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51.
页岩储层的体积压裂能有效沟通天然裂缝使其形成缝网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页岩气的产能,让页岩气的开采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对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国内外大量页岩储层测试数据和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研究成果全面系统调研和深入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认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缝网的形成主要受控于3个方面的因素:①储层本身质量好,高的脆性矿物含量、杨氏模量,低的断裂韧度、泊松比、应力衰减速率和储层敏感性等,即储层的可压裂性越高,越易形成缝网;②地质背景条件优越,低的应力各向异性、天然裂缝发育、小的逼近角等,利于压裂裂缝延伸并扩展成缝网;③压裂工程措施适当,包括起裂方位和压力、支撑剂及压裂液性能、施工液量及排量等施工参数设计合理,有利于水力裂缝的充分扩展;另外,对以上控制因素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室内实验、软件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这些认识对体积压裂缝网形成机理研究及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2.
绥滨坳陷是位于三江盆地西部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并且作为中国东北部地区唯一的中生界具有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的、未获得常规油气突破的坳陷,对其进行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显得意义重大。其中中生界下白垩统穆棱组和城子河组的陆相富有机质含煤泥页岩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两套主力烃源岩层系。通过分析绥滨坳陷下白垩统暗色泥页岩的分布情况、地球化学指标、页岩储层及含气性特征等因素,认为下白垩统两套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面积较广泛(>2 000 km2)、累积厚度大(>1 000 m)、TOC含量高(>1.3%)、受局部火山活动的影响,成熟度以成熟-过成熟为主(平均1.19%),有机质类型以Ⅲ和Ⅱ2为主,有利于生气,且储层中石英、长石及碳酸盐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易于后期压裂改造的实施。另外,多段泥页岩层段气测显示异常,表明了其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并与美国和国内海、陆相产气页岩层的主要参数指标相比较,初步认为普阳-南大林子凹陷的北部及南部的东荣集贤一带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且以城子河组为最有利层段,而穆棱组次之,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3.
城市边界识别是测度城市规模的关键,也是研究城市问题的基础。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人类活动强度和范围的城市边界识别指数UBII(Urban boundary i-dentification index),即用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夜光强度和出行时间4种参数构建指数来识别城市边界并提取城市建成区范围。本文将对此指数和城市边界识别方法进行介绍,并选取中国湖北省作为实验区,讨论了UBII的合理阈值,进行了不同方法下的城市边界识别对比分析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UBII进行城市边界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识别结果更为客观;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均有一定的适用性,识别结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54.
为了定量研究核电站液态流出物对水生生物的辐射,建立了核电站周围海域水生生物辐射剂量模型,用MCNP程序对大亚湾l1种辐射参考生物的人工核素辐射剂量率进行了计算.生物体建模时采用2个椭球体模型,分别模拟全身和器官团.选取了对生物影响最大的9种人工核素作为源项逐一模拟.最后以”’Cs、”Sr、…“Ag三种核素为例,根据其海水中的比活度计算出生物的吸收剂量率.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大亚湾水生生物受到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而且生物浓缩核素的内照射贡献了98%以上的辐射剂量.即使是在非正常工况下,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升高,但只要比活度尚未超过海水水质标准的比活度限值,水生生物受到的剂量(最大剂量约3.420mGy/a)仍然是安全的.本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核电站对海域生态环境的景;响。以及水生物种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55.
海水中~(137)Cs的快速富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铁氰化铜(CuFC)作为吸附剂,采用循环吸附的方法制备用于海水中137Cs富集的富集材料,同时采用湿样制源的方法制备样品源.研究结果显示当流量在5.0、6.0 dm3/min,且富集体积保持在900 dm3以下时,对海水中137Cs的富集效率保持在85%以上,且随富集体积的变化并不明显;当流量增大到7.0、8.0 dm3/min,且富集体积从500 dm3增大到1 000 dm3时,其富集效率从85%左右下降到75%左右,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当流量进一步增大到10 dm3/min时,富集效率急剧下降到68%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将流量控制在5.0~8.0dm3/min且富集体积在500 dm3以下时,可以在保证较高的富集效率的同时有效地减少富集时间,达到快速富集的目的.此外,湿样制源的方式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提高了样品处理效率.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海水中137Cs的富集和分析方法总计耗时约需8h左右,只相当于传统分析方法耗时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56.
耕地保护绩效评价的情景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现实分析和情景模拟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框架,基于约束元胞自动机建立了耕地保护政策情景模拟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空间显示地模拟耕地保护政策对减少耕地资源流失与控制城市无序扩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234Th-^238U disequilibria we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particle dynamics in the euphotic zone of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spring 2002 cruise. The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234Th (including both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and ^238U in the water column at three stations were determined. The profiles of ^234Th/^238U activity ratio at the three stations all showed consistent ^234Th deficit as compared to ^238U in the upper 100 m water column. Based on the profiles of the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234Th and a steady state box model, the dissolved ^234Th scavenging rates, the particulate ^234Th removal rates and their resident times were quantif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OC downward export fluxes out of the upper 100 m euphotic zone ranged from 9.40 to 14.78 mmol·m^-2·d^-1.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biogeochemical cyc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58.
构建了参考目标、源目标和方向关系参考框架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方向关系模糊描述模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对空间方向关系的描述符合人类对不确定方向关系的表达习惯和认知逻辑.  相似文献   
59.
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将土地适宜性评价看作是物种的最适生态位与评价单元所提供的现实生态位之间的匹配,从区域、评价单元以及单元之间关系3个层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模糊贴近度分析方法构建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武汉市黄陂区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0.
During the Secon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Expedition (CHINARE)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03, depth profiles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234Th in upper water columns were collected at two stations of BR03 and BR24 in the Bering Sea. 234Th was sampled by using a traditional Fe(OH)3 co-precipitation technique, which is a reliable approach to 234Th measurement. We observed 234Th excess at station BR03 below the euphotic zone, which was possibly due to the intensive remineraliz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export fluxes were estimated from a one-dimensional irreversible steady state model of 234Th fluxes together with measurements of the POC/234Th ratio on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The POC export fluxes from the euphotic zone were 11.66 and 11.69 mmol C m-2 d-1 at BR03 and BR24 stations,respectively. The ratios of POC fluxes to primary production at the two stations were about 0.5 and 0.59, respectively, probab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large phytoplankton (in particular diat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