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51.
针对卫星大地控制网的联测与监理工作各环节基于人工模式这一现状,提出建立环节相联、功能集成的一体化工作模型,研制功能涵盖方案设计、电子记簿、接收机检定、成果监理及统计分析等作业全程的自动化系统。阐述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设计了系统结构和功能,论述了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应用表明系统可以显著提升联测和监理的自动化能力,为确保联测成果优质高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2.
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集成多种监测手段、融合多类海洋信息、支撑多项管理业务的海洋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本文以深圳市海洋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为例,探讨了平台建设的背景意义、总体设计、关键技术、建设成果和应用情况,这对未来国内其他城市乃至全国层面建设类似综合型的海洋管理信息平台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面对海平面上升后沿海区域大范围淹没模拟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QTM的大范围有源淹没算法,首先构建了研究区域的QTM三角格网集,并利用海陆分离的思想确定了初始淹没单元;然后基于QTM的12邻近搜索设计了面向多目标三角格网的淹没范围扩张方法,将初始淹没单元递归扩张得到最终的淹没范围;最后应用Visual C#语言及Microsoft DirectX三维图形接口设计开发了相应的试验原型系统,并利用天地图高分辨率影像和SRTM地形数据对试验区域进行了海平面上升后的大范围淹没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有效地对海平面上升后的大区域范围进行动态地淹没模拟,对辅助防灾减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4.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的众多凹陷均有海陆过渡相沉积,沉积相类型包括海湾辫状河三角洲和河口湾-潮坪。本次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崖13-1气田古近系渐新统陵水组三段及二段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在其内部进一步识别出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1-S10)。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陵水组三段及陵水组二段发育的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进行深入的探讨。陵水组三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海湾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具有独特的层理构造、富含泥质纹层以及遗迹化石丰富。该沉积体系自下而上潮汐作用越来越强,早期以河流作用为主(S1-S4),中期为河流和潮汐混合作用(S5-S6),晚期逐渐过渡到以潮汐作用占主导(S7-S8)。陵水组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生全面海侵,沉积作用方式及沉积特征更加复杂,生物成因构造更加独特,本次研究将其解释为河口湾-潮坪沉积(S9-S10)。研究表明,区域海平面的不断上升是研究区沉积相从海湾辫状河三角洲演化到河口湾-潮坪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5.
南海东北部首次成功实施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填补了海陆过渡带深地震探测的空白. 利用该次海陆联测地震数据,通过数据处理、震相分析、射线追踪、走时模拟等方法,获得了滨海断裂带附近的纵波地壳速度结构,探明了海陆联测剖面中滨海断裂带可能位置. 地壳速度结构为陆壳结构,地壳厚度由陆地向海区逐步变薄;在上地壳下部普遍存在一层速度为5.5~5.9km·s-1、厚度为2.5~4.0km的低速层,并向海区方向减薄,该区未发现明显的高速层. 滨海断裂带为一纵向低速带,位于南澳台东南35km处,对应于重、磁异常带,断裂带断至莫霍面,是华南陆区正常型陆壳与海区减薄型陆壳的分界地壳断裂.  相似文献   
56.
塔里木盆地喀什北地区白垩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山南麓露头剖面和钻井层序地层研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喀什北地区白垩系划分为2个巨旋回层序、4个超长期旋回层序和8个长期旋回层序。其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自下而上表现为海平面持续上升过程中,由陆相河-湖三角洲过渡到海相三角洲,再到局限台地的沉积相变。利用泥岩微量元素分析,确定古特提斯洋在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上亚旋回就已经影响到喀什北地区,在海侵过程中,形成了连片叠置的退积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并造成了该段砂岩中富含碳酸盐胶结物。下白垩统上亚旋回厚层砂岩与上白垩统及古近系的膏泥岩层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喀什北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57.
本项目属于海洋工程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海洋勘察领域,主要创新技术包括:多波束宽覆盖地形地貌联测技术、多子阵波束域高分辨地形地貌探测方法、海底隧道效应测深技术、  相似文献   
58.
一、有意栽花花不开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是一节很抽象的课,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和“火山与地震”。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根本感受不到;而海洋和陆地为什么在不断变化,更是难以理解,单凭学生用脑想象,效果是很差的。  相似文献   
59.
2010年南海北部海陆联测项目简介及初步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北部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项目通过海陆联测研究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揭示滨海断裂带在该区的空间方位特征及构造属性,进而分析其对该区大地震的控制作用并对发震构造进行讨论。海陆联测共完成2条测线,分别位于珠江口和阳江区域,获得了高质量的数据,为下一步进行海陆过渡带地壳结构反演和滨海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0.
正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高中地理教材把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归为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21世纪新课标教材没有明确指出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下面以两道高考地理题为例,探究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例1(1993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7)7.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带各部分的主要成因或特征是A.北部赤道低压与东南信风交替控制B.南部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C.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较少D.北部夏湿冬干,南部冬湿夏干答案:ABCD例2(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36)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