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任战利  祁凯 《地质科学》2018,53(3):959-971
渭北隆起发育多套烃源岩,是寻找油气的重要战略区。对渭北隆起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变化规律及热演化历史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利用大量反射率测试资料及裂变径迹分析资料,确定了研究区不同层位热演化程度及变化规律,在恢复剥蚀厚度及埋藏史的基础上,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结果表明:渭北隆起上三叠统延长组处于生油阶段、石炭—二叠系、奥陶系处于生气阶段,不同层位热演化程度总体上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渭北隆起不同层位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关系为似线型,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末以来经历了大规模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40 Ma以来,研究区整体快速抬升冷却。热演化史研究表明渭北隆起不同层位最高热演化程度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从寒武纪到侏罗纪,地温梯度总体较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古地温梯度最高可达46.0 ℃/km;晚白垩世以来,由于地温梯度降低及地层大规模抬升剥蚀,地层温度明显降低。渭北隆起奥陶系、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天然气生气高峰期、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生油高峰期均在早白垩世,生油、生气高峰期受中生代晚期高地温梯度、构造热事件的控制。新生代以来渭北隆起大规模抬升剥蚀,地层快速抬升冷却,地层温度明显降低,烃源岩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52.
海洋大气化学是一门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交叉的新学科。中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与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同步成长。30多年来,随着南极科学考察的经验积累和数据集成,我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关键过程研究即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氮、硫、磷、铁等的海气交换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碳、氮、硫的海-气循环等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认知和成果,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至今,我国已开展了三十多次南极科学考察,在这些考察中开展了南大洋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探究了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一些关键过程,估算了硫、磷、氮、铁的海气交换通量。随着国家重大计划"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项目实施及后续研究的开展,对全球变化的敏感要素碳、氮、硫、铁在南大洋的源汇特征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等进行了研究,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还对南大洋海冰区碳汇格局演变,DMS、MSA、N_2O、Fe等的海气交换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了新认知。同时,在对上述化学物种的实时走航观测关键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站区大气污染特征分布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解人类活动对站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53.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巨量泥沙入海,并在河口沉积形成黄河水下三角洲。黄土沿黄河流域自西北高原迁移至东部渤海的过程中,其工程性质必然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归纳总结近30年来黄河流域地区黄土研究资料,统计不同区域黄土的物理性质、成分、结构特征、力学性质与动力特性,分析黄土从黄土高原到东部渤海发生的变迁。研究结果显示在迁移入海的过程中黄土的容重、含水量变大,可塑性减弱;主要成分仍为粉粒,但黏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小,于此同时,黄土孔隙也被更好地充填,结构由疏松变紧密,压缩性相应减弱;黄土的抗剪性区域性变化,而抗震性和抗液化强度变大。本研究对深入理解黄土地质灾害机理、科学指导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长期以来,各地质勘探部门积累了大量地质数据,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这些信息,需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探讨了地理元数据的现状和地理元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以及用XML文件存储和关系数据库存储的优缺点等问题;提出用XML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地质元数据,解决地质数据共享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用于管理、使用和发布地质数据的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55.
长江三峡花岗岩林地坡面降雨渗流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大量的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土壤水分的形态和能态,对长江三峡花岗岩林地坡面降雨渗流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试验区当降雨强度大于表层土壤入渗率,即地表产生积水的情况下,长江三峡花岗岩林地坡面优先流在土壤含水量未达到最大毛管持水量时开始产流,早于土壤渗流产流的时间;在降雨强度小于表层土壤入渗率,即地表不产生积水的情况下,土壤渗流产流早于优先流产流;从壤中流产流过程来看,在地表不产生积水的条件下,土壤渗流先于优先流产生;在地表产生积水而土壤水分含量未达到最大毛管持水量的条件下,优先流先于土壤渗流产生。在两种情况下,优先流的峰值都先于土壤渗流。  相似文献   
56.
季节性冻融对土壤水分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龚家栋  祁旭升 《冰川冻土》1997,19(4):328-333
正冻土体冻结缘的水势梯度导致非冻结土中的水分向冻结土体迁移,使融解后的土壤水分含量显著提高。然而,土壤水分增加的数量决定于冻结前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状况。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利用土壤冻融作用对土壤剖面水分的再分布,储水灌溉时间可以提前至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灌溉定额可以降低至60m3/亩,甚至40m3/亩。灌溉后及时地进行地面覆盖保墒措施,可以改善较早灌溉和低定额灌溉条件下在播种期的土壤墒情,显著提高作物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57.
1.引言经典的飑线模型把飑线看成为与风切变垂直,排列成带状的由对流性上升和下沉气流形成的系统(Ludlam,1963).一般地理解,飑线的演变结果取决于上升气流的倾斜方向.压向垂直风切变的倾斜(逆切变倾斜)上升气流,把降水倾泻到下沉气流区,由于蒸发增强了地表冷空气堆;另一方面,顺切变倾斜的上升气流把雨水直接注入低层流入气  相似文献   
58.
1.引言尽管已经进行了一些锋生过程的解析和数值研究工作[参见Gill(1982)的评述文章]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没有得到回答.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涉及到行星边界层(PBL)对锋面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利用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对采用水解法和Sol—Gel法制备的钛柱撑蒙脱石和Ti—PLMs表面的酸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蒙脱石表面主要存在羟基功能基和L酸位,Ti—PLMs表面除了有很强的L酸位,还出现B酸位。水解法和Sol-Gel法制备的Ti—PLMs相比,后者的L酸位较多,而B酸位较少,认为Ti—PLMs表面的酸位,尤其是B酸位,主要来自于层间产生的TiO2柱子。  相似文献   
60.
江南古陆广泛存在着寒武纪的细碧-角斑岩系,它们分别赋存于中元古界、晚元古界及震旦系地层中。这些细碧-角斑岩可以存在于蛇绿岩套剖面的上部,也可以与蛇绿岩套无关,独立出现,且可有同源的花岗岩质岩石伴生。由于它们位于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的接壤部位,因而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板块作用及江南古陆的形成与演化,同时,它们与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