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34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728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潮汐电站建坝对乳山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模型,对山东省乳山口湾进行了潮汐电站建坝前水动力环境的现状模拟和建坝后的预测模拟,模式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建坝前后乳山口湾,潮位特征、流场及余流场分布情况、海湾自净能力等水文环境要素进行了对比,系统分析了乳山口湾水文动力环境要素特征以及潮汐电站建坝对乳山口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南极验潮进展及中山站验潮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栋臣  黄继锋 《极地研究》2008,20(4):363-370
介绍了潮汐观测的方法、最新成果以及南极验潮的进展;分析了南极中山站潮汐观测现状,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并参考南极其他站的经验,为改进中山站目前的验潮系统提出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3.
近地表大气环境变化主要包括近地表气象因素(大气压强、温度、降雨)变化及台风、日食活动等。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2003—2013年湖北省数字化地壳形变潮汐分钟值资料进行处理后发现,近地表大气环境因素对形变观测数据具有不同频段上的特征变化影响。大气压强和温度对形变观测的响应频段主要集中在较低频段(64—128分钟);降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全日波(0—32分钟)范围内且存在高频、非潮汐成份。而台风在较高频段上有明显响应,频段分布在1—4秒和2—4分钟之间。黄梅台应变观测对2009年日食事件在128—256分钟低频段上有响应。  相似文献   
54.
南麂岛附近海域潮汐和潮流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2008年冬季在浙江近海南麂岛附近投放的4个底锚系观测的水位和流速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潮汐和潮流特征。水位谱分析结果显示半日分潮最显著,全日分潮其次;近岸的浅水分潮比离岸大。水位调和分析结果表明:潮汐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近岸处的平均潮差大于3m,最大可能潮差大于6m,潮汐呈现出显著的低潮日不等和回归潮特征。流速谱分析结果显示半日分潮流最强,全日分潮流其次,且比半日分潮流小得多;近岸浅水分潮流比远离岸显著。流速调和分析结果表明:潮流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流,靠近岸的两个站浅水分潮流较显著;最显著的半日分潮流是M2分潮流,其最大流速介于0.32~0.48m/s之间,全日分潮流均很弱,最大流速小于0.06m/s。M2分潮流均为逆时针旋转,椭圆率越靠近海底越大;最大分潮流流速分布为中上层最大、表层略小、底层最小;最大分潮流流速方向的垂向变化很小,底层比表层略为偏左;最大分潮流流速到达时间随深度的加深而提前,底层比中上层约提前30min。潮流椭圆的垂向分布显示这里的半日分潮流以正压潮流为主;日分潮流则表现出很强的斜压性。  相似文献   
55.
手持GPS接收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单点定位,精密单点定位的手持机主要是采用精密星历进行单点定位。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R.RAnderle首次提出了利用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方法确定单站位置,目前美国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德国的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加拿大联邦自然资源部(Nrcan)以及瑞士的Bem大学等都在研究相关问题。其确定的GPS轨道参数精度可以到达2cm-3cm,  相似文献   
56.
基于FVCOM的廉州湾及周边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模式,建立廉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型来重现廉州湾及周边海域的潮位和潮流变化状况。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了较以往更为精细的廉州湾及周边海域K1、O1和M2分潮的同潮图,并计算了由此3个分潮引起的潮汐不对称的变化情况。K1和O1分潮在廉州湾外主要以驻波的形式存在,进入廉州湾后转化为前进波;M2分潮在廉州湾外主要以前进波的形式存在,进入廉州湾后前进波特征更为明显。K1和O1分潮流在廉州湾外以旋转流为主,在廉州湾内以往复流为主;M2分潮流在整个研究海域以往复流为主。由潮余流场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自南向北由外海进入廉州湾的潮余流,在冠头岭处分为两支,一支逆时针转向西,另一支被冠头岭阻挡在其南侧形成顺时针封闭环流。在廉州湾内部同时存在2个环流系统,湾顶的气旋式环流和口门处的反气旋式环流。  相似文献   
57.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采用高分辨率的三角形网格,对渤、黄、东海的潮汐、潮流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比较120个沿岸验潮站和14个潮流观测站的实测与模拟结果进行模型验证,两者符合较好。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了四个主要分潮的潮汐同潮图和5m层潮流最大流速及最大潮流同潮时分布。渤、黄、东海共有5个半日分潮和3个全日分潮的独立旋转潮波系统,且都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半日潮流和全日潮流各有12个圆流点;在冲绳岛和奄美岛两侧的4个半日潮流圆流点分别呈对称分布,其中有3个为本文首次给出;在日本九州岛西侧还新给出2个全日潮流圆流点。有关它们的存在性需要实测资料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58.
对徐州地震台的YRY-4型分量式和TJ-2型体积式钻孔应变仪,2008—2010年的面应变原始观测曲线、年变曲线、降雨干扰曲线、气压影响曲线和固体潮汐观测结果进行了比对研究,并计算了各自的相关系数和影响系数,总结了二者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59.
辽河三角洲地貌演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ge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tidal deposition in the Liaohe Estuary based on the multi-year bathymetric charts in 1990, 1996, 2002 and 2005 and Landsat TM images in 1987, 1994, 2002 and 2005. Evolution of the tidal depositional system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in the Liaohe River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50 boreholes drilling and 30 km shallow stratigraphic exploration from 2002 to 2005. The main tidal depositional body of the modern Liaohe River delta is located in the Shuangtaizihe Estuary. The stratum within the depth of 10 m includes tidal bank facies, tidal channel facies and neritic facies with paleo-delta facies underlying them. The sediments of tidal bank faci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and and silt with siltation load and suspended load of about 50% respectively in proportion. The sediment of tidal channel facies and neritic facies is composed of clayey silt and silty clay which belongs to suspended load. The study area was a small bay between the old Daliaohe River, the old Dalinghe River and the Raoyanghe River complex delta since the Holocene to 1896. Many tidal banks formed and expanded rapidly after the Shuangtaizihe River was excavated by labor in 1896.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have decreased 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brake at the Shuangtaizihe River in 1958.The Shuangtaizihe Estuary is in the state of deposition as a whole whose tidal bank is increasing and expanding southward, westward and northward. The maximum expansion speed is 87 to 683 m/a and the mean depositional rate is 0.189 m/a. Erosion occurred in some part of tidal bank with average erosional rate of 0.122 m/a. The tidal channel was filled up with sediment at a migration speed of 48–200 m/a. Geomorphologic changes have happened under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runoff, ocean dynamics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main source of sediment changes from river sediment to sediment driven by tidal current and longshore current.  相似文献   
60.
将倾斜固体潮Nakai拟合检验、倾斜潮汐变化分析引入潮汐形变资料处理中,对2006年4月9日山东莘县与河南濮阳交界的濮阳ML4.6级地震前泰安台的潮汐形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发现在地震前十天左右,泰安地震台出现潮汐形变地震短临异常,异常信号就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