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述了铬铁磨球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对铬铁磨球的生产工艺要点、组织性能特点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52.
Zhang  Qiang  Han  Lanying  Zeng  Jian  Wang  Xing  Lin  Jingjing 《Climate Dynamics》2020,55(9-10):2313-2325

Southern China is a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 but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increasingly serious droughts caused by global warming. As a result, crop losses have become seriou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se losses, we obtained data to support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ow agricultural drought has caused crop losses from 1961 to 2011 a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hanges and the climatic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losses. We found an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loss of crops due to agricultural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with the greatest increase in crop loss in the southwest and smaller increases i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Moreover, because each crop growth stage is affected differently by climatic factors and because the values of these factors show an uneven seasonal distribution, the losses were greatest when changes in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occurred during key crop developmental periods. The fitting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p loss and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was often strongest based on data from key developmental periods rather than based on data for the whole year. In addition, we found improved prediction of losse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developed a model for assessing crop losses. Our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losses caused by agricultural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53.
报道了自行设计的收集、吸附、吸收多级串联采样装置,成功地用于一次采集焦炉烟气中以三种形态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经GC/MS检测出293神有机污染物,其中71种为重点污染物。此项技术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焦炉烟气中全量多环芳烃和其它复杂有机污染物的状况。  相似文献   
54.
桦树沟铜矿床是近20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镜铁山矿田铁矿体之下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床,其成矿构造环境与形成时代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与铜矿床密切共生的闪长玢岩岩脉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Sr、Nd、Pb同位素分析,发现闪长玢岩具有明显的板块俯冲岩浆作用特征,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Ba、Th、U、K、Pb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岩石富含放射成因铅,n(206Pb)/n(204Pb)、n(207Pb)/n(204Pb)、n(208Pb)/n(204Pb)比值分别为17.72~18.96、15.497~15.566、37.218~38.674;n(87Sr)/n(86Sr)比值在0.7053~0.7084之间;n(143Nd)/n(144Nd)值为0.5121~0.5122,显示出EMⅡ特征。锆石的U-Pb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闪长玢岩形成于早古生代早—中奥陶世加里东期。成岩时代为421±24Ma,与铜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且成岩过程中捕获了中元古代1536±370Ma古老地层基底的锆石。  相似文献   
55.
藏西措勤含铜岩系的物质来源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中西部措勤县城东南(约100km)的日阿铜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一种是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化,另一种是与辉绿玢岩岩脉有关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化。Nd、Sr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以高87Sr/86Sr比值,低143Nd/144Nd比值和负εNd(t)为特征,清楚地显示出地壳组分的特点;Pb同位素则以富含放射性成因Pb为特征,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72~18.926,15.630~15.685和39.018~39.432,显示出俯冲板片组分在岩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Nd、Sr、Pb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在该环境下,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具OIB特征的镁铁质岩浆底侵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措勤含铜岩系。这个岩系产生于拉萨地块内,从俯冲带演化历史来看,它与南部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洋壳的俯冲无关,而是北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对2009-2011 年山西省河东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养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 随着矸石山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煤矸石山地温显著降低,植物多样性增加,盖度和生物量不同程度提高.(2) 经过3 年植被恢复的矸石山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改良效果达到全国土壤普查3 级水平;恢复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为11.94 mg·kg-1和7.69 g·kg-1,改良效果不显著.紫穗槐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改良效果较好;紫穗槐-高羊茅-紫花苜蓿模式有利于碱解氮的积累;高羊茅-紫花苜蓿模式对速效钾和有机质的改良效果最佳.(3) 矸石山坡度和地温与土壤养分呈显著负相关;紫花苜蓿盖度与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植被平均生物量和高羊茅盖度的提高有助于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宜采取以草开路,在生态环境条件有所改善基础上,走草、灌、乔相结合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57.
甘肃省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频次和强度增大,粮食生产与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利用1960-2012年甘肃省农业干旱灾情和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干旱程度的农业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变化特征,并构建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农业干旱综合损失率),揭示了甘肃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讨论了关键时段气象条件对灾害损失的影响,阐述干旱灾害损失在气温和降水气候态中的分布特征,模拟出农业干旱受灾程度的气象阈值,并对未来情景下干旱灾害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近50多年农业干旱灾害范围、程度和频次均呈增加趋势,粮食受干旱灾害减产的风险加大。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气温突变以后干旱灾害损失增大的趋势更明显。21世纪00年代干旱增幅最大,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年平均综合损失率为10.8%,约为全国平均值(5.1%)的2倍。气温和降水量是甘肃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的关键致灾因子,并且关键时段降水量和气温对干旱灾害的影响比全年平均值更加明显,年降水量每减少100 mm,综合损失率增加5.6%。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 ℃时,综合损失率增加6.3%。年平均气温6.45 ℃和年降水量460 mm是干旱高风险的临界值。未来气候变暖情境下,甘肃综合损失率增幅将可能达到1.85倍,气候变暖导致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58.
59.
根据几种最易出现的常识性的岩土勘察室内测试成果的错误或问题,分别从试验原理、测试方法、计算过程等方面综合分析,指出了发生这错误或问题的可能性原因,并列举了一些在此类试测试中最应谨慎和关注的事项,以期能给岩土勘察执业者和室内测试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0.
按照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原理,采用划分天气型、定性判别和定量计算相结合,预报与服务系列化,在微机上研制出6-9月湿球温度短期客观预报服务系统,湿球预报的开展,为纺织,仓贮等行业空调工艺超前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