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61.
针对黄骅井近2年来受阴天及雾霾影响造成太阳能供电不足影响正常数据观测的情况,通过计算得到黄骅井须匹配约1200W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3块150Ah蓄电池即可保障黄骅井遭遇恶劣天气下连续6天正常运转;并进行了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能力对比实验,不同架设角度下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能力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比功率发电量要优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黄骅井等无人值守台站宜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供电;调节太阳能电池板架设角度可以改变其发电功率,但效果微弱,台站太阳能电池板架设在45°即可。  相似文献   
462.
根据地电场成分分类取空间电磁环境较为平静且地电场观测数据日变形态较为稳定的时段对兴济台大地电场ET进行提取,然后利用正交向两测道大地电场合成总的大地电场ET总。对总大地电场方位变化进行对比发现,兴济台午前午后大地电场方位角图像较平凉、大柏舍数据离散度高,无午前午后3个阶段的稳定形态变化特征;通过谐波分析及F检验发现,兴济台大地电场前10阶谐波拟合程度相对较低、高阶谐波成分显著,说明兴济台地电场成分复杂,可能是造成一天中大地电场方位角数据离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3.
针对现有的采用遥感图像的城市主城区提取方法仅利用数据光谱特征,未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图像和复杂网络模型的城市主城区提取新方法。首先,采用八邻域极值法识别夜光图像的特征点,通过最佳路径成本法识别特征点的连接边,从而构建夜光图像复杂网络;其次,利用特征向量中心度改进复杂网络模型核心边缘结构识别方法,弥补其无法顾及节点邻域特征的不足;最后,依托分形网络演化算法获取Landsat-8图像的图像对象,构建夜光图像复杂网络节点与图像对象的空间映射关系,实现城市主城区提取。本文以沈阳、成都、西安3个城市为研究区域,以2019年的NPP/VIIRS夜光图像和Landsat-8图像为数据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识别方法的总体精度为0.880 0,Kappa系数为0.741,较传统方法分别提高了0.119 8和0.255 9。  相似文献   
464.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1:50000地形图的现势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1:50000地形图的更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将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成地形图制图数据的生产流程,并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65.
海岸建筑退缩线作为一项科学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海岸带开发的手段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某市的海岸建筑退缩线的划定及管控为例,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对海岸带建筑退缩线及附属要素进行采集、编辑,采取“基础退缩距离划定+特定要素修正”方式进行核心退缩线的划定,要素叠加实景三维模型,形成海岸带管理系统,做到要素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和查询,为海岸建筑退缩区的精细化管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66.
为查明径向井分支在煤层中的施工轨迹是否与设计轨迹一致,保障煤储层的增透改造效果。采用地面小型试验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手段,先对煤储层径向井井眼轨迹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基于电位法监测技术分析该方法用于煤层气径向井轨迹监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电位法的煤储层径向井井眼轨迹监测方法与工艺,并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中径向井井眼轨迹主要受原始裂隙、地应力、结构薄弱面等因素共同控制,导致煤层气径向井在喷射施工过程中井眼方位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角度在15°~30°间,径向井分支长度也均小于设计的喷射长度。电位法煤层气径向井轨迹监测方法可以清晰地监测到方位、长度等径向井轨迹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煤储层径向井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467.
为完全拟合河口近海复杂岸线和工程结构以及有效局部加密,设计并建立了一个无结构三角形网格二维河口海岸水动力数值模式。空间离散主要基于有限体积法以保证守恒性,时间积分采用预估修正法以提高精度。水位在三角形网格中心通过连续方程求解;水平x方向和y方向的流速U和V均在网格边中点上通过动量方程求解。流速平流项的求解中采用了TVD格式。TVD流速平流通量为一个一阶迎风格式通量和一个二阶格式通量的组合,一阶格式通量和二阶格式通量根据流速的局部分布情况得出配比,最终组合得到TVD通量。TVD格式具有低耗散和无频散的优点,提高了模式的稳定性。应用实测资料验证建立的模式,结果显示水位、流速和流向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均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68.
在我国沿海中部,在江苏省北部,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东临黄海,西通中原,南屏江淮,北接齐鲁,是中国沿海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也是中国三大海洋特殊开发区之一。全市拥有204.817千米海岸线,30.6千米岛屿岸线和14座基岩海岛,拥有江苏省唯一的基岩港湾海岸40千米和仅有的砂质海岸30千米,是江苏省的黄金海岸。这样一个拥有独特区位优势和丰富海洋资源的沿海城市,正是苏北的发展龙头,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未来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连云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之前,连云港市的海洋开发利用多局限于交通、捕捞、养殖、盐业等传统产业,由于海域权属界线不清和"祖宗海"意识根深蒂固,"无序、无度、无偿"用海的现象普遍存在。无序、无度的海洋捕捞和开发造成局部海域生态环境恶化,无偿的海域占有和使用造成国有海域资源性资产大量流失,连云港市的海洋行政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强化海洋行政管理职能,2001年7月,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在撤销原连云港市水产局、市海洋管理局的基础上,通过职能整合,组建成立了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和棘手的海洋管理难题,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领导集体凭借"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立足实际、审时度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海洋管理创新跨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69.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作用形成了以西藏-喜马拉雅造山带为主体的正向碰撞带和以"三江"造山带为主体的斜向碰撞带,二者之间的现代分界线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剑川盆地是目前已确定的、位于斜向碰撞带最南端的始新世盆地。通过对盆地西缘4条剖面的详细沉积学研究,发现盆地充填过程分为2个阶段。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37~34 Ma)之前的充填物源自盆地西南侧,由冲积扇扇根、扇中亚相逐渐转变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火山活动之后的充填物源自盆地北西侧,形成冲积扇扇根、扇中亚相。结合盆地充填期间西侧基底构造变形特点,认为剑川盆地为始新世前陆盆地。始新世期间,剑川盆地与藏东、藏北诸多始新世前陆盆地一样,可能属于正向碰撞带的一部分,其与斜向碰撞带之间的界线位于剑川盆地以南。由于印度地块持续向北迁移,挤入到欧亚大陆内部,导致斜向碰撞带逐渐向北生长。  相似文献   
470.
2020年6月,我国江淮区域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并引发了洪涝灾害。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对江淮区域的水汽收支平衡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其水汽源地。结果表明:(1)ERA5再分析资料能较好地描述本次过程中江淮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其中水汽辐合项为主要贡献项,对水汽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同时,降水和水汽汇之间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变化。(2)南海是江淮区域6月持续性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源地,约50%的水汽来自南海。(3)6月江淮区域降水分布与水汽的输送密切相关,而水汽输送主要取决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其与北侧冷涡活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