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缅甸中央盆地北部新生代隆升作用的研究,不仅对全面认识西缅地块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采自研究区的2个碎屑岩样、1个钻井基底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历史模拟分析.在弧前钦敦坳陷西缘冲断带、东缘冲起带和西缅岛弧带获得了逐渐变年轻的裂变径迹年龄(分别是70.6±9.3 Ma、53.4±7.5 Ma和22.7±3.0 Ma),表明缅甸中央盆地北部在空间上存在自西向东的递进变形过程.磷灰石的热历史模拟分析显示,缅甸中央盆地北部自晚白垩世(80±1 Ma)开始,经历了隆升→快速隆升→平稳→缓慢隆升4个阶段.缅甸中央盆地29~20 Ma的快速隆升冷却事件是缅甸北部区域性隆升剥露作用的体现;4 Ma以来缅甸中央盆地缓慢隆升,这一构造事件是印度板块向东挤压碰撞作用的响应.研究表明缅甸中央沉积盆地的空间发育演化与递进式构造变形(隆升)是新特提斯洋/印度洋岩石圈在新生代期间向西缅地块下的多期次俯冲的直接响应.   相似文献   
52.
在分析白马泉地区的构造、地下水水温、地温及地下水中游离CO2等增温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白马泉的成因模式,为研究区内低温热水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在酸雨的作用下,大佛砂岩的风化剥蚀作用更加强烈,为定量研究酸雨对乐山大佛基岩的影响,搜集了乐山大佛基岩和乐山酸雨成分资料,进行了模拟酸雨试验。研究表明,乐山大佛原本新鲜的基岩,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由外到内形成了粉末层—硬壳层—风化层—新鲜基岩层的表层层次结构。这种层次模式是由岩石表面逐渐向岩石内部发展的。乐山大佛基岩,在最近30a酸雨的作用下,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平均速率在(0.2g/h·m2)左右,被剥蚀厚度约2cm,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4.
本刊讯1月15日,河南省纪委监委驻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2020年度以案促改工作督导考核小组到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督导考核以案促改工作。驻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魏艳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六家综合监督单位机关纪委书记参加督导考核。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晨参加活动并汇报工作。  相似文献   
55.
张朋  梅廉夫  马一行  李任远  尹宜鹏 《地球科学》2014,39(10):1307-1321
为了揭示孟加拉湾盆地的构造特征和中生代以来的动力学演化,对研究区卫星重力数据进行滤波、梯度和延拓等深度处理,对相关地震剖面进行标准化处理,在研究区建立了8条主干剖面.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及其深度处理结果显示在盆地西部、海岭内部及盆地东部分别发育北西向破碎带、近东西向断裂和北东向线性构造,分别反映了海底北西向扩张、海岭侵位及印度洋洋壳北东向俯冲的影响.主干剖面经标准化处理后划分出上白垩统-第四系5套层系,结合重力异常与地层厚度,将孟加拉湾盆地划分为西部坳陷、85°E海岭隆起、中央坳陷、90°E海岭隆起和若开坳陷5个构造单元.85°E海岭隆起内发育的多个孤立高隆起是热点幕式喷发的响应,控制着碰撞前盆地“西厚东薄”的沉积格局,而碰撞后孟加拉扇体系在始新世至中新世期间一直向南迁移,未受到海岭的明显影响.90°E海岭南段(7°~14°N)的俯冲消减促进了安达曼增生楔的向西生长,北段(14°~20°N)的俯冲作用则控制着若开坳陷、印缅增生楔和孟加拉湾盆地沉积中心的演化.构造特征和动力学演化分析表明盆地经历了原始大洋盆地(晚白垩世-早渐新世)和残留洋盆地(晚渐新世-)2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6.
研究黄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对认知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充分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与GRACE-FO(GRACE Follow-On)重力卫星在大尺度范围下监测水文信息变化中的优势,基于2002年4月至2020年7月GRACE和GRACE-FO RL06 Mascon数据,计算了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y, TWSA)及对应的水储量亏损赤字(water storage deficit index, WSDI),据此分析了黄河流域上游、中下游干旱事件及其严重性、干旱持续时间、平均与最大水储量赤字等干旱特征,并与其他4种常用干旱指数,标准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 SPEI)、自矫正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 correct-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sc-PDSI)、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  相似文献   
57.
我国大陆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汛期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并形成预警产品面向公众的发布,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地质灾害预警描述信息是地质灾害预警产品的重要组成,包括了预警范围、等级、时段和文字说明等内容,为了快速形成权威、科学、精准的这一信息,文章研究了一种可高效自动分析形成初步的预警产品描述信息的技术...  相似文献   
58.
中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是中国首套统一结构、统一格式、统一编码的涵盖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5个专业领域的全国性数据库。该套数据库是基于1:1 000 000数据源的地理信息库,以分省1:500 000环境地质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二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首轮地质遗迹调查等数据为基础,集成近20年来水工环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和最新综合研究成果,根据统一的建库技术要求建立而成。该套数据库具有统一的系统库(符号库、颜色库、图案库、线型库),属性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要求建立,图件按照统一的图饰图例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共包含163个专业图层,图元数量共337 833个,容量约8.8 GB。该套数据库为实现成果图件的动态管理与更新、构建数字地质环境奠定了基础,可为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59.
对黄河三角洲ZK1孔粒度、岩性、微体古生物组合和14C年代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层序演化历史及其古环境意义。黄河三角洲的ZK1孔共发育三个海侵层,自下而上为深海氧同位素3期(MIS3)的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以及氧同位素1期(MIS1)的第Ⅰ海侵层,指示自氧同位素4期(MIS4)以来研究区共发生三次主要海平面波动。这三次海平面波动分别对应于渤海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根据沉积记录信息,ZK1孔可分辨第Ⅰ海侵层的河口三角洲相(5.63~14.04 m)和滨岸浅海相(14.04~20.62 m),第Ⅱ海侵层的滨岸浅海相(39.52~49.57 m)和河口三角洲相(49.57~ 51.52 m),第Ⅲ海侵层的滨岸浅海相(76.00~83.63 m)和潮滩相(83.63~92.70 m),均以特征的微体古生物组合和沉积相为标志。结合前人研究,阐明了本区自晚第四纪以来的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60.
在坝区水文地质调查及岩溶发育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中地表水、地下水的宏量组份、稀土元素含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的调查结果表明:雨季前后地下水水化学的变化表明存在断裂带或岩溶通道深部埋藏水向地表排泄的特征;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证实了坝址上游和下游均具有河水补给泉水现象的存在;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为进一步划分出相关的地下水系统提供了依据。本研究结果为坝区岩溶渗漏的工程处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