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宁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列的新认识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5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CCSD—MH,终孔深度5158.0m)位于南苏鲁东海县的毛北地区。锆石微区矿物包体的激光拉曼测试和阴极发光图象分析结果表明,主孔(CCSD—MH)副片麻岩中的锆石显示明显的光学环带,即具有含低压矿物包体的继承性碎屑锆石的核、含标志性超高压矿物柯石英的变质增生幔以及含石英等(或无任何矿物包体)变质退变边。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副片麻岩锆石微区记录了三组具有实际意义的年代学信息。其中锆石核部记录了659~313Ma的继承性碎屑锆石年龄,标志着原岩碎屑锆石来源的复杂性,沉积原岩的形成时代应属于古生代(〈313Ma),  相似文献   
53.
在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双河地区存在一种特殊类型的榴辉岩,该类榴辉岩主要以似层状、条带状以及不规则透镜体赋存于大理岩中。矿物组成主要为石榴石、绿辉石以及少量的金红石、白云石、菱镁矿等。沿石榴石和绿辉石边缘常退变为角闪石+斜长石等,有的岩石完全退变为斜长角闪岩。激光拉曼和阴极发光综合分析表明,该类榴辉岩中的锆石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继承性碎屑锆石和变质锆石。继承性碎屑锆石十分少见,阴极发光图象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即强发光的核和弱发光的边,核部和边部的包体矿物分别为Pl+Ap和Qtz+Pl。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继承性碎屑锆石核部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为2701±15Ma,Th/U比值明显偏高为1.05,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重稀土明显富集,具有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的特点;边部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为1801±12Ma-1753±22Ma,Th/U比值则明显偏低,为0.19-0.22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重稀土相对平坦,具有典型变质锆石的特点。上述特征表明该类继承性碎屑锆石可能来源于太古代的基底,并经历了早元古代变质热事件的改造。新生的变质锆石无论是矿物包体还是阴极发光图象均与继承性碎屑锆石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变质增生锆石具有弱发光的核(阴极发光图象呈灰色)和强发光的边(阴极发光图象呈白色)。核部包体矿物组合为Qtz +Grt+Omp+Phe+Dol+Ap,具有典型石英榴辉岩相矿物组合特征,而边部则保存含柯石英的超高压包体矿物组合Coe+Grt +Omp+Mgs+Arg+Ap,表明该类锆石的核部和边部分别形成于俯冲进变质阶段和超高压变质阶段。另一部分变质增生锆石具有强发光的核(阴极发光图象呈白色)和弱发光的边(阴极发光图象呈黑色)。核部保存的标志性超高压包体矿物组合为Coe+Grt+Omp+Mgs+Arg+Ap,边部则保存Qtz+Cal等退变矿物组合,有的则缺乏矿物包体,表明该类锆石自超高压变质阶段开始生长,并经历了后期退变质作用的改造。从不同微区矿物包体组合的性质及其转变特征可以明显看出,自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到超高压峰期变质阶段存在下列转变反应:Qtz→Coe和Dol→Mgs+Arg;而自超高压峰期变质阶段到后期退变质阶段则存在下列退变反应:Coe→Qtz和Arg→Cal。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含石英榴辉岩相矿物包体的锆石微区记录的206Pb/238U年龄为249-241Ma,加权平均值为244±4Ma,代表了深俯冲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变质年龄;含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包体的锆石微区记录的206Pb/238U年龄为239-231Ma,加权平均值为234±3Ma,代表超高压阶段的峰期变质年龄;而含石英和方解石的退变边记录的206Pb/238U年龄为219-211Ma,加权平均值为216±6Ma,应代表后期折返阶段的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上述两类变质增生锆石微区的Th/U比值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十分相似,Th/U比值变化于0.02- 0.18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重稀土相对平坦,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继承性碎屑锆石,具有典型变质锆石的特点。根据锆石微区矿物包体的化学成分,采用Grt-Omp和Grt-Omp-Phe温压计,结合前人的变质反应实验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榴辉岩的原岩在深俯冲过程的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588-668℃,P=1.7-1.8GPa;超高压峰期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784-849℃,P>5.5GPa;而构造折返过程中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550-720℃,P=0.8~1.4GPa。由此可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的原岩——元古代(部分可能为太古代)的陆壳物质在早三叠纪发生俯冲至55- 60km深处,并经历了石英榴辉岩相变质作用。随后这些变质岩石继续深俯冲至165~175km的地幔深处,于中三叠纪发生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石英榴辉岩相矿物组合转变为超高压榴辉岩相矿物组合。最后这些超高压变质岩石发生构造折返,至晚三叠纪抬升到约30km的中下地壳深度,并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超高压榴辉岩相矿物组合退变为角闪岩相矿物组合。由此推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俯冲和折返速率分别为11-12km Myr-1和7.5-8.1km Myr-1。该项成果不仅确定了大别超高压变质地体的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超高压榴辉岩相峰期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的年代谱系,而且对于重塑大别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快速俯冲-折返的动力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4.
