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讨寒旱环境盐生植物根系对增强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本项研究以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区及其周边地区作为试验区,选取区内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in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 C.A.Mey.)、赖草(Leymus secalinus Tzvel.)、洽草(Koeleria cristata(L.)Pers.)5种优势盐生草本植物作为供试种,通过野外采集根-土复合体原状和不含根系的素土试样,且由表层向下层分层制取直剪原状试样方法,分别进行复合体和素土试样的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不同取样位置深度处的含水量、垂直压力、根系分布形态、含根量以及根面积比5种因素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取样深度位置处土体含水量增加,复合体黏聚力c值呈逐渐降低变化规律;5种植物根-土复合体和素土试样垂直压力和抗剪强度之间符合莫尔-库仑准则,5种植物根系起到浅层加筋作用且抗剪强度增幅为3.26%~57.18%。随着海韭菜和芦苇根-土复合体试样的根面积比(RAR)及无脉苔草、赖草和洽草根-土复合体试样含根量的减小,复合体试样黏聚力c值呈降低趋势;根面积比对海韭菜和芦苇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值的影响程度,以及含根量对无脉苔草、赖草和洽草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值的影响程度均相对大于含水量。5种植物根-土复合体在不同深度处黏聚力c值均显著高于素土黏聚力c值,其增强幅度为9.61%~182.56%,相比较而言,内摩擦角φ值变化相对较小。区内海韭菜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作用相对较为显著,其次为芦苇、无脉苔草、赖草、洽草。该项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评价盐生植物根系增强土体强度作用,以及与试验区地质条件相类似的地区采用盐生植物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学者关于岩盐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稳定性应用研究现状基础上,分别从岩盐物理力学性质、岩盐孔隙度、渗透率、塑性变形能力和损伤恢复等物理特性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有关岩盐的短期强度特性、岩盐的蠕变性能、围压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以及温度效应对岩盐力学特性影响等有关岩盐工程应用中所表现出的物理力学特性;最后从岩盐在工程应用方面,提出了岩盐及其工程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3.
煎茶岭金矿床位于勉略宁三角区东北缘,矿体产于环绕超基性岩体分布的含金蚀变带中,属蚀变岩型矿床。由于对其成矿作用认识分歧较大,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找矿勘探工作。从矿床地质特征入手,通过矿区岩矿石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硫、氢、氧同位素的测试分析,探讨其控矿因素和成矿机理。结果表明,矿床受叠加于接触带部位的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不仅与超基性岩有关,而且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花岗斑岩的侵入引起超基性岩的彻底蚀变,同时导致原岩中的金等成矿物质被释放出来。矿石、蚀变超基性岩、白云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与花岗斑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说明花岗斑岩提供了成矿所需的硫;矿石氢、氧同位素组成介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之间,且多数样品聚集在雨水线附近,暗示花岗斑岩提供了初始热液,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不断加入,从而形成复合热液。鉴于矿床与花岗斑岩的密切关系以及铬云母化的产出特点,根据同位素年龄,认为矿床形成于印支中期—燕山中期。  相似文献   
54.
大亚湾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hyto-PAM测量大亚湾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非化学淬灭并建立快速光曲线,同时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丰度和相应的环境因素,分析光合作用特征与浮游植物生长和分布的耦合关系。本次调查期间大亚湾浮游植物以集群化硅藻为优势物种,各站位最大光量子收益达到0.72。大亚湾浮游植物适应高光强,当光照达到1000μE/(m2.s)时电子传递速率逐渐达到饱和;光照达到1500μE/(m2.s)浮游植物依然可进行光合作用,叶黄素循环保护光合器官使其免受高光强损伤;当光照达到1700μE/(m2.s)时,光合器官可能受到损伤,此时电子传递速率下降,实际光量子收益接近于0。集群化硅藻能够耐受较广的光照范围及其活跃的光合特征有利于它们在全球海区的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55.
