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为了探讨西藏墨竹工卡县洞中拉铅锌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对该矿床的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6件金属硫化物样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的δ34S值变化于2.2‰~4.8‰之间,显示硫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矿床。6件金属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8.628 0~18.629 6、15.698 0~15.699 9、39.077 5~39.082 4,平均值分别为18.628 70、15.699 02和39.079 37。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洞中拉铅锌矿床的硫主要来自沉积围岩,主要为无机还原成因,有少量硫来自本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洞中拉铅锌矿床矿石铅主要来自上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53.
基于GIS的重庆市山洪灾害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山洪灾害形成的动力条件、孕灾环境、降水背景的分析,确定临界雨量、地表起伏形态、坡度、年降水量、年大雨日数为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主要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重庆市山洪灾害区划模型。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空间插值,并进行栅格图层计算、分割等操作,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分为高发区、易发区、一般区、低发区,完成重庆市山洪灾害区划。区划结果表明:重庆市多山洪灾害,东北部为高发区,年发生频次多在10次以上;中部东南部为易发区,年发生频次多在8次到10次;西部偏西地区为低发区,年发生频次多在6次以下。  相似文献   
54.
55.
针对语义鸿沟问题,将基于语义特征挖掘模型与支持向量机相关反馈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相关反馈的人机交互遥感影像语义检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高层语义特征及人机交互反馈信息缩小了语义鸿沟,提高了影像检索的精度。  相似文献   
56.
文章对潍坊北部沿海地区主要13类海洋灾害的防治进行探讨,并提出:①提高区域性海洋灾害观测预报能力;②加强对海洋灾害成灾机理研究;③做好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工作;④尽快组织编制《山东省海洋灾害区划》;⑤加强防御海洋灾害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57.
利用常规探测、地面加密观测、NCEP 1°×1°的6小时资料和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重庆地区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造成强降水的雨团在时空尺度上具有中尺度系统的特征,不断移入的对流回波是降水的直接制造者,西南涡及切变线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低空南风急流的激发了对流运动的产生,同时低空南风急流的维持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58.
利用华北地区1961—2015年72个测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K非参数检验、小波变换、分形理论等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频次呈波动递增趋势,递增率为0.21次/10a。1981—1993年极端干旱事件频次低于平均值;1994—2015年的高于平均值,处于极端干旱期。极端干旱事件频次距平值年代际变化差异较大:1961—1980年极端干旱发生频次距平值正负交替;1981—1993年的为负值;1994—2015年的为正值。华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频次在2003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加,极端干旱事件频次Hurst指数值为0.55,具有长相关性,未来10年内华北地区极端干旱频次呈递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9.
2021年8月7—8日,四川盆地中东部出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是重庆2021年度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次暴雨过程。采用多源观测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低槽移入四川盆地诱发暖性西南低涡背景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跳跃性和极端性特征。大暴雨先后形成于西南低涡中心东南部、西南低涡东侧和西南低涡南侧暖湿的边界层辐合线附近。各阶段大暴雨均由移动缓慢、维持时间达3~6 h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形成,暖湿不稳定和弱垂直风切变为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涡度分析表明,西南低涡的发展主要源于低空辐合及垂直涡度输送效应,但暴雨区的正涡度发展与西南低涡并不完全相同,水平涡度倾侧效应较为显著。第一阶段暴雨区正涡度主要源于对流层中低层西南低涡中心附近显著的低空辐合、涡度垂直输送及水平涡度倾侧效应;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暴雨区正涡度主要源于边界层辐合及边界层以上的水平涡度倾侧效应,边界层辐合触发暖湿大气中的中尺度对流活动促进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大暴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0.
海城滑石矿田成矿地球化学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域滑石矿矿石质量高,可满足各种工业用途的要求。微量元素含量、包裹体测量、同位素等资料表明矿田成矿物质镁、硅主要来自近矿围岩,成矿热液来自区域变质作用。据稀土元素分馏特征,滑石的成矿时代大约为早元古代末。在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强应力作用,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高盐度热液使围岩中的菱镁矿被交代而生成滑石,而白云石很少参与滑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