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802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西藏札达盆地控盆断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演化过程与盆地两侧的控盆构造密切相关。对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本区构造控盆的认识。因此,在对盆地构造地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札达盆地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札达盆地的演化明显受盆地两侧边界断裂的控制,札达盆地是在整体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不同块体差异隆升作用的结果。其南侧的控盆断裂为北倾的正断层,北侧的控盆断裂为南倾的逆断层,二者共同形成了南降北升的翘板式断陷盆地运动过程,是喜马拉雅地块在陆内汇聚挤压构造环境中构造应力场调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2.
蒙古科布多省阿拉腾索音博地区地处阿尔泰构造带南缘,由一系列弧盆系及增生杂岩带组成。区内发育一条近东西向辉长岩带,辉长岩15颗锆石分为2类:一类具明显条带韵律环带,一类内部均匀干净,二者均不具核边结构,不含包体,结合高Th/U值(0.46~0.68),确定为典型的基性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17.6±1.6Ma,厘定其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研究对比表明,该辉长岩带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的尾声阶段,是阿尔泰造山运动大背景下区域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3.
四川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孢子化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朱怀诚  刘锋 《地质论评》2016,62(6):1533-1548
本文系统研究了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桂溪组、木耳厂组、观音庙组、关山坡组以及中泥盆统金宝石组的孢子化石,共鉴定孢子41属81种,建立了三个孢子组合带,由下至上分别是:Retusotriletes rotundus—Calamospora panucea(RP)孢子组合、Synorisporites downtoensis—Verrucosisporites scurrus(DS)孢子组合、Densosporites inaequus—Grandispora inculta(Ⅱ)孢子组合。通过与研究较为详细的西欧、北美地区的经典资料,包括老红砂岩大陆、北欧、加拿大等地区,以及国内相关资料的对比,结合特征种的地层分布、重要属种的含量、孢子大小等组合特征,确定RP组合时代为Lochkovian,DS组合时代为Pragian至早Emsian,Ⅱ组合时代为Eifelian中晚期—Givetian早期。这也是首次在金宝石组中发现孢子化石并对其进行研究。另外,通过对孢子直径的统计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古植物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54.
蔡佳任  张均  赵凝力 《地质论评》2016,62(S1):289-290
黔东南虎盆金矿区处于杨子陆块与江南造山带的过渡地带,偏江南造山带一侧,区域性北东向稳江背斜北西翼,是黔东南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长期以来黔东南地区是否存在剪切带构造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卢焕章等,2005;陶平等,2011),直接影响到该地区金矿的找矿工作方向。因此,黔东南地区剪切带构造的厘定对于完善该地区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总结虎盆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宏观构造研究和显微构造研究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技术,首次厘定了虎盆含金剪切带,并探讨其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及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区域成矿作用探讨区域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5.
近十几年,热带印度洋对全球气候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热带印度洋气候态特征、海温海盆一致模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东亚夏季气候的影响方面回顾了这些研究工作,并且对这些研究以及存在的不足做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56.
莫斯霖 《地球化学》1987,(2):184-190
本文重点研究了Co/Ni,Ba/Sr比值在木圭锰矿床中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以及与成矿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富Co,Ba的比值关系和在平面、剖面上的变化,以及与同期活动断裂并与此伴随产生的海底火山活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7.
四川盆地复合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和演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盆山体系研究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四川盆地周缘为造山带所围绕,盆地与造山带存在着耦合关系。系统地分析四川盆地和周缘造山带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结构和演化特征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构造和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造剖面的解释、沉积充填特征和陆源碎屑物源的分析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均以冲断褶皱带相耦合,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提出了"复合盆山体系和亚盆山体系"的概念,并认为四川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组成了一个复合盆山体系,并由多个次一级的亚盆山体系所组成,各亚盆山体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叠加、互相干扰联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盆山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库车坳陷中-新生代物源变化与南天山构造演化的关系,对该坳陷中-新生界砂岩进行了系统取样,应用Dickinson砂岩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其沉积背景和物源变化。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积物源始终为再造山旋回带,自老到新砂岩中不稳定岩屑组份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从三叠系到侏罗系,岩屑组份中沉积岩岩屑含量最高;白垩系中变质岩岩屑增多;新生界特别是新近系,碳酸盐岩岩屑所占的比例很大。岩屑组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天山地区隆升和剥蚀的一个历史过程。随着山脉隆升幅度和剥蚀强度的加大,古生界变质岩和碳酸盐岩逐步接受剥蚀,并在白垩纪以后成为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根据风化指数半定量计算的结果,结合前人古气候的研究成果,早-中三叠世该区沉积物风化程度低,推测此时地形高差较大;在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该区风化程度较高,地形起伏较低;白垩纪是一个转折期,沉积物风化程度由强转变为弱,地形高差在该期也有所增大;古近纪延续了这种趋势。新近纪以后地形高差显著加大,沉积物风化程度明显降低,说明此时南天山的隆升速率和库车坳陷的沉积速率都很快,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很近。  相似文献   
59.
西藏南部聂拉木—定日地区沉积地层记录着侏罗纪被动大陆边缘到白垩纪前陆盆地的盆—山转换演化历史。侏罗纪发育巨大的海侵—海退沉积序列,晚侏罗世喜马拉雅特提斯海底扩张速度明显加快,从0.32 cm/a上升为1.24 cm/a。前陆盆地演化分为早期深水复理石和晚期海相磨拉石两个阶段。前陆早期发育向上急剧加深的深水砂泥质复理石建造、黑色页岩建造和岛弧型火山岩建造沉积;前陆晚期海相磨拉石沉积总体表现为向上变粗、变浅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60.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夹白山一带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