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仲巴微地体夹持于雅江缝合带西段分支的南、北亚带之间,地体内发育韧性滑脱型剪切带。对该类高应变构造带活动时间进行厘定,不仅可以为其形成演化提供制约,而且也可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提供重要的年代学佐证信息。在该剪切带不同变形部位采集了含白云母、黑云母糜棱质岩样品,进行云母类单矿物~(40)Ar-~(39)Ar测年。获取年龄数据3组:53.39±0.57Ma、39.45±0.42Ma、29.41±0.32Ma,表明该剪切带具有多期次构造活动叠加特征。其中第1组年龄代表在印度-欧亚板块初始碰撞阶段,剪切带形成的时代下限(最小年龄),因该剪切带是两大板块初始碰撞的产物,所以可佐证板块起始碰撞时间为53.39±0.57Ma之前的晚白垩世末—始新世初期;第2组年龄代表在板块主碰撞阶段,发生继承性的近南北向挤压剪切作用后白云母的冷却年龄;第3组年龄代表了后碰撞阶段,剪切带的再次滑动后低温隆升时期的黑云母年龄。  相似文献   
52.
据钻探资料分析,宣东二号煤矿发育有以F2为主滑脱面的滑覆型滑脱构造,滑脱面主要发育在下花园组煤系中,上覆系统包括Ⅲ3煤层及其以上地层,而Ⅳ1煤层及其以下地层则构成下伏系统。区内滑脱构造属于鸡鸣山—黄羊山推覆构造伴生的次一级构造,它的发育使部分压应力得到释放,从而使煤层避免了类似下花园附近的强烈褶皱和断裂。发育于Ⅲ3等煤层内部的滑脱构造,导致了煤变质程度的提高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53.
马超营断裂带是豫西华北地台南缘一条重要的控矿构造带 ,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 ,至少发生过 5个旋回、7个世代的构造事件。其中海西—印支期的伸展滑脱构造体制和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体制 ,对该构造带的发展演化和金、多金属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喀拉塔格南变质核杂岩位于东天山地区中天山古陆中,为大陆边缘型变质核杂岩构造.该核杂岩原为EW长椭圆形,后被断裂破坏现呈半圆形.变质核杂岩由内核、滑脱系、盖层三单元构成,内圈为内核,由喀拉塔格岩群片麻岩和同构造侵入体组成;中圈为滑脱系,由喀拉塔格岩群片麻岩、兴地塔格岩组片岩和长城系星星峡岩群变碎屑岩组成,发育叠瓦状剥离正断层,与内核之间为主剥离断裂;外圈为盖层,由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组成.喀拉塔格变质核杂岩构造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55.
对汝州矿区滑覆构造的新认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区骨原有构造解释格局,并使嵩箕地区重力滑覆构造的发育范围得到扩展。本文阐述了河西陈一陵头重力滑覆构造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为区内滑覆体下普查找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1∶5万区调资料为基础,对大港周地区滑脱构造的层块特征、岩石力学性质及物性特征,主滑面及次滑面的基本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把本区滑脱构造归属为萍乡式(叠瓦式)。从而对其成因构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河北平泉下营坊不对称褶曲的厘定及控岩控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世和  李运怀 《现代地质》1995,9(4):459-466
着重介绍了河北平泉下营坊一带主干构造格架──NE向S状不对称褶曲的几何特征、形成机制、变形环境及控岩控矿作用。区域应力场分析及岩组分析揭示了该区在NE向左行斜冲剪切机制下,夹持在块状太古代变质基底及侏罗系火山岩间的元古界层状岩层,因上、下界面的滑脱剪切所造成的变形效应以及所处的中温、低压变形环境。不对称褶曲翼部地层的顺层滑脱和转折端部位的虚脱为本区中酸性岩浆活动提供了侵位通道和空间。向SWW倾伏的不对称褶曲的背斜转折端与EW向及NNE向断裂的复合构造是控制下营坊南梁斑岩体及斑岩型铜矿的构造。  相似文献   
58.
伸展构造及其反转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和甫 《地学前缘》1995,2(1):113-124
伸展构造的演化主要发生在三个阶段:大陆裂谷阶段、大陆初始漂移和主要漂移阶段。伸展构造发育在不同构造层次:(1)在上地壳中,伸展构造呈现为位于拆离带之上脆性岩块的伸展,其周边为铲式断层、坡坪式断层或多米诺式断层所限;(2)在中地壳中,伸展构造呈现为变质透镜体,被不连续的韧性剪切带所分隔;(3)在下地壳中,伸展构造呈现为扩展变平的韧性流动和岩浆侵位。反转的伸展断层系常表现为冲断层、断弯背斜、生长断展褶皱、顶部塌陷地堑区的突隆构造和半地堑区的鱼叉构造等。  相似文献   
59.
鲁中山区下寒武统朱砂洞组似层状含水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寒武统朱砂洞组含水层是鲁中山区主要供水目的层之一,多具承压性、成井率高,地下水富集表现出"似层状"特征。通过岩石样品化学组分取样分析、水文地质调查及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滑脱构造地质点详细观测,对朱砂洞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鲁中山区朱砂洞组含水层厚度20~80 m,且自东向西呈减薄趋势,含水层多具承压性。朱砂洞组含水层碳酸盐岩可溶组分含量高达84.6%,构成了溶蚀发育的物质基础;沿太古宇—寒武系不整合面发育的滑脱构造带,朱砂洞组底部顺层形成不同规模的层间虚脱、构造带内部则发育碎裂岩带或揉皱带。外源补给、径流的地下水在溶蚀空隙、层间虚脱、碎裂岩带及揉皱层间空隙内赋存,形成了地下水相对均一的"似层状"富集状态。  相似文献   
60.
As is well known that many decollement layers were developed in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Si-chuan Basin,China.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explanation of seismic profiles and analysis of the balanced sections,we can divide the decollement zones into 3 categories: (1) the deep level decolle-ment zones,including the crust-mantle decollement layer,intracrustal decollement layer,and presinian basal decollement layer. The main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ir deformation are the crust-mantle decoup-ling detachment deformation,the basal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etc.; (2) the middle level decollement zones,including the Cambrian-Ordovician decollement layer,the Silurian decollement layer,etc.,the main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ir deformation are the isopachous fold,the angular fold,the saddle struc-ture,and the combination styles of them; and (3) the shallow level decollement zones,including the Xujiahe Formation decollement layer of Upper Triassic and the Jurassic decollement layers,the main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ir deformation are the thrust-nappe tectonic,the pop-up,the triangle zone ,the duplex,etc. Multi-level decollement zones not only made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develop many different deformation styles from deep place to shallow place,but also made some local areas have the superimposition of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apparently.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multi-level de-collement zones have a very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shaping and evolution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