胶东东部地区的基底片麻岩以牟平-海阳断裂为界,两侧在岩性组合和地球化学性质上完全不同,本文认为该断裂应代表苏鲁造山带的西北边界(北段)。断裂西侧岩性包括花岗闪长质、奥长花岗质和花岗质,地球化学上表现为低硅(SiO2:64.16~71.76%)、高铝(Al2O3=15.60-18.51%)、显著的Ba和Sr正异常、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N/YbN=15.77~68.19)和贫重稀土元素(YbN=2.9-4.4)、Eu异常不明显(δEu=0.86~1.02),具典型的太古代高铝TTG岩石组合的特征。而东侧新元古代的基底片麻岩从地球化学上可分为高钾的Ⅰ型花岗质片麻岩和富钠的A型花岗质片麻岩。前者总体表现为富钾(K2O/Na2O比接近或大于1)和亚铝质,强烈亏损Sr、Nb和Ta,轻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强(LaN/SmN=4.21~5.37),而重稀土元素之间几乎无分馏(GdN/YbN:0.78~1.54),负Eu异常较强(δEu=0.47~0.6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的原岩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的Ⅰ型花岗岩类。而后者则以偏碱和富钠(Na2O/K2O=1.06~1.77),高Y(20.4~52.9μg/g)、Zr(218~39μg/g)、Ga(18.8~22.9μg/g)及稀土元素丰度为特征,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强(LaN/YbN=11.30~19.09),弱到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δEu=0.94~0.65),强烈亏损Sr为显著特征,Nb和Ta相对于La也强烈亏损,而Ba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推测Ⅰ型花岗岩是在与俯冲有关的构造环境下,压力0.8~1.0Gpa条件下,由受俯冲板片脱水交代的镁铁质下地壳(26~33km)部分熔融形成的。而A型花岗岩则是在Ⅰ型花岗质岩浆形成后,由脱水的紫苏辉石质残留下地壳在温度大于900℃的条件下再一次部分熔融形成的。相对于Ⅰ型花岗岩,A型花岗岩中可能有更多的大洋岩石圈的组份被卷入。  相似文献   
55.
花敖包特铅锌银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富铅锌富银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天山-兴蒙地槽褶皱系,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花敖包特地区出露岩性主要为花岗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类,属正变质岩类系深成岩体变质成因,岩石片麻理构造发育,石英、斜长石大都经过重结晶作用,长石中以微斜长石和更长石为主,岩石结构构造均匀,局部发育有片麻理褶皱现象[1].  相似文献   
56.
胶南岚山头地区花岗质片麻岩的化学成分表现为SiO2含量普遍高,为68.4%~78.26%,Al2O3含量为11.34%~15.84%,而TiO2、Fe2O3、FeO、MnO和MgO的含量明显偏低,其中Fe2O3为0.69%~2.12%,FeO为0.18%~1.56%,MgO为0.05%~1.53%;岩石明显富含Na2O、K2O强烈贫CaO,其中Na2O K2O的含量为8.32%~10.33%,K2O的含量为3.87%~5.24%,CaO的含量为0.19%~1.27%。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相对平坦,具较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和强烈-中等的负Eu异常。具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的特点,高场强元素Ti、Nb和Ta显示明显负异常,且所有样品均具明显负P异常。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为A型花岗岩,指示其形成于拉张作用下的陆缘火山弧构造环境,原岩可能为新元古代下地壳富钾的变质玄武岩部分熔融而成,形成压力为0.8~1.0GPa,部分熔融程度小于10%。胶南A型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与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陆缘火山活动有关,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苏鲁地区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57.
