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580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海海域油气勘探已40余载,尚未实现油气突破,其找油前景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邻区油气地化资料,探讨了黄海海域中生界地层生、储、盖特征,特别是白垩系,它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达到较好生油岩标准,并且生、储、盖组合理想,中生界是该区下部油气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52.
蜈蚣藻离体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 C. Ag.)是生长在潮间带或低潮带附近的一种红藻。它生长的繁盛季节是在夏季,因此,夏天到海边常见到蜈蚣藻的枝体或碎段随着波浪或潮流被漂到岸边。这些枝离破碎的藻体在海洋中有无再生能力,能否形成一个新的个体呢?近年来,科学工作者曾对海藻进行了切段再生和组  相似文献   
53.
应用勘探层分析及石油资源专家系统对XH凹陷下第三系勘探目的层的三个勘探层烃资源量作出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凹陷内各勘探层,尤其是渐新统勘探层,烃资源量相当可观。提出在渐新统内的地层圈闭中可进一步作详细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54.
有海洋,我们就有水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实践还告知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开辟淅水源?向大海要水喝,实施海水淡化?是从根本上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的产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5.
中国近海的天然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最新勘探资料,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现状、资源潜力及其区域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及目前比较现实的勘探目标,展示了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6.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是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7.
渤海海域的上第三系油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渤海湾盆地沉积与构造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迁移与演化、烃源岩与储盖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盆地内的勘探现状分析了渤海湾海域上第三系的油气远景。认为盆地内凸起、低凸起以上第三系为主体,伴有东营组和前第三系油气藏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渤海油气勘探最现实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8.
南太平洋委员会(SOPAC)迄今最大的一项海底测量计划已完成。欧洲联盟从分配给南太平洋委员会太平洋海洋资源计划三期的900万斐济元款项中抽出350万斐济元用于执行海底测量计划。最终测量报告和图件已递交给南太平洋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59.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在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  相似文献   
60.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査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坏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査(赵保仁等,1991)。此外,他还指出黄海的强温跃层的形成和转移现象也与潮混合现象密切相关(赵保仁,1989)。因此,研究潮混合现象对阐明发生在黄海的多水文物理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深入了解黄海的潮混合特征,作者把渤海、黄海和东海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了一次精度较高的潮汐、溯流数值计算,在潮汐、潮流的分布方面,揭示了前人尚未阐明的一些特征。本文根据这些数值结果,计算了近最大潮流流速和层化参数,阐明了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潮混合特征及其对降温期黄海冷水团分布变化的影响。此外,还用 Sim pson等人(1981)的能量模式计算了南黄海西部的风、潮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