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6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王尚彦 《贵州地质》1989,6(2):117-122
本文介绍了贵州龙里地区下石炭统祥摆组和旧司组中的Zoophycus遗迹化石;在介绍前人对Zoophycus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Zoophycus在不同水深的沉积中都有出现这一事实,指出Zoopyhcus不能作为环境水深的指相遗迹化石,并从理论上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52.
贵州贵阳地区下三叠统沙堡湾组遗迹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一分队在作贵阳片区1:50000区调过程中,首次发现该区(图1)下三叠统沙堡湾组上部灰岩中有大量丰富的生物潜穴化石存在。本文在介绍该组遗迹化石的基础上,根据遗迹化石特征和其它沉积标志对黄铁矿是否一定指示沉积底层水体为还原环境和遗迹化石组合是否绝对受海水深度控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3.
贵州松桃桃子坪娄山关组白云岩X衍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尚彦  杨家Lu 《贵州地质》1999,16(2):141-143
对采自贵州松桃县桃子坪娄山关组不同部位的20余件白云岩样品作了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海进体系域有序度较低(主要为0.67 ̄0.90);而高水位体系域有序度较高(全为1)。前者是因为白云岩形成于海侵期还原性强、Mg^2+/Ca^2+比值大和竞争离子浓度高、并具有较高成核作用和结晶速度的环境,这类白云岩是准同生期形成的;后者是因为白云岩形成与上述相反的环境,可能在大气淡水渗流带或混合水潜流带中形成。  相似文献   
54.
湘黔交境中晚寒武世白云岩相区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新发现的许多古岩溶不整合面和暴露带,以及副层序和副层序叠置规律,将湘黔交境台地中晚寒武世娄山关组划分为7个三组层序,每一层序都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减少低水位体系域沉积,同时归纳和描述了6种副邓类型这一级层序与东冷台缘斜坡区的划分为基本吻合,但缺少该区的层序Ⅲ1,从整体看,本区层序Ⅲ2,Ⅲ3、Ⅲ4、Ⅲ5、Ⅲ6的底界和Ⅲ7的顶界具广泛对比性,大大提高了哑地层的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55.
贵州省瓮安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生物化石群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彦 《世界地质》1999,18(4):10-12
在贵州省翁安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发现有大量的多细胞藻类,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多细胞藻类以真红藻为主。海绵为单轴类,完整个体大小750-1550μm;它们的软组织细节及许多特征构造包括表层细胞,孔壁胞,变形细胞,骨针细胞和海腔等都可见到。  相似文献   
56.
贵州省纳雍县岩脚寨基岩顺层滑坡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尚彦  王纯厚  张慧  陈明华  石磊 《贵州地质》2003,20(4):239-241,252
岩脚寨基岩顺层滑坡,滑体为关岭组第二段灰岩,滑床为关岭组第一段杂色泥岩,滑坡后壁被拉张节理控制。SE端以较快速度剪出,滑体破碎,前缘再次滑动形成牵引式松散层滑坡危及当地村民生命财产安全;NW端缓慢蠕动,地裂缝发育,向SE演变为松散层滑坡后壁。  相似文献   
57.
贵州省地热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明章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7,24(1):9-12,16
贵州省地热资源较丰富。地质构造的有利组合,构成了一些良好的热储构造,并在地表出露了较多的温泉,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热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热点。但是由于目前省内系统的地热资源研究程度较低,盲目开发的现象严重,并存在破坏资源的危机。为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地热资源的勘察和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58.
本文建立三个新遗迹属、四个新遗迹种。在描述各属种特征的同时,着重对各属的形成方式和环境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
王尚彦 《贵州地质》1990,7(4):387-392
本文介绍了8个放射状觅食兼停息(或居住)遗迹化石属的特征,讨论了这类遗迹化石的形成方式、形成环境、与古水流方向的关系及测量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得出几点初步认识:①这类遗迹是生物停息(或居住)一处,靠身体胀缩或其它方式多次往复运动觅食形成;②这类遗迹多形成于安静、沉积速度缓慢的环境;③这类遗迹化石由停息迹(或居住迹)和觅食迹两部分组成,觅食迹(即放射这部分)迎水流方向上多较发育,因而大量统计觅食迹发育的方向可以判断古水流方向。  相似文献   
60.
在黄果树瀑布北约2km处,新发现一片长1-1.5km,宽0.5-0.8km的石林,命名为黄果树石林。贵黄高等级公路通过该石林南侧,交通方便。黄果树石林可作为黄果树景区风景点之一而共同开发。黄果树石林由早三叠世(距今2.4亿年前)浅海中沉积形成的安顺组白云岩组成。形成石林的岩层为厚层块状,发育东西向节理,也有南北向和其它方向的节理,且这套厚层岩石上下均为薄-中厚层状岩石。喜山运动以来的差异风化和溶蚀作用逐渐形成了黄果树石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