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322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53.
岩浆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微量元素丰度公式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微量元素丰度研究在国內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在攀西地区米易白马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及相邻玄武岩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岩浆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微量元素丰度所遵守的通式,即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微量元素丰度互呈幂函数关系。并讨论了两种元素含量关系的几种基本形式。人们能够以此定性和定量地探索一系列有关岩石成因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54.
太行山中北段中-深变质岩区的褶皱构造变形复杂,不同期次间叠加改造强烈,构造置换作用明显,作者采用变质岩区构造解析方法,在观察,测量,分析了大量构造面,线组构的基础上,划分出5期褶皱构造,建立了本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并认为构造变形经历了从强塑性变表到韧脆性变形的演化过程,反映出地壳从纵向增厚作用转变为变质核杂岩隆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湖南省在地勘行业管理上开展了法规法制建设、规划计划编制、勘查秩序维护、勘查成果管理、勘查外部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工作,“八五”后3年继续开展法制建设、勘查登记管理、勘查成果管理、建立行业统计系统、做好服务协调工作,推广改革经验等。  相似文献   
56.
测定少量锗的较好的方法是用苯基氧杂蒽酮(?)比色法,它具有大的灵敏度,而且并不复杂.笨基氧杂蒽酮(9-笨基-2,3,7-三烃基-6氧杂蒽酮)试剂和四价锗在酸性溶液中组成红色的络合物沉淀而析出.在络合物里,每一个锗原子需要与试剂的二个分子相结合.和锗含量很少的情形下,沉淀组成悬浮体,加入保护胶质能够使之稳定.在这种情形下,溶液的颜色变化由不存在锗时的纯黄色(试剂酸性溶液的颜色),经过各种色度的橙黄色到锗含量大时的玫瑰红色.  相似文献   
57.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云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热史,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同时具有“热幔冷壳”的特征。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拉张强度较大,凹陷中心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82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主体在 13.8 Ma达到最高古基底热流,此后进入热沉降阶段,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及锆石(U-Th)/He联合反演给出了最高古地温在13.8 Ma附近达到,后期温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8.
为了測定至对岸水边綫的水面寬度,或测定至岸边冰、浮冰或浮标的水面距离,以及当進行水文地理、水文測驗和測量工作时都可采用这个方法(圖1)。  相似文献   
59.
李杰  旺罗  裴云鹏  彭淑贞 《地学前缘》2006,13(5):342-348
甘肃西峰红粘土剖面蕴涵了大量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信息,是重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化的重要地质记录。通过对红粘土地层孢粉学研究,发现孢粉组合特征在~4.5Ma发生了明显转变,乔木植物花粉明显减少,草本植物花粉大量增加,尤其是藜科花粉百分含量显著增加,麻黄出现频率明显增高;孢粉类型C/A(Chenopodiaceae/Artemisia)和B/A(Betula/Artemisia)的比值发生显著变化,反映研究区从~4.5Ma开始植被类型由稀疏森林草原逐步转变为典型草原,甚至荒漠草原,揭示了亚洲内陆生态环境的一次显著变干事件。这一信息与前人研究红粘土中其他替代性指标指示的气候变干过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孢粉组合中藜科植物含量在此时迅速递增,反映黄土高原气候的季节性反差明显加强。青藏高原在~4.5Ma发生的隆升可能是导致这次亚洲内陆干旱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高原对暖湿气流的屏障和加强季节性反差可能是导致干旱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0.
利用最新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对鸡西群、龙爪沟群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两群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阿尔布中期。同时采用层序地层、盆地形成动力学、事件地层学、盆地湖(海)平面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等方法.对两群进行了综合对比.证实两群为同一构造-沉降旋回背景下的等时异相关系。笔者认为龙爪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即裴德组、七虎林河组、下云山组、朝阳组,其在横向上分别对应鸡西群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这一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讨论黑龙江东部中生代海陆变迁机制、地层、构造格架建立及煤矿预测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