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烃源岩的组合特征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成藏组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系统采集该组 6 0 0余块烃源岩样品和 30个油田 186个原油样品 ,分别进行了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其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划分为咸水湖相 (沙四段上部 )、半咸水深湖相 (沙三段下部 )和淡水湖相 -三角洲 (沙三段中部 )三种成因类型 ,它们分别对应欠充填、平衡充填和过充填的湖泊类型 ,代表了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三种最基本的成因模式 ;并发现沙河街组烃源岩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 ,尤其在平衡充填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 ,这种非均质性与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 ,据此提出了波动湖相沉积。通过深入的油 -源对比工作 ,确立了咸水湖相和半咸水深湖相烃源岩为东营凹陷的主力源岩。还探讨了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和油气运移方式 ,指出咸水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形成的油气藏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半咸水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 ,形成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心 ,油藏类型主要为隐蔽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2.
朱光  柏林 《安徽地质》2005,15(2):113-113
由安徽省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主办、合肥工业大学承办的“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16-17日在合肥召开。  相似文献   
53.
前陆沉积与变形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运动的制约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前陆沉积及其变形现象,揭示了该断裂带同造山活动的大量信息。合肥盆地东侧的郯庐断裂带旁,侏罗系沉积时出现了沉降中心与边缘相,显示这期间郯庐断裂带所处的张八岭隆起已移位至盆地东侧。砂岩的端元组份分析与碎屑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下扬子地区弧形展布的黄马青群与象山群前陆沉积的物源区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属于原地沉积,表明造山期郯庐断裂带已经出现。大别与苏鲁造山带周边都出现了强烈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合肥盆地前侏罗系基底上印支期的逆冲断层,在郯庐断裂带旁侧明显增多,指示该断裂带曾发生过同造山活动。下扬子地区前陆构造走向向郯庐断裂带方向偏转,反映它们形成时受到了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影响。这一系列前陆沉积与变形特征,指示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中以陆内变换断层的型式出现。该断裂带造山期运动中,东盘为主动盘,并发生了显著的逆时针旋转。独特的徐宿弧形逆冲——推覆构造,表明造山期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幅度达350km。在该断裂带早白垩世的第二次平移中,断裂带向北延伸,又发生了约200km的左行平移。  相似文献   
54.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构造特征与变形规律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光  徐佑德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地质科学》2006,41(2):226-241,255
在大别造山带东端和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断裂带存在着同造山期和早白垩世两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在张八岭隆起南段迄今为止只发现了早白垩世的走滑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由若干条小型韧性剪切带组成,带内糜棱岩都具有陡倾的糜棱面理和平缓的矿物拉伸线理。野外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了左旋走滑剪切指向。新生矿物组合和矿物变形行为分析显示大别山东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主要形成于中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张八岭隆起南段剪切带主要形成于高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则形成于高角闪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糜棱岩内基质中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指示大别山东端和张八岭隆起南段出露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低压环境下,而苏鲁造山带西端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高压榴辉岩相环境。这些详细的构造研究显示: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郯庐断裂带以左旋走滑构造型式存在,而在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中它又再次发生了强烈的左行平移。  相似文献   
55.
四川盆地高含H2S天然气的分布与TSR成因证据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四川盆地是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目前已在震旦系(威远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罗家寨、普光、渡口河、铁山坡、七里北)、嘉陵江组(卧龙河)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磨溪、中坝)发现了近10个高含硫化氢的大中型气田(藏),探明储量5000×108 m3.这些高含硫化氢气藏普遍经历过较大的埋深过程(储层经历过较高温度),储层上下或储层中间均发育有膏质岩类,且气源充足,具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发生的物质基础和热动力条件.从气藏地质特征以及天然气组成和碳、硫同位素等方面的证据表明,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和震旦系气藏的硫化氢属于TSR成因.而且TSR对烃类的大量选择性消耗一方面导致天然气干燥系数增大,另一方面导致气藏充满度降低,气藏压力系数变小.  相似文献   
56.
GIS中矢量数据缓冲区操作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保钢  朱凌  朱光 《测绘学报》1998,27(3):259-266,281
研究了矢量数据缓冲区操作点,线,面状地物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点状地物做缓冲区操作,操作结果的绝对精度与缓冲区的宽度和点位中误差成反比,相对 精度与点位中误差和绘冲区宽度的比值成反比;对线状或面状地物做缓冲区域操作时,操作结果的绝对精度与缓冲区的宽度和“ε-带”或点位中误差成反比;相对精度与缓冲区的宽度成正比,与地物的“ε-带”或点位中误差成反比。  相似文献   
57.
河南西峡恐龙蛋壳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恐龙蛋壳化石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了恐龙蛋壳化石的组织结构。对恐龙蛋壳化石做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经研究发现,恐龙蛋壳化石碳、氧同位素异常主要与成岩次生变化有关。要从恐龙蛋壳化石的碳、氧同位素上去追索恐龙的食物类型、生态环境及其绝灭原因等,必须对恐龙蛋壳化石的原生碳酸盐矿物和次生碳酸盐矿物加以分离。  相似文献   
58.
郯庐断裂带桐城-庐江段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郯庐断裂带桐城-庐江段构造特征明显,由东界断层和西界断层及伴生层组合而成。它们是同一应力作用下的产物,表现出左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断层带中发育大量超糜棱岩、碳酸盐岩糜棱岩和硅化大理岩,反映了较深的生成环境。活动时代为110-130Ma。沿郯庐断裂带后期显示出伸展特征,发育了一系列正断层,形成复式地堑构造,沉积了大量K2-E的红色陆相沉积物。规模巨大的逆冲断层和推履构造,强烈破坏了红色盆地,表现出由SE-NW逆冲的运动学性质。断层带中主要为脆性构造岩。该区郯庐断裂带的深化过程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左行平移;晚白垩世-早第三世为伸展拉张;新第三纪以来为逆冲挤压。  相似文献   
59.
关于GIS属性数据逻辑运算方法的精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光  张保钢 《测绘学报》1997,26(1):77-83
本文对GPS属性类别数据进行逻辑运算的误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逻辑运算的“逻辑交”,“逻辑并”和“逻辑补”等算法的误差传播和精度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0.
陀螺经纬仪观测误差的随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陀螺经纬仪观测数据的主要误差进行了分析。应用马尔柯夫(Markov)随机过程的理论研究了陀螺仪观测误差的随机模型,并用实例计算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