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镉(Cd)是目前三峡库区消落带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迁移和形态转化直接威胁水环境安全.选择库区丰都-忠县段消落带,按照高程差异分别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林地、果园和村庄)下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化学连续提取法测定Cd的形态组成,探讨影响消落带土壤中Cd及其形态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中Cd的平均含量为0.65 mg/kg,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是土壤中Cd的主要形态,占比达到41.21%,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次之,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占比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消落带土壤Cd的含量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当地人类活动对土壤Cd的直接贡献较弱.消落带土壤Cd及其形态的含量与高程呈显著负相关,且在160~165 m区域发生明显转变,水位变化导致的泥沙沉积可能是控制消落带Cd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此外,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细颗粒泥沙对Cd及其形态分布具有明显影响,将来需重点关注泥沙理化属性对Cd迁移及形态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古湖泊砂砾堤研究表明,24kaB.P.,兹格塘错、错鄂分别存在10m、30m(高出现代湖面)的高湖面,湖泊面积分别可达272km2、220km2,是现代湖泊的1.42、3.12倍.与此相比,9.0-6.0kaB.P.湖面略低;在兹格塘错,古湖泊高出现代湖面8m,面积约为246km2,比现代大56km2;在错鄂,古湖面高出现代12m,面积约为138km2.基于Kutzbach水能联合方程,利用逐次逼近法取得有关参数,重建的各流域上述各时期的降水量分别可达(400±20)mm/a (兹格塘错 24kaB.P.)、(535±20)mm/a (错鄂 24kaB.P.)、(370±20)mm/a (兹格塘错 9.0-6.0kaB.P.)、(470±20)mm/a (错鄂 9.0-6.0kaB.P.).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湖泊沉积物总碳(TC)、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硫(TS)、氢指数(HI)、氧指数(OI)和有机质的碳同位素(δ13Corg)等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 在判断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的基础上, 根据各指标的变化特征阐明了各自的气候指示意义, 建立了兹格塘错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化序列. 10100 cal a BP兹格塘错地区进入全新世, 全新世早中期为暖湿气候特征, 在8600~8400和7400~7000 cal a BP发生两次强烈冷事件; 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冷变干. 这一气候演化过程与其邻近的错鄂的研究结果相近, 代表了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的气候演化特点. 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气候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控制.  相似文献   
54.
The chronology of a gravity core sediment from Longgan Lake center was defined by210Pb, combining with historic events recorded by document and sedi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soil erosion and lake nutrient state was discussed based on pollen, magnetic parameters, diatoms, phosphorus and pig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ke has undergone twice obvious transformations from oligotrophic to mesotrophic condition. Two eutrophications occurring at about 1768AD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respectively were related to external nutrient loading increase resulting from the enhance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lake catchment. It is probable that strength of human actions in historic periods was influenced more or less by climatic changes.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presented a more serious tendency because of the wid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reclamation of wetland and wetland vegetation destruction around the lake in the last 40 years.  相似文献   
55.
青藏高原中部0.2 ka来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错鄂CE-1孔137Cs和210Pb测试结果, 建立了该孔年代序列. 根据沉积物岩性、碳酸盐含量、介形虫壳体Sr/Ca和Mg/Ca比值、碳酸盐同位素分析, 推测青藏高原中部近0.2 ka来环境变化经历了两大阶段, 即: 前0.1 ka, 气候干 旱, 沉积环境为沼泽环境; 后0.1 ka, 气温上升, 湿度增大, 为湖泊环境. 0.1 ka来的湿度变化存在0.02 ka的周期, 其中, 1920~1940和1960~1980年前后, 为两个较为湿润的时期, 1980年以来该地区变干.  相似文献   
56.
