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杨怀宇 《现代地质》2019,33(4):811-819
东营凹陷南坡东段的潜山勘探程度很低,复杂的残留地层结构及其发育模式认识不清严重制约着潜山的精细勘探。综合应用野外标准岩石地层对比、古生物群落时代划分及不整合测井综合分层等技术,重新厘定研究区的深部层系地层归属与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应用构造演化恢复技术搞清多期构造运动对地层剥蚀、残留的控制作用,最终明确残留地层平面的展布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生界残留地层仅分布在王古2井区以北地区,南部草桥-王家岗南部广大地区则为上古生界地层;由于研究区遭受印支运动挤压成山、燕山运动拉张裂陷等多幕构造运动影响,残留地层表现为近北西向“跷跷板”状的地层产状模式。该成果可为东营凹陷的复杂潜山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2.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扒楼沟剖面及周缘上古生界的层序与体系域界面类型、层序结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依据区域性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和区域性海退面等层序界面将研究区上古生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本溪组、太原组2段、太原组1段、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保德扒楼沟及周缘上古生界剖面发育16种岩石类型和8种岩石组合。区内上古生界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SQ1-SQ3中低位体系域发育风化壳和潮道亚相,海侵体系域发育潮坪亚相和潟湖亚相,高位体系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潟湖亚相和潮坪亚相;SQ4-SQ7中低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河床亚相,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亚相,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多期曲流河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泛滥平原亚相的演化序列。区内上古生界经历了由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向河流相的演化过程,沉积演化主要受物源供给、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53.
潍北凹陷是郯庐断裂带内部典型的走滑拉分盆地,火山岩发育在古近系孔三段。通过对该区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要素研究,认为孔二中上亚段油页岩和灰质泥岩为主力烃源岩;遭受强烈风化作用的溢流旋回上部亚相为主要储集层,储集空间以裂缝-孔隙型为主;断距较大的反向断块与两套主力烃源岩直接对接,形成良好的圈源配置;断层和风化壳形成的输导网络提供了有利的运移条件;孔二中下亚段暗色泥岩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根据潍北凹陷孔三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总结出3 种成藏模式,即北部洼陷带近源相控成藏模式、灶户断鼻带断鼻带中源断-相双控成藏模式和南部斜坡带远源断控成藏模式,灶户断鼻带和南部斜坡带是有利成藏区。  相似文献   
54.
多场耦合作用下致密储层渗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储层岩石的渗流特性对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究构建热流固耦合控制方程,采用COMSOL Multiphyics软件,针对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某三维区致密储层不同开采时间下流体渗流速度和地层孔隙压力的分布规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体渗流速度最大值出现在井口及其周围地区,断层破碎过渡带流体渗流速度高于周围连续地层和断层核部;随着与井口距离的增加,开采过程中流体渗流速度变化规律由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逐步转化为先缓慢增加后逐步趋于稳定;在开采初期,孔隙压力等压线在井口周围呈环形分布,而后低应力区沿断层的开展方向进行扩展;孔隙压力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同时间节点下,距离井口越远,孔隙压力越大且下降幅度越小。研究成果为正确预测开发生产指标,为提高致密油气勘探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5.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岩石可压性评价是储层压裂改造层位优选、压后产能评估的重要基础工作。准中4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埋藏深、物性差,亟需通过压裂改造提高工业产能。因此,以董2井北三维区侏罗系致密砂岩为例,基于岩石三轴实验建立了致密砂岩断裂能密度—弹性模量的拟合公式,采用矿物成分法和弹模-泊松比法确定了研究区不同深度岩石脆性指数,采用岩石破裂准则确定了研究区不同深度的裂缝发育指数。以断裂能密度表征致密砂岩断裂韧性,以裂缝发育指数表征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综合考虑岩石脆性、断裂韧性、地应力环境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因素权重,建立了适合深层致密砂岩的可压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可压裂性指数大于0.55时,可压性好;可压裂性指数介于0.50~0.55之间时,可压性一般;可压裂性指数小于0.50时,可压性差;研究区D7井的最佳压裂层位为4145~4160 m、4470~4480 m、5290~5330 m,D8井的最佳压裂层位为5120~5330 m、5350~5365 m,D701井的最佳压裂层位为3900~3910 m、4430~4440 m、4455~4465 m、5125~5135 m。   相似文献   
56.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展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相序、岩性剖面结构、砂体厚度、含砂率变化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与腹部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堆积了近4000m厚的浅水辫状三角洲相粗粒砂砾岩与深水湖泊相泥岩沉积,以广泛发育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西北缘、西缘和东侧发育3大物源区,相应地形成3支砂体.早侏罗世具“三分”或“二分”沉积体系分布格局,中侏罗世西山窑组沉积时期是重要转折点,此后水深总体变浅,中晚侏罗世继承了“二分”格局,但出现大面积剥蚀区.  相似文献   
57.
塔里木盆地北缘已发现11个大中型气田(藏),均以白垩系为最主要的产层,其它天然气储量占该区探明储量60%以上。其中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和巴西盖组为主要产层。对巴什基奇克组和巴西盖组岩石物性资料统计分析并对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其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沉积相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根据对该区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各气田物性统计分析,将该区储层划分为Ⅰ、Ⅱ、Ⅲ3类,其中Ⅰ类和Ⅱ类储层区是油气田(藏)发育区,也是进一步勘探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58.
济阳坳陷前古近系发育多套低勘探程度层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和中生界都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并可以提供油气资源。不同地质时期构造和沉积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本文综合地质资料、烃源岩热解和TOC分析资料、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全岩显微组分分析资料、饱和烃和芳香烃色质资料等,系统分析了济阳坳陷前古近系烃源岩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和资源潜力。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系烃源岩分布局限,有机质丰度较低,但类型较好,具有一定的供烃能力。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相对较差,以生气为主,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导致了这套源岩以二次生气为主。中生界发育了煤系源岩和湖相泥岩两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中等,局部发育中等—好烃源岩,成熟度空间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济阳坳陷三套前古近系烃源岩中,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品质最佳,中生界次之,下古生界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9.
郭奇  李祯  李平 《现代地质》2021,35(2):396-402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点坝砂体剩余油挖潜困难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明确中高渗储层高倍水驱物性变化规律,确定时变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渗流场强度的评价将油藏划分为三类渗流特征分区,通过点坝砂体内部构型的建模方法确定特高含水期水平井的部署位置。研究表明:基于流场强度分布的水平井部署方法能够突出反映高含水期点坝砂体内部流体流动的非均质性,在弱流场强度范围内部署水平井较其他区域部署水平井的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将新的方法应用于港东油田二区块NmⅣ-6-3小层,对该小层进行流场评价并部署一口水平井,初期日产油量77.3 t,预测未来第15年末累计产油量16.4×104 t。新的方法为点坝砂体高含水期开发的井位部署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0.
针对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的时差、相位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时差、相位差自动识别校正方法。该方法以希尔伯特变换和相对熵算法为理论基础,以KL散度为判别准则,全过程数据驱动,自动化实现时差、相位差的识别与校正,有效降低人工识别成本,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文中详细阐述了相关原理及实施过程,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连片、多分量实际资料的应用分析表明,相较于人工识别及理论值校正,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识别及校正精度,增强处理对象的一致性,改善剖面质量,为后续处理及解释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