海南清澜港水母暴发期间浮游生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10年12月-2011年5月,调查研究了海南清澜港海域的浮游生物群落特征,重点跟踪监测了2011年5月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暴发期间海水营养盐水平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通过样品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1种(变种和变型),细胞密度范围为(2.25×104)-(8.19×108)cells/L,浮游动物36种,丰度范围为19.39-25798.74ind/L,其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在水母暴发期间浮游植物以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为主,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清澜港养殖区为水母水螅体提供生长发育的环境和水母暴发前期浮游植物大量增殖,为浮游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母的暴发。  相似文献   
56.
综合前人勘查开发程度的定性分析结果,以累计探获资源量、保有资源量、预测资源量和尚未利用资源量的资源属性和勘查开发属性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各省区煤炭资源的勘查程度指数和开发程度指数两个指标的统计分析,对中国浅部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中国浅部煤炭资源勘查程度明显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而开发程度明显表现为东高西低,南北差异不明显,且蒙东、晋陕蒙宁和北疆3个分区的煤炭资源未来具有最广泛的勘查开发前景。该研究成果对未来一段时期内勘查开发潜力区块的圈定、制定未来勘查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考虑水文变异的黄河干流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剑锋  张强  陈晓宏  江涛 《地理学报》2011,66(1):99-110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水文变异,变异前后样本总体分布显著不同,即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水文状况,打破生态平衡。本文使用滑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分析水文变异,并对水文变异成因做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变异前各月平均流量序列用线性矩法推求GEV分布参数,求出概率密度最大流量,并将其视为相应月河道内生态流量。本文用该法计算黄河干流7 站各月河道内生态流量,即得河道内生态需水情况。分析表明,考虑水文变异的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方法是可行的;水文变异后,黄河流域干流各水文站满足生态需水的频率大大降低,汛期降低幅度比非汛期大;黄河生态系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58.
于2013年12月3日清晨、正午、傍晚采集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3个站位的微表层和次表层水样,经过三级分级过滤(小型:20μm;微型:2.7~20μm;微微型:2.7μm)后,对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色素分析,通过藻类色素化学分类法(CHEMTAX)分析不同浮游植物对Chl a的贡献,研究了微表层及次表层光合色素粒径特征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冬季大亚湾海域水体中存在的浮游植物光合色素主要有17种,以岩藻黄素和Chl a含量较高。微表层总Chl a平均浓度为0.797μg/L,略高于次表层的0.714μg/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微表层和次表层Chl a含量清晨最高,傍晚次之,正午最低。微表层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对Chl a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小型、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分别为80.7%,10.1%和9.2%。CHEMTAX分析结果得出,冬季该海域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定鞭藻、青绿藻、蓝藻、隐藻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微表层中定鞭藻、青绿藻和蓝藻等较小粒径浮游植物种群所占比重高于次表层,说明相对于次表层,微表层中的浮游植物群落有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59.
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往对伊通盆地西北缘的断裂性质问题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利用钻井、露头岩心及地球物理资料,确立了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在古近纪右行走滑伸展之后、新近纪以来为挤压性质,并发育一系列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等构造。存在挤压作用的主要依据有以下4点:(1)在靠近西北缘边界的探井岩心中,地层大幅度倾斜或近于直立;(2)盆地西北缘露头出现大量挤压形成的褶皱构造;(3)盆地西北缘地震剖面上普遍存在逆冲构造和花状构造特征;(4)重、磁、电资料也表明盆地西北缘存在挤压现象。勘探证实,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挤压性质及伴生构造特征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和成藏。该认识有力地指导了伊通盆地的油气勘探,同时也对整个郯庐断裂带东北段的油气勘探战略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顾慧  唐国平  江涛 《地理研究》2020,39(6):1255-1268
设定两种独立的调参方案,检验将高/低分辨率下的调参值应用到低/高分辨率中驱动模型模拟的可行性;同时分析驱动数据分辨率的差异对模型模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此外,设置9种集水面积阈值,分析驱动数据分辨率与集水面积阈值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调参方案下模拟的水文与生态数据相关性强、差异小,说明调参方案受驱动数据分辨率的影响不明显;分辨率对土地覆被和土壤类型面积影响小,而对高程和坡度影响大;驱动数据分辨率降低,模拟径流的均值减小、峰值增大、生态变量值增大;驱动数据分辨与集水面积阈值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集水面积阈值增大,模拟径流的均值、峰值均减小,生态变量值也减小,但阈值变化对峰现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