近0.3 ka来龙感湖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环境响应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210Pb测年、历史事件记载和沉积记录, 对钻孔岩芯沉积物年代进行了确定. 利用花粉、硅藻、磁参数、色素及结合态磷等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 讨论了近0.3 ka来龙感湖流域植被、土壤侵蚀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龙感湖营养态的变化. 湖泊经历了两次由贫营养向中等营养的转变, 两次富营养化的发生(1770AD后和1906AD后)与人类活动增强导致的湖泊营养外负荷的增加密切相关. 历史时期降水的变化又是决定该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诱因. 近0.04 ka来, 湿地的严重破坏和流域化学肥料的使用, 使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呈现明显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57.
若尔盖RM孔揭示的青藏高原900kaBP以来的隆升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青藏高原迄今为止最深的全取芯井,即若尔盖盆地RM孔湖泊沉积物环境多代用指标的综合判识,重建了900kaBP以来盆地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序列.根据该孔的沉积特征、沉积旋回的结构,以及沉积速率的变化,结合环境冷暖、干湿的组合特点,分辨出900kaBP以来高原东部3次明显的隆升加速时期,也即800,360及160kaBP.同时对青藏高原3次构造加速抬升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环境效应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8.
西藏错鄂湖沉积旋回与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湖泊作为陆地上相对独立的自然综合体,是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陆地水体相互作用的联接点,是区域环境的镜子。青藏高原中部从班长错至怒江分布密集的构造湖群,其东部位于印度季风区边缘的西藏那曲错鄂湖,发育有巨厚的湖泊沉积物,是研究高原环境演化的理想材料。本文对采自西藏那曲地区错鄂湖盆中心钻孔近200m、形成于2.8Ma以来的湖泊沉积物中的沉积旋回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沉积岩性、粒度和孢粉组合等,分析了该地区2.8Ma来的古地理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8Ma来错鄂沉积物揭示了10个沉积旋回的变化和3大古环境演化阶段(2.8~2.5Ma,2.5~0.78Ma,0.78~0Ma)与8个次级环境波动过程。初步研究认为,错鄂地区的环境演化主要是由高原构造活动和气候波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总体上,大的环境演替与构造运动有关,各旋回中的次级波动则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9.
南四湖沉积剖面中色素与有机碳同位素特征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湖泊沉积物中的色素含量与种类是研究湖泊初始生产力和湖泊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反映了沉积有机物来源信息.本文在对南四湖沉积剖面中总有机碳含量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有机碳的同位素比值,同时通过剖面中色素指标的分析,揭示该湖泊环境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南四湖成湖时代为2.45kaB.P,成期水体主要来自黄河泛滥;其次,南四湖东西沉积环境差异较大,西部(微山湖)主要受黄河泛滥影响,东部(独山湖)则为山麓碎屑沉积;近代南四湖中蓝藻大量繁盛,湖泊具有逐步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
南四湖3000年来南北沉积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四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其形成演化与黄河泛滥、开挖运河、蓄水济运和泄洪保运等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南四湖沉积物环境指标,如岩性、沉积速率、沉积物磁化率、总有机碳、总氮及碳氮比(C/N)和色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62 ka BP前,南四湖南部微山湖和北部独山湖沉积物各环境指标同步变化,0.62 ka BP后,南四湖南北环境分异。3000年来该地区古环境变化经历下列过程:2.45 ka BP前有河流沉积环境的特点:色素指标为零,C/N比值高达60~80等;2.45 ka~1.3 ka BP,2.45 ka BP前后色素指标迅速上升,表明为还原环境,叶绿素及其衍生物、总类胡萝卜素保存较好C/N比值下降,内源有机质增加,频率磁化率升高,沉积的细颗粒成分增加,为南四湖形成发展时期;1.3 ka~0.62 ka BP,CDTC大幅度下降,而颤藻黄素、蓝藻叶黄素变化不大,藻类繁盛,表明这一时期水体较稳定;0.62 ka BP后,独山湖更多地接受入湖河流带来的碎屑物质,沉积速率加快,环境指标更具有河流环境的特点,而微山湖仍受黄泛影响,更具有湖相特点。上述南四湖南北沉积差异,将为分析研究南四湖的演化历史,确定该地区黄泛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判别3000年来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对湖泊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