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3篇
  免费   2523篇
  国内免费   3150篇
测绘学   819篇
大气科学   1080篇
地球物理   890篇
地质学   10311篇
海洋学   1113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793篇
自然地理   561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549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542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12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456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307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296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痰热郁肺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清肺化痰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第1秒用力呼吸肺容量(FEV1)及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外周白细胞(WBC)的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4%,对照组为81.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EV1、CRP、WB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化痰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痰热郁肺型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满意,优于单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健康失眠(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亚健康失眠(肝郁气滞型)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抑郁量表(SAS、SD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8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4个项目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S、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健康失眠(肝郁气滞型)有明显疗效,且对情志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3.
营口地震台是全国钻孔应变观测台站中极少数同时拥有两台套分量钻孔应变同时运行的台站,两台仪器同时运行已4年多,观测资料基本完整。我们要以台站使用的预处理系统为基础,依据现有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观测分析,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前兆管理系统和预处理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提取,并使用MAPSIS对观测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数据的自检和异常特性,查找一致性和区别,利用数学方法识别和提取,总结两种仪器的观测特征和异常信号区别,分析两套仪器的观测差异,从而提高观测质量和钻孔应变在地震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55.
随着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其对以往钻孔资料集成应用的需求尤为迫切。在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和“煤铀兼探”新方法、新思路的指导下,通过采集东胜地区钻孔资料属性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将煤田、铀矿等类型的重要钻孔资料,通过整理、扫描、数据类型转换、录入和集成,建成了东胜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综合钻孔数据库,实现了对多源钻孔数据的统一管理。该数据库共包含3个Access数据库和相应的成果图件。每个Access数据库均包含钻孔基本信息表、综合柱状分层表、岩性描述分层表、地层名称及代号表、地层颜色表、测井曲线数据表、测井曲线配置表和钻孔弯曲度测量数据表等8张数据表,分别详细记录了地质编录岩性信息、地层分层信息、岩石颜色信息、测井曲线信息、水文分层信息、钻孔样品采样信息、弯曲度测量信息等。通过应用实践,该钻孔数据库成果可实现连井剖面、含煤含铀目的层的顶底板标高、地层等厚图、砂体等厚图及含砂率图等重要基础地质图件的快速生成,从而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并为铀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6.
对后注浆技术未能大幅提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工程个案展开分析研判,得出注浆过程控制不力是导致单桩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严格注浆管、射浆管、逆止阀制作质量管控与安装及注浆过程控制是能否成功注浆进而提高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工程案例中对承载力欠缺的区域进行了补桩处理,补桩时规范注浆装置制作、加强注浆过程管控,在补桩达到龄期后进行了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7.
五道沟金矿位于太平岭金-铜多金属成矿带,矿体呈脉状赋存于下二叠统双桥子组碳质板岩中,并严格受NE向断裂控制。根据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将五道沟金矿成矿划分为早期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3个阶段,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金成矿期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含CO2流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区内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矿石硫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特征。铅同位素组成图上,矿石铅、围岩铅和岩浆岩铅三者呈线性关系,具有同源特征,矿石中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明显高于围岩的相应值,暗示了矿石铅为围岩铅淋滤产物。矿石同位素特征表明双桥子组碳质板岩应为金矿矿源层。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分析,认为五道沟金矿为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58.
华北克拉通北缘新太古代清原绿岩带,以产出中国最古老的红透山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MS)铜锌矿床而闻名.但近年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绿岩带还发育同期的条带状(BIF)铁矿.对该绿岩带开展BIF铁矿、VMS铜锌矿时空和成因关系及其形成构造背景和海洋环境的研究非常必要.在综述近年笔者及前人获得的清原绿岩带地质剖面观察、典型VMS铜锌矿床和BIF铁矿床地质、锆石U-Pb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和Nd-Fe-S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清原绿岩带VMS-BIF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规律.最后建立了新太古代清原绿岩带VMS-BIF弧后盆地系统成矿模式.这对于指导区域找矿预测、了解新太古代陆壳演化和古海洋环境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9.
本文收集了阜平杂岩新太古代早期-古元古代晚期基底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资料,以期对阜平杂岩早寒武纪演化历史进行初步总结.阜平新太古代早期~2.7 Ga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具有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锆石εHf(t)具有较高的正值(+5.44~+7.50),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 745~2 824 Ma,表明新太古代早期为阜平杂岩强烈的地壳生长时期.新太古代晚期片麻岩的时代集中于2 543~2 484 Ma,主要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同时区域内还存在二长花岗岩.TTG质片麻岩的εNd(t)值为-1.64~+0.96,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76~3.04 Ga;锆石εHf(t)值为-1.9~+7.91,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 546~2 888 Ma和2 548~3 119 Ma.这些TTG岩石主要为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中太古代地壳物质参与.近于同期具有岛弧性质的辉长岩和变质作用暗示阜平杂岩新太古代晚期可能经历了俯冲和弧-陆或陆-陆碰撞.古元古代中期(2.1~2.0 Ga)阜平地区花岗质岩浆活动强烈.该阶段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与同期的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伸展的陆内裂谷环境中.阜平杂岩中基性麻粒岩包体记录的变质作用时代为1.89~1.85 Ga,并具有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其代表了古元古代晚期裂谷闭合的陆内造山过程,表明华北最终克拉通化.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早二叠世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早二叠世花岗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中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早二叠世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形成年龄为289~298Ma。样品的高硅、高铝、低P_2O_5、低CaO、低MgO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较低的FeO/MgO比值和低的Ba、Sr、Eu组分,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此外,样品的低Sc、Ni、Co、V含量及Nb/Ta(488~219)和Zr/Hf比值(832~291)表明研究区早二叠世花岗岩岩浆是壳幔物质混合作用的产物。早二叠世A2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环境,说明早二叠世之前兴安地块与松辽地块已完成拼贴,早二叠世期间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在扎兰屯地区处于碰撞拼贴以后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