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测绘学   283篇
大气科学   357篇
地球物理   355篇
地质学   1506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流及动力过程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黏滞性地壳流对地壳及上地幔变形作用及动力机制,是大陆新生代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存在部分熔融或含水物质的黏滞性流体,已为一系列地球物理及岩石学研究所证实.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流的动力作用,本文用密集的被动源宽频带地震台的观测数据,反演了地壳上地幔精细速度结构和泊松比.研究表明,川西及滇西北高原的中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速层,而高泊松比的地壳只分布在川西北地区.位于中地壳的黏滞性地壳流从青藏高原腹地羌塘高原流出,自北西向南东流入青藏高原东缘.这些黏滞性地壳流带动了上地壳块体水平移动,当它们受到刚强的四川盆地及华南地块阻挡时将发生分层作用,地壳流将分为二或更多分支不同方向的分流,向上的一支地壳流将对上地壳产生挤压,引起地面隆升,向下的一支地壳流将使莫霍面下沉加厚下地壳·黏滞性地壳流的运动在地壳中产生应变破裂发生强烈地震活动,地震的空间分布与震源机制也受到地壳流动力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52.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会以多种形式混入望远镜接收系统,给观测带来误判或者降低观测信噪比.近年来国内国际射电天文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和阵列先后建设,观测灵敏度大为提高,射频干扰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射频干扰日益严重且不可逆转.提出利用2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射电天文观测的数据,对望远镜系统输出的时间频率序列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分离出原始信号中各分量,每个分量统计得到相应的阈值,将各分量与阈值相比较识别干扰成分并标记去除.利用该方法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标记并消减干扰信号,且提高了观测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比崇明地区地闪及崇明地震台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受地闪引起的电磁场变化的直接作用或对仪器元件的间接作用,地磁、地电、电磁扰动和水位观测干扰比例较高,干扰幅度与地闪距离及形成的电流强度有关。具体干扰形态如下:①对电磁扰动干扰表现为单向突跳和测值的整体抬升;②对地磁测项干扰表现为正负方向的单点突跳;③对大地电场干扰表现为大幅震荡;④对水位观测干扰表现为大幅突跳。  相似文献   
54.
第六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于2017年11月3~5日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基础设施监测技术前沿及应用",共设置了35场特邀报告,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位代表参会。本届论坛显示,近几年来国内外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领域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很多新进展:(1)光电感测解调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监测信噪比、空间分辨率等指标也突飞猛进;(2)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适用于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的新型光电传感器,如聚合物光纤土工织物等;(3)光电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成为保障隧道、堤坝、核电站、桥梁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的有力工具,为这些设施的健康状态诊断和损伤识别提供了数据支撑;(4)光电传感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1)高性价比的分布式光纤传感解调技术的研发;(2)匹配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需求的新型光纤传感器及其布设工艺的研发;(3)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测数据处理和灾害预警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55.
黄河源地区晚更新世湖泛事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青海玛多湖相地层剖面沉积特征,结合ESR样品年代测试结果,分析认为黄河源地区在13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时期发生过湖泛事件。湖泛时期,玛多"四姐妹湖"相互连通,形成一个面积巨大的湖泊,约是现今"四姐妹湖"总面积的4.1倍。玛多地区此次湖泛事件与深海氧同位素MIS 6(Marine isotope stages 6)向MIS 5(Marine isotope stages 5)转变时期相对应,显示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然而黄河源地区湖相地层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记录的气候转换时间早于其他地区。玛多剖面湖相地层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碳酸盐、磁化率分析表明,在132±10~128±12 ka年间,黄河源地区湖相沉积可分为9个阶段,表明青藏高原在MIS 6向MIS 5转变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一个波动上升过程。13万年左右,黄河源地区大面积的湖相地层结束沉积,认为由于青藏高原共和运动,下游的多石峡被切开,湖水突然外泄所形成。   相似文献   
56.
李虎  朱恒华  花卫华  尚浩  刘海涛  李罡  杨帆  宋军 《地球科学》2020,45(12):4574-4588
近年来,矢量地理数据在政府、国防、国土、交通、海洋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矢量地理数据在存储、传输、共享过程中正面临日趋严重的安全威胁.矢量地理数据的安全保护与数据共享矛盾已成为制约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现有矢量地理数据安全保护中数据加密、数据水印、数据置乱和信息伪装等若干关键技术及其进展,分析了矢量地理数据安全保护所面临的方法及新技术融合带来的技术挑战.结合当前矢量地理数据和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新进展,提出了敏感信息度量和局部动态处理等一些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为矢量地理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共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7.
