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高浓度小新月菱形藻保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建华  王如才  赵强 《海洋学报》1998,20(2):108-112
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的保存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小新月菱形藻用不同的方法保存3个月,其最高存活率分别为:(1)在20℃下,15.0%的SAM8组为76.4%,1.5%的抗生素组为54.6%,0.1%的防腐剂组为45.3%,对照组仅为35.4%.(2)在0℃下,10.0%的SAM8组为98.4%,1.5%的抗生素组为78.8%,0.1%的防腐剂组为63.1%,低于对照组(65.5%).(3)-30℃下,10.0%的DMSO组为84.6%,10.0%的甘油组为83.1%,对照组为46.0%.为微藻的浓缩保存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2.
从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南川区块构造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分层和分区差异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特征,明确南川地区不同构造特征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南川地区在纵向上分为4个滑脱层系,造就了纵向上的4个变形层;(2)南川地区在横向上从东往西构造受力作用逐渐减弱,从冲断特征变为断展特征,最后变为滑脱特征;(3)南川地区主要构造特征形成于中燕山期及晚燕山期;(4)南川地区冲断构造带整体保存条件较差,不利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断展构造带保存条件好,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滑脱构造带整体保存条件好,但由于页岩地层埋深较深,工程工艺成本高,暂时不满足效益开发要求,是未来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433.
近期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查在黄陵隆起南缘的下寒武统和震旦系取得重大突破,本文针对古老地层页岩气构造保存问题,研究黄陵隆起构造演化历史,反演钻井沉积地层埋藏史,通过二维地震剖面解析黄陵隆起南缘的构造学特征,统计分析相关地质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区域在约800 Ma经历了花岗岩侵入,形成了以花岗岩为主体的黄陵隆起基底;该区域在800~200 Ma构造较稳定,缺乏这一时期的构造年代学数据;中侏罗世震旦系陡山沱组埋深可达约8 km,晚侏罗世及以后经过多期抬升至现在的构造格局。本研究说明黄陵隆起的古老基底经过元古宙大量花岗岩侵入,可能均质性高而表现为刚性基底,后期所遭受构造改造程度较低,埋深相对较浅。因此,该地区页岩表现为演化程度适中,构造改造弱,后期热事件影响小,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是目前黄陵隆起南缘获得页岩气勘查突破的关键。并指出南方具有类似构造的雪峰山隆起、神农架背斜和汉南古陆周缘具有良好的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查潜力。  相似文献   
434.
本论文通过对可可西里盆地构造信息进行遥感提取及分析,在野外调查验证的基础上,快速、准确查明可可西里盆地数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断层、褶皱发育特征。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可可西里盆地有利的控油构造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油气保存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可可西里盆地4个油气有利的勘探目标,为可可西里盆地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5.
四川盆地南缘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难度大。以滇东北彝良县DD1井页岩气调查井为例,利用钻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评价其页岩气地质条件。滇东北彝良县DD1井的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较小、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程度高、含气性差、N2含量高,其主要评价指标与盆地内JY1、N203等盆内页岩气高产井差异明显。在页岩气核心评价参数对比基础之上,对DD1井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失利的地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3个方面:1)五峰-龙马溪期距离黔中古隆起较近,五峰-龙马溪组下段为浅水潮坪相沉积,缺乏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的物质基础;2)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热演化程度高,导致页岩孔隙度变差;3)五峰-龙马溪组埋深较浅,多种尺度裂缝发育,页岩气逸散严重,页岩气构造保存条件差。对滇东北彝良县DD1井页岩气钻探失利的分析,为盆外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36.
研究烃类的热化学氧化对分析油气保存条件和探讨深部碳循环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轻烃-MnO2-水体系为例,基于熔融石英毛细硅管和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的在线观测热液实验技术,对油气藏中常见的轻烃热化学氧化反应的发生温度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轻烃热化学氧化温度随烃类碳数的增大而降低,从丁烷到十三烷,其反应发生温度从125℃降到约100℃,与热化学氧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顺序一致。表明烃类热化学氧化需要的温度条件并不苛刻,在3000 m以下埋深且含有氧化性地层的沉积盆地中即可发生。实验结果与准噶尔盆地地质实例基本相符,油气充注中心区优先氧化高碳数烃类,远离充注中心缺乏液态烃的井区发生甲烷等轻烃氧化,烃类的热氧化过程受烃类氧化顺序和油气充注时空差异性两大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437.
DAPI荧光染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浮游细菌及原生生物的定量研究,但对底栖生物的定量效能尚缺必要的研究。比较了冷冻和冷藏两种保藏方式以及保存时间对DAPI荧光计数底栖细菌、蓝细菌、硅藻、不同粒级自养小鞭毛虫(PNF)和异养小鞭毛虫(HNF)的影响。对黄海冷水团三个站位表层2cm底栖样品进行的4℃冷藏与?20℃冷冻避光保存的比较研究表明,两种保藏方式下两个站位的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显著差异,但另一站位的PNF(2~5μm和5~10μm)的冷藏保存显著优于冷冻保存。对选取的另外两个站位(0~2cm和2~5cm分层)的样品经1个月和4个月冷藏保存后的分析表明,对于底栖细菌、蓝细菌、PNF(5~10 μm)、PNF(10 μm)、HNF(10 μm)和硅藻在保存1个月和4个月后的计数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PNF(2~5 μm)、HNF(2~5 μm)、HNF(5~10 μm)保存4个月的数量明显低于保存1个月的样品,如其中一个站位的0~2cm分层的PNF(2~5 μm)丰度减少了47.4%,2~5cm分层的丰度减少了59.6%,HNF(2~5 μm)和HNF(5~10 μm)经4个月后丰度降为0。本研究表明,对底栖细菌、蓝细菌以及原生生物的定量计数可因样品、保藏方式及保存时间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对于底栖样品短期内宜采用避光、冷藏保存,并在带回实验室后尽快分析。  相似文献   
438.
应用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及精子密度等因素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精子短期保存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DMSO、维生素C、甘油、葡萄糖等添加剂中仅5%和7.5%DMSO有利于精子活力的保持;3个试验温度中28℃精子活力下降速度最快,其次为1℃,最慢是5℃;稀释度越高精子活力下降速度越快。正交试验中,九孔鲍精液分别在25个保存条件下保存96 h,保存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观察精子活力。25个处理的活力变化数据用生长函数拟合,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精子活力半衰期,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较理想的精子保存条件是:温度为7℃,DMSO质量分数为3%,精子密度为7.5×108个/mL;各因素对精子活力半衰期的影响按精子密度、温度、DMSO密度顺序递减;精子密度对精子活力半衰期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及DMSO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39.
土地权属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一调)以来,社会经济、人文地理、地貌景观、土地用途、类别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虽然每年都进行土地变更调查,但由于以往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基础资料保存方法原始,特别是一些图件资料多为纸质或薄膜成图,很难保证图件资料的现实性、完整性和实用性,不利于变更后作为成果资料的存储和使用,也给成果信息化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440.
《海洋科学》2009,33(2)
海藻种质库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坐落在位于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水族培育楼。海藻种质库从当初单一海洋单细胞海藻种质库扩大到现在包括海洋单细胞和大型海藻种质保存的全面海藻种质库,承担着全面收集、培养和提供海藻种质材料和技术支持的社会责任。目前的种质库占地300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