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北半球40°N~50°N纬度带上HALOE实验测量的O3和H2O廓线资料,根据示踪成分O3和H2O空间分布的化学寿命以及输运特征时间常数等性质,在等熵坐标中构建了对流层顶附近及最低平流层300~390 K等熵面间,O3/H2O混合关系的结构形态和季节特征.结果表明: (1) 在对流层顶转换层的320~380 K等熵面间O3混合比廓线的斜率具有空间转折"突变",而H2O混合比廓线的斜率则出现空间渐变转折.在对流层顶附近O3和H2O的源分别是平流层与对流层,使O3混合比和H2O混合比在320~380 K等熵面的两侧显现出截然不同的垂直分布梯度.(2) 在对流层顶附近O3/H2O达到最小二乘意义上的最佳拟合时,两者参考关系的对流层支与平流层支呈现出非规则"L"结构形态的季节与季节内变化,其中对流层支的斜率为负,而平流层支的斜率可随季节出现正负变化.同时,由"L"形态的转角处可确定随季节变化的化学对流层顶(chemopause)特征.(3) 由O3/H2O混合关系反映出对流层不同区域空气携带的物质成分分别与平流层空气混合而形成混合层,而且可使混合层的混合线不恒定.混合层的表现在2003年、2005年1月和2003年4月的混合程度相当,混合的等熵厚度大约是30 K,即在320~350 K等熵面间.2005年11月的混合高度有所增高,进入平流层的H2O混合比要比2003年和2005年1月的小,混合的等熵厚度大约为30 K,在330~360 K等熵面间.不同季节混合的等熵厚度变化较小,但高度可随季节而变化.O3/H2O混合关系的平流层支随季节的变化很明显,1月最低平流层空气脱水是引起平流层支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水下地形与淤泥测量Silas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地形与淤泥测量Silas技术是采用Silas系统连续测定不同深度的淤泥密度,以密度划分淤泥类别;采用GPSRTK无验潮技术采集淤泥测点的空间信息,确定其相对高差.应用实践表明,它与传统淤泥测量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费用省、对水下淤泥扰动小等优点,可应用于水库、湖泊、海口、航道等水下地形与淤泥测量.  相似文献   
53.
全球穿越对流层顶质量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58—2001年44年的ECMWF再分析值资料,采用Euler算法的Wei诊断模型,计算估计了全球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cross-tropopause flux,即CTF),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CTF的空间分布呈纬向型,且基本与全球经向环流相配合,其中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通量形势较复杂,南半球通量交换的空间变化较均匀,北半球有多峰结构的空间变化,东亚在全球的CTF中有重要作用。(2)南北半球热带对流层顶纬向平均向上的净通量极值分别在5°S为0.873×10-4kg.m-2.s-1和10°N为0.155×10-3kg.m-2.s-1;极地对流层顶向上和向下的通量极值对应在62.5°S为0.510×10-3kg.m-2.s-1,75°S是-0.365×10-3kg.m-2.s-1,55°N为0.257×10-3kg.m-2.s-1,75°N是-0.234×10-3kg.m-2.s-1,两极向上的通量极值在87.5°S为0.355×10-3kg.m-2.s-1,90°N为0.300×10-3kg.m-2.s-1;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净通量极值在35°S是-0.416×10-3kg.m-2.s-1,35°N为-0.333×10-3kg.m-2.s-1。(3)全球的净通量变化出现非对称性的季节波动,南半球和北半球净通量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全球极地对流层顶控制区域的半球年平均质量交换量为-3.55×108Tg.a-1。(4)全球平均的CTF有显著的QBO特征,南北半球的年代际变化明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出现了质量通量振幅的异常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54.
我国对流层臭氧增加对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耦台的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模拟对流层臭氧的产生、分布和对辐射传输、地表温度、气温等的影响。通过对比模拟发现:对流层中臭氧的增加基本使大气顶晴空辐射强迫为正;对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变化能影响云量且进一步影响温度。由于对流层臭氧增加导致的晴空辐射强迫在4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  相似文献   
55.
热带纬向平均臭氧层动力学系统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TOMS测量的5°N纬向平均O3总量逐日序列作相空间拓展,使O3层的行为特征可用相轨迹刻划。首先计算O3层系统吸引子的分数维,而后把相点作为动力学系统的离散特解集合,反演出描述系统状态随时间演化的数学模型中的客观控制参数值,建立起反映热带O3层短期演化特征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56.
山谷地形流场和扩散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吴涧  王卫国  蒋维楣 《高原气象》2001,20(2):140-147
运用三维非表力E-ε闭合模式,模拟了山体和山谷地形下的流场、湍流场和不同位置低矮点源扩散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发现在不稳定时湍能的热力产生率并非在任何位置都是主要的。当风速较大时,在山谷底部机械产生率也可能超过热力产生率。对污染扩散的分析表明:在近地面源条件下,稳定层结时如果出现小风,无论源在何处,都人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严重污染,当污染源位于山前或山顶时,谷底的污染不剧烈。当污染源位于谷底时,无论何种层结、何种来流风速,都会造成山谷地区的严重污染。污染源位于山体沿来流方向的中心线上的谷底时,如果风速大,污染物沿回流输送;如果风速小,则沿来流方向输送。  相似文献   
57.
本大建立了一个针对小尺度深凹地形(深凹露天矿)使用的三维非静力的诊断模式。模式中采用能量(E-)闭合方案,取细网络,具有甚高的空间分辨率。利用该模式充分分析了露天矿边界层的结构特征。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初始地面风速,初始的风速垂直切变,露天矿的采深及边坡用的大小等因素对复环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8.
在西部大开发狂飙突进,水利建设扬帆前进的新形势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青海分院于12月12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青海分院是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落实水利部西部大开发工作思路、适应勘察设计体制改革、开拓市场而付诸的具体行动,这对于该院在激烈的市扬竞争中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该院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所作为特别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能供更多的便  相似文献   
59.
Seas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sea-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and ozone layer in Northern Hemisphere, ahd the layer,s teleconnection spatial structure caused by SST effeets, for January and July, are statistically analys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areas spacially correlated between SST and ozone layer in January greatly differ from the ones in July and they show opposite tendency in the signs of correlation, so do the teleconnection pattern for the ozone lay6r due to effects of SST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addition, persistent' influence of SST on the ozone layer results insuperposition of seasonal SST effects on the layer and makes it characteristic of well-defined wavetrainsin responses to SST. It is concluded that SST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northern ozone layer distribution and its seasonal evolution.  相似文献   
60.
介绍王卫国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经验。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骨髓炎的认识,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病机关键为痰湿内蕴,气虚血瘀。临证以二陈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