区域地热特征及深部温度估算对于油气勘探和地热能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东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地区,其能源需求大,区域热状态研究能为该区地热资源评价提供关键约束。通过整合长江下游地区已有的温度数据和实测岩石物性参数,勾勒出该区的现今地温场特征,并进一步估算其1 000~5 000 m埋深处的地层温度。研究表明,长江下游地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6~41 ℃/km,且以18~25 ℃/km居多,苏北盆地区呈现高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值为48~80 mW/m2,其均值为60 mW/m2,表现为中等的地热状态,有利于油气和地热能形成。此外,长江下游地区深部地温估算表明,1 000 m埋深处的温度范围为30~54 ℃,2 000 m时温度范围为50~95 ℃,3 000 m时温度范围为65~130 ℃,4 000 m时温度范围为80~170 ℃,5 000 m时温度范围为100~210 ℃。区域深部地温的展布趋势呈NE向,高温区域集中在安徽南部和江苏东北部。结合60 ℃和120 ℃等温线的埋深分布及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热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油气与地热资源的有利区带及其相应的开发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58.
中深1井、中深1C井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油气突破的钻井,中下寒武统油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次生蚀变作用存在差异.对中深1C井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原油进行浓缩,浓缩原油的含硫非烃组分中检测到高聚硫代金刚烷和金刚烷硫醇系列,包括硫代四金刚烷、四金刚烷硫醇、硫代五金刚烷、五金刚烷硫醇,浓缩原油的饱和烃组分中检测到高聚金刚烷系列,包括四金刚烷、五金刚烷、六金刚烷、环六金刚烷.分析了上述化合物质谱,并与国外文献比对,确定了上述化合物的存在.高聚硫代金刚烷可能是在TSR作用下高聚金刚烷受到硫自由基攻击,发生开笼作用,先形成似高聚金刚烷硫醇,然后进一步环化形成高聚硫代金刚烷.使用D16-单金刚烷作为定量内标,中深1C井下寒武统原油低聚金刚烷和低聚硫代金刚烷含量分别为83874和8578μg/g,远高于中深1井中寒武统原油及相关奥陶系原油中的低聚金刚烷和低聚硫代金刚烷含量.高含量的低聚金刚烷、高含量的低聚硫代金刚烷及高聚硫代金刚烷和高聚金刚烷硫醇系列的检出进一步证实中深1C井原油为强烈TSR作用的残余油.  相似文献   
59.
兰坪盆地古近纪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兰坪盆地野外露头及相关室内研究,分析了区内古近纪的沉积环境、层序特征、沉积相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认为古近纪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环境。沉积建造为一个完整的盆地演化旋回:低位期,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造成兰坪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沉积了一套局限的湖盆相红色含膏盐细碎屑岩建造;湖扩期,挤压应力场转变为拉张应力场,湖盆扩大,大面积沉积了一套滨浅湖相紫红、砖红色砂泥岩互层沉积;湖缩期,受晚始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一幕的影响,应力场再次转变为强烈挤压,东西两侧造山带共同向盆地内推覆扩展,致使盆地范围明显缩小,仅在推覆体前缘形成一系列快速充填的小型山前陆相前陆盆地。层序古地理编图显示,蒸发岩发育于低位体系域,与低位期的沉积充填特点和气候有关,极具有找钾盐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60.
山西榆社盆地新近系马会组砾岩层砾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西榆社盆地新近系中新统马会组砾岩层的分布特征、剖面特征和砾组特征分析,结合盆地内部和四周山区的岩性特征分析,阐述了砾岩层本身的性质、成因、来源和搬运方式等,探讨砾石沉积时盆地的水动力条件、气候环境、地貌特征和构造条件等。研究表明,马会组砾岩层为榆社盆地新近纪河湖相沉积的底砾岩,其中所含的3层砾岩在成因、来源、搬运和沉积环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马会组砾岩层为多期次、多来源、非稳定的冲湖积成因,为湖泊水进期的沉积物,指示干冷向温湿转变的气候环境;砾石的主要来源是盆地内部的基底地层及其东缘、北缘和西缘的山区;砾石遭受了较强的物理化学作用,还存在一定的生物作用;含量较少的花岗岩砾石经受了较长距离的搬运,其他岩性砾石经受了近—中距离的搬运。榆社盆地为喜马拉雅运动二幕晋东地区山地相对抬升形成的山间盆地,砾石沉积时已形成了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