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获得的估算结果与地面监测数据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常规方法相比,相关R2从0.32提高到0.62.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讨论分析了O2-A带气溶胶散射效应的估算.利用基于等效理论的光子路径分布概率函数(PPDF)方法,将散射效应对大气有效透过率的影响参数化,通过模拟反演实验分析研究PPDF方法的有效性.首先利用正向模型模拟四种不同气溶胶模式分布情况下02-A带的卫星观测;然后利用非线性最优化迭代方法反演PPDF因子,利用反演得到的PPDF因子重构观测值,最后比对分析了重构观测值和模拟观测真值之间的差异.通过反演实验,验证了PPDF方法对于气溶胶散射效应估算的有效性;同时也表明02-A带可以作为痕量气体卫星遥感的一个有效辅助观测通道.  相似文献   
45.
连续植被的热辐射方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良富  柳钦火 《遥感学报》2001,5(6):407-415
正确认识非同温混合像元热辐射方向性规律是利用多角度遥感数据反演像元组分温度的前提。论文基于局地热平衡条件和组分有效发射率概念探讨了连续植被的热辐射方向性模型。模型表明同温下的热辐射方向性只决定于连续植被体系总有效发射率的方向性,它是各组分有效发射率的和,决定于植被叶面和土壤表面的发射率、冠层结构参数。在非同温状况下,组分温度通过组分有效发射率调节体系的辐射亮度方向变化。模型解释了热辐射中孔穴效应问题。并通过蒙特卡罗逆向模拟从微观探讨了热辐射方向性与植被叶面和土壤表面的发射率、冠层结构参数的关系,并对孔穴效应引起体系发射率的增量和辐射亮度的增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球面型连续植被,叶面和土壤表面发射率值分别取0.98和0.94时,垂直方向上孔穴效应使体系的总有效发射率有0.01-0.025幅度的增值。当连续植被处于20℃同温状况时,孔穴效应引起的辐射亮度增量基本上都在0.8℃以上,最高可达到1.3℃。  相似文献   
46.
基于3D真实植被场景的全波段辐射传输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3D真实场景CLAMP模型模拟的植被冠层,对冠层在可见一近红外波段和热红外波段的辐射传输进行了综合建模。针对CLAMP模型生成场景的通用和近似特征,在可见一近红外波段,对植被和土壤的单次散射贡献利用光子逆向追踪算法进行了精确计算,多次散射的贡献则采用四流近似理论来计算,以提高运算效率。模型结果与SAILH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体现出了优于一维辐射传输模型的模拟结果。在热红外波段,采用几何光学原理,冠层方向亮度温度由可视光照叶片、遮荫叶片、光照土壤和遮荫土壤的比例与对应组分亮温乘积之和得到,模拟结果体现了合理的变化趋势。对冠层主要结构参数LAI和ALA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波段模型模拟的方向性辐射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结构参数对冠层辐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针对CBERS-02IRMSS的热红外通道特性,对Jimenez-Munoz和Sobfino提出的普适性单通道地表温度反演算法进行改进,并利用该传感器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北京地区和苏锡常地区的地表温度;利用2004年8月17日在青海湖的野外实测数据对该算法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改进的单通道反演算法应用于CBERS-02IRMSS传感器热红外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具有很高的反演精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热场变异指数对北京地区和苏锡常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分析,运用中国研制的热红外卫星遥感数据给出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CBERS-02IRMSS热红外遥感数据完全可以满足定量化应用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8.
利用双通道双温度在室内测量方向比辐射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法测量比辐射率是通过对方向半球反射率的测量而间接获得的,由于在2π空间中测点有限,且主动光源存在对目标物的加温现象而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大.被动法测量比辐射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被测物的温度无法获得;二是很难从传感器中分离出环境辐射经目标物反射的部分.为避免直接测量目标温度和排除环境辐射的影响而提出过"箱式法”、"双温度法”等比辐射率测量方法,然而所有这些方法都无法测量比辐射率的方向特性.为了能较精确地量化环境辐射项,制作了一个直径为3m多的球体,在背景辐射的普适性计算公式基础上,利用双通道热辐射仪在两个温度下用自动观测装置测量了抛光铝板方向热辐射亮度值,最后计算得到铝板的方向比辐射率值.  相似文献   
49.
利用红外掩星获取温压及其大气成分廓线,需要获得精确的指向信息,针对高分五号大气环境甚高分辨率探测仪(GF-5 AIUS)一级光谱信息,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切高的光谱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查找表方法进行切高校正。在低切高段(10—20 km),选取N2吸收波段,模拟6—40 km高度上的透过率光谱,通过查找表校正方法对一级数据中的低层切高进行校正。在高切高段(20—100 km),模拟6—90 km切高上的透过率光谱,利用O3吸收波段(20—90 km)进行校正。校正算法采取全局最小均方根误差的方法进行统计实验,确定最小校正半径为15 km。最后选取O3、HCl、N2O共3种大气成分的反演波段,进行校正后的透过率数据对比验证与反演产品精度的验证。结果表明:在O3、HCl、N2O共3种成分的反演通道上,校正后的观测透过率与模拟的透过率数据一致性较好,两者最大偏差小于0.1,切高校正算法得到的结果与模拟透过率吻合度较好;同时基于Aura MLS(Microwave Limb Sounder)、ACE-FTS(Atmospheric Chemistry Experiment Fourier-Transform Spectrometer)Level 2产品进行了O3、HCl、N2O单廓线交叉验证。结果表明:GF-5 AIUS反演的单廓线O3与MLS、ACE-FTS相对偏差在30 km以下小于50%,在30—60 km小于20%;单廓线HCl与MLS、ACE-FTS相对偏差整体小于20%;单廓线N2O与MLS、ACE-FTS相对偏差30 km以下小于20%,30—60 km相对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50.
陆面温度反演的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指出了利用多通道数据反演陆面温度所存在的问题,在说明非同温混合像元热辐射方向性规律的基础上,对利用多角度数据进行陆面组分温度反演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