薛怀民 《岩石学报》2021,37(2):433-461
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可划分为三期:(1)初期阶段形成的侵入岩规模小、分布零星,时代主要介于181~167Ma之间,峰值约为173Ma;(2)早期阶段形成的侵入体出露广泛,以花岗闪长岩为主,时代主要介于153~137Ma之间,峰值约为141Ma;(3)晚期阶段形成的侵入体分布也较广,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时代主要介于135~122Ma之间,峰值约为128Ma。其中早、晚两期的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略有重叠,表明区域岩浆活动的不均衡性和不同步性。三个阶段形成的侵入岩地球化学上各具特色,暗示彼此之间在岩浆源区、岩浆作用过程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既不相同但又具一定的联系。初期和早期阶段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地球化学性质上都兼具埃达克质及岛弧型岩浆岩的特征,但前者普遍具有高且较均一的全岩ε_(Nd)(t)值(接近球粒陨石的值)和锆石ε_(Hf)(t)值,低的~(87)Sr/~(86)Sr初始值,Nd和Hf同位素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相对较小(~1.0Ga),推测其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岛弧环境下注入到地壳底部(底侵)的玄武岩;后者具富集型且变化范围广的Sr、Nd、Hf同位素组成,拥有三期侵入岩中最低的全岩ε_(Nd)(t)值(主要介于-9~-4之间,峰值约为-7)和锆石ε_(Hf)(t)值(主要介于-10~+2之间,峰值约为-6)、最大的Nd和Hf同位素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87)Sr/~(86)Sr初始值较高且变化范围大(介于0.7066~0.7121之间),结合其普遍富铝和低MgO含量的岩石化学特征,指示它们的岩浆源区以壳源为主,且古老的地壳物质(包括经历过表生作用的地壳物质)占了重要比例,推测其岩浆源区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和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岩混合而成的下地壳。晚期阶段形成的侵入岩地球化学上具典型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与早期阶段形成的I/S-型花岗岩类具有密切联系,表现在空间上往往彼此共生,构成复合岩体;时间上有一定的迟后,与构成复合岩体的早期侵入岩间往往有约10Myr的间隔;成因上具密切联系,它们的Nd、Hf同位素组成具可比性,指示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晚期的A-型花岗岩浆可能是早期部分熔融后残余组分再次熔融的产物。但与早期阶段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岩相比,晚期形成的A-型花岗岩的ε_(Nd)(t)和ε_(Hf)(t)值偏高些,Nd和Hf同位素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偏小些,指示其中可能混入了更大比例的新生幔源物质。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生代三期侵入岩的成因机制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构造效应下,陆内持续拉张,且拉张状态随着俯冲板片的后撤和/或俯冲角度的变陡持续加强,先后触发了增厚的地壳底部(新元古代底侵的)玄武岩和下地壳混杂物质(古老地壳物质与新元古代注入产物)的部分熔融。不同层圈相互作用及对岩浆成因的贡献随时间有明显的演化,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由早到晚,部分熔融的压力条件逐渐减小(地壳由加厚到减薄)、新生幔源物质的贡献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58.
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岩带研究进展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目前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岩带研究的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其基本原因 ,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并且指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为深化前人成果、把该火山岩带的研究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59.
苏鲁造山带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成因的Sr-Nd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分布于五莲断裂以北, 动力变形强, 但变质程度弱, 仅达到绿片岩相.岩性以黑云正长花岗质为主, 少数为石英正长质.岩石中Sr同位素初始值的变化范围很广, 从0.697 306~0.753 765, 除了部分是由于源区的不均一或多源不同比例混合外, 岩浆侵位过程中或固结后的次生扰动可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而它们的εNd (750 Ma) 均为负值且变化范围广(-3.1~-24.3), 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从1.7~3.4 Ga, 均显示它们的源区以古老的地壳为主, 但具有多源混合的特征.推测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最可能的成因是太古代的TTG片麻岩(主要是其中的英云闪长质组分) 在压力约0.8 Gpa (相当于~25 km的中下地壳) 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 并混入了不同比例的年轻地幔来源物质.地幔来源物质的加入对于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成因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怀宁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发育的一系列断陷型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盆地内的火山岩主体以高钾和相对富碱为特征,属典型的橄榄玄粗岩系列.但晚期出现玄武质-流纹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盆地内的火山岩均表现出明显富集Rb、Th、U、K等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分别测得怀宁盆地早期彭家口组粗安岩的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9.4±1.6) Ma和(131.6±0.6) Ma,晚期江镇组双峰式火山岩的酸性端元——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2.3±0.7) Ma.区域对比表明,怀宁盆地内火山作用的时间总体与庐枞盆地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火山岩盆地中岩浆活动的时代类似,但火山活动结束的时间要晚于其他盆地约6 Ma.怀宁盆地内的火山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盆地相比具有更宽广的εNd(t)值变化范围和相对更低的εNd(t)值,这与其所处的构造位置紧邻大别造山带,有更多地壳物质的参与有关,显示怀宁火山岩盆地内的岩浆主要来自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但不同程度地混染了古老的下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