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质学   6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西南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组或关岭组下部及底部普遍发育多层凝灰岩。已有研究显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出现了生态环境间歇性恶化和生物迟滞复苏,划分中国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的标志化石还未寻找到,这些问题是否与火山活动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对四川沐川地区河口剖面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下部的凝灰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年龄为(242.5±1.2) Ma(MSWD=0.93,n=22),此年龄结果与国际地层年代表(2020版)建议的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年龄(242 Ma)较为吻合,证实沐川地区雷口坡组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和拉丁期。凝灰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富K2O、MgO,明显负铕异常的特征,其物源可能来自古特提斯洋俯冲作用形成的大陆岩浆弧。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可能是导致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生态环境间歇性恶化和生物迟滞复苏的重要原因,安尼期-拉丁期交替时期发生的火山活动可能影响了生物的演化,故难以寻找到划分中国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的标志化石,加强对中三叠世火山活动的研究,对中国三叠系划分方案、中三叠世地层划分对比及探索三叠纪生物演化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性剖面和地球物理资料等,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可识别出的层序界面有古暴露剥蚀面、不整合界面、河流回春作用面、冲刷侵蚀面、岩性与岩相转换面、上超面、最大湖泛面。在详细讨论各类型界面特征的基础上,将成因划分为:构造运动造山侵蚀不整合界面、升隆侵蚀不整合界面、暴露不整合界面、冲刷侵蚀不整合界面、最大湖泛沉积界面5种类型。  相似文献   
53.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是海相固体钾盐矿的重要靶区。本文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该地区马家沟组中组合(马五~5~马五~(10)亚段)的沉积微相、蒸发岩分布、蒸发岩形成机制和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马家沟组中组合总体为局限台地环境,可进一步划分出潮坪、潮缘滩、外潟湖、内潟湖等沉积微相,各微相沿古隆起呈环带状展布,内潟湖是含钾蒸发岩的主要形成环境;内潟湖沉积具有明显的旋回性,马五~6、马五~8、马五~(10)时期为海退蒸发环境,以蒸发岩和白云岩为主,马五~5、马五~7、马五~9时期为海侵环境,以灰岩为主;海退期,向心浓缩作用形成了大型米脂蒸发盐盆,进一步在"深水成盐"机制下沉积了大量厚层含钾蒸发岩系;岩溶地貌与含钾蒸发岩系分布的关系表明含钾蒸发岩系主体分布于岩溶盆地内幕。印支期岩溶作用的强度和深度分析进一步显示古岩溶作用在岩溶盆地范围内基本未破坏到马家沟组中组合的含钾蒸发岩系,具备了钾盐矿的沉积和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54.
岩浆热液型银矿床主要指与岩浆热液作用相关的独立银矿床和共生银矿床(Ag平均品位一般大于100g/t),它是银最重要的来源。本文对全球80多个典型的大型-超大型岩浆热液型银矿床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将其主要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低硫型、中硫型和高硫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和五元素型四种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占主导,斑岩型和矽卡型数量较少。全球大型-超大型的岩浆热液型银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俯冲带和中亚造山带东段,这些银矿床均位于陆壳基底之上。按照发育地区不同可分为六大银成矿省,即中国兴蒙银成矿省、美国西部盆岭银成矿省、墨西哥西北银成矿省、秘鲁中部银多金属成矿省、玻利维亚银锡成矿省和俄罗斯远东银锡成矿省。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这些银成矿省与大规模酸性-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包括发育大量酸性熔结凝灰岩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或者富锡流纹岩、黄玉流纹岩和石英斑岩等高演化岩浆岩。这些大规模岩浆热液银成矿作用通常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转换相关,比如从挤压到伸展或者伸展到挤压。相对富银的含水大陆下地壳源区、大规模高分异的岩浆作用、银对熔体中共存硫化物和磁铁矿相对弱的相容性、高盐度的流体、成矿流体集中运移的通道和高效的沉淀机制是银大规模成矿的有利控制因素。银矿床的研究工作相对于铜、金矿床远远落后,银成矿省和酸性大火成岩省的内在联系、控制斑岩钼-银/锡-银两种银成矿系统的机制、岩浆演化对银成矿的控制、银矿潜力区的勘查找矿等关键问题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5.
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带是近年来提出的与高度结晶分异、异地深成淡色花岗岩有关的稀有金属战略远景区,目前其金属组合以铍-铌-钽(-锡-钨)为主。秦克章等(2021a)报道了在高喜马拉雅带珠峰地区发现的琼嘉岗锂矿,是喜马拉雅首例具有工业价值的伟晶岩型锂矿。本次研究重点揭示喜马拉雅琼嘉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特征、形成时代和源区特征。琼嘉岗矿区矿石矿物主要为锂辉石、铌铁矿-铌锰矿、少量锡石和绿柱石,特征性长柱状锂辉石主要产于块体微斜长石+锂辉石带和分层细晶岩带内。琼嘉岗锂辉石伟晶岩各结构分带的K/Rb含量较为相似,锂含量从边部细粒钠长石带(~100×10-6)到分层细晶岩带(~1000×10-6),再到块体微斜长石+锂辉石带(>3000×10-6)逐渐升高,而Cs含量逐渐降低。独居石和铌钽铁矿族矿物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琼嘉岗锂辉石伟晶岩形成于新喜马拉雅阶段早期(25~24Ma),与高喜马拉雅地区淡色花岗岩时代相近。矿物化学和独居石Nd同位素结果显示该稀有金属伟晶岩结晶于高度演化的花岗伟晶岩熔体,源区特征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一致。本研究所揭示的琼嘉岗成矿特征、形成时代和源区特征将为高喜马拉雅其它地区找寻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观察及测井资料分析,塔巴庙地区有地表残积相、基岩溶蚀相、洞穴垮塌相、暗河充填相及基岩破裂相 5 种岩溶产物.据暗河充填相可将岩溶作用划分为两个旋回,据水动力特征将岩溶作用分为地表溶蚀带、垂直渗流带、水平径流带及深部溶蚀带 4 个岩溶带,并阐述其岩石学及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层序地层法、印模法及残厚法对研究区岩溶古地貌进行半定量恢复,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 3 种 2 级单元及岩溶台地、孤峰、岩溶坡地、岩溶洼地、溶丘、落水洞和沟槽等 7 种 3 级地貌单元.勘探实践表明,岩溶斜坡及 2 级地貌单元间过渡带有利于储层发育,见气体显示,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57.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在由印支运动主幕所造成的一三叠纪顶部不整合接触面上,早侏罗世沉积特点主要受控于沉积前古地形地貌,因此开展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油气藏关系对于录找侏罗系油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主要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形地貌的恢复研究,进一步对古地貌恢复从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沉积前古地貌对后期油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8.
尼木矿集区位于中新世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中段,由白容矿区、白容西矿区、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冲江斑岩铜钼矿床、厅宫斑岩铜钼矿床组成。前人对其内的岗讲、冲江、厅宫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学研究,然而对白容和白容西新区的研究还鲜有涉及。白容-白容西矿区为白容矿区和白容西矿区的统称,由于矿区内矿化分散、岩浆岩类型复杂,无明显中心式蚀变分带、无典型的成矿斑岩体,"白容-白容西矿区的岩浆-热液-矿化中心在哪里"成为了制约生产和科研工作进一步开展的最大问题。本文就这一关键问题展开了详细研究,基于详细的地表观察、钻孔岩芯编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成岩成矿年代学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白容-白容西矿区属于同一个斑岩系统;(2)矿区岩浆侵位序列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英安斑岩、煌斑岩,其中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有关,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 9±0. 2Ma和13. 8±0. 2Ma,英安斑岩和煌斑岩破坏矿体,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 6±0. 4Ma和11. 1±0. 2Ma,矿体的单点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在13. 35±0. 19Ma至13. 82±0. 20Ma之间;(3)岩浆-热液-矿化中心在白容-白容西矿区中部区域,尚未被钻孔控制;(4)当前的钻探工程仅揭露了斑岩系统的顶部,钻孔中主要揭露的是泥化带,但少量深部钻孔中揭示的高温脉系,暗示着蚀变和矿化"有根"并且往深部延伸。综上所述,白容-白容西是一个完整的斑岩系统的顶部,有着清晰的岩浆-热液-矿化中心,深部有着巨大潜力。从而为寻找岩浆-热液-矿化中心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进一步的矿床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宏观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新的钻井、测井