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沙土地夏玉米灌溉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豫北耕作层保水能力较差的砂壤土地带,围绕节水和增收,开展了夏玉米沟灌、常规畦灌及减少生育期内灌水次数的试验研究,每次畦灌定额控制在630~682.5m3·hm-2,而沟灌条件下平均灌水量仅为442.5m3·hm-2。研究结果表明,反映夏玉米生长速率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等性状均是以抽雄期为界,之前增长迅速;抽雄时植株高度达2.50m左右,之后增长速率明显减慢;而抽雄至灌浆初期,叶面积指数保持在5.40~5.92的最高值,往后急剧地下降。不同灌水处理下生长速率的变化则是随着供水总量的增加呈同步增长趋势。在干旱年份,畦灌夏玉米全生长期耗水4278m3·hm-2,沟灌及减少灌水次数的处理,耗水量分别为3762m3·hm-2和3348m3·hm-2。按生长阶段比较,抽雄~开花期日耗水强度最大,为66.75~76.50m3·hm-2;其次是拔节~抽雄期,平均为65.50m3·hm-2;播种~出苗期间日耗水强度仅为13.35m3·hm-2。不同的灌溉方式与灌水量对夏玉米的穗粒重、千粒重及粒占穗重的百分比都有影响。对于宽行稀植作物采用沟灌方式,灌溉用水量小(平均为442.5m3·hm-2),所供的水能集中于植株的根际附近,棵间蒸发的无效损耗少,穗粒重和千粒重都较高,产量达9616.5 kg·hm-2,比畦灌条件下节省22.8%的灌溉用水,水分生产率提高16.9%。减少夏玉米生长期内的灌水次数,在降低水量消耗的同时,易造成较大幅度的减产(13.7%),因此,在夏玉米生长过程中,遇到偏旱年份,要特别注意防止缺水而引起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52.
采用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对盆栽春玉米进行了孕穗期和开花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试验。建立了孕穗期(X1)和开花期(X2)土壤水分与产量(Y)的关系模型:Y=90.5+7.98X1+6.97X2-2.25X1X2+6.38X12-7.38X22。孕穗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不应低于54%。开花期的理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53.
渔塘坝微地域硒分布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迄今世界上唯一发生过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地区--湖北恩市双河乡渔塘坝为研究区。研究表明,在表生中--强风化环境中,硒是个相当活泼的元素。在渔塘坝0.01km^2的微地域内,土壤硒、玉米硒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不均一性。微地形、淋失条件是影响二者硒贪主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硒含是基本决定了玉米硒含量。渔塘坝中硒在玉米中的基本分布规律是雄花、雌蕊〉叶〉籽〉根〉茎,上部叶片〉下部叶片、上部茎节〉下部茎  相似文献   
54.
田阳干旱指数对早玉米产量影响的农业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阳1987年至2012年早玉米产量与其生育前期易旱的3月上旬至5月中旬的旬干旱指数,釆用数理相关统计法,计算旬干旱指数与早玉米产量的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方程模式的建立,评价干旱指数对早玉米生产利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主要影响早玉米生理需水敏感的抽雄吐丝期,俗称"卡脖子旱",其次干旱影响早玉米播种后全苗齐苗。这对充分开发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科学规避干旱的影响,趋利避害,夺取早玉米高产稳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5.
近300年来玉米种植制度的形成与地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茂莉 《地理研究》2006,25(6):1083-1095
农作物种植制度是作物生理特征与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玉米作为外来作物进入中国境内,在同传统作物的竞争中,通过环境适应与文化认同,一方面形成以山区为优势的土地利用形式,另一方面则通过产量优势取代了谷子等作物的种植空间,加入到作物轮作系统中,并在空间上形成北方一年一熟制春玉米轮作区、北方两年三熟制夏玉米轮作区、南方丘陵山区玉米、杂粮轮作区。  相似文献   
56.
国外粮食产量业务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外粮食产量业务预报系统"是在Windows 9x/2000/NT平台下,应用Mierosoft Visual Basic 6.O工具研制的.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统计分析、平均单产预报、种植面积估算和总产量预报等模块,利用该系统可分别对美国小麦、美国玉米、美国大豆、印度小麦、印度稻谷、巴西大豆、中国稻谷、中国小麦、中国玉米9种粮食作物进行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平均单产预报、种植面积估算和总产量预报.系统结构合理,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以美国玉米为例对该系统进行介绍.美国玉米总产量预报2001~2004年最大误差8.4%(绝对值),平均误差2.4%.平均准确率在90%以上;2005年预报正确,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57.
玉米旱涝预报模型考虑了土壤-大气-植物之间的水分交换关系,基于土壤水分平衡原理,以旬为预报时段,以黑龙江省34个测墒站点每旬玉米田土壤相对湿度代表所在县的平均玉米田土壤相对湿度,利用上一旬末土壤相对湿度和下一旬降水预测值来预报下一旬末的土壤相对湿度。根据土壤旱涝指标来确定土壤旱涝等级。用2007年3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实测玉米田土壤湿度对其检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春季和秋季预报比较准确,绝对误差在5%以下;夏季预报误差比春秋季节略高,绝对误差在6%以下,有些县市绝对误差甚至达到0。根据确定的土壤旱涝等级检验土壤旱涝预报准确率表明,准确率较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8.
张郁  吕东辉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1):16-20,26
雨养农业中常常遭受水旱等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本文以美国玉米带为例,介绍美国政府应对旱灾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及利用金融工具进行旱灾风险转移的经验,这对于受同样问题困扰的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而且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玉米带黑土土壤退化的原因,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对吉林省中部玉米带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主要以2∶1型的蒙脱石及伊利石为主,二者总和达90%。伊利石在表层有增加的趋势,而蒙脱石向下则有增加的现象,此结果与黏粒的全量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60.
为提高玉米产量及充分利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温、湿、光等自然资源,1996-1998年在固始县进行了玉米、平菇、紫木耳套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平菇、紫木耳大田立体种植,可使三者间适宜生态因子互惠形成,单位面积积累生物量大幅增长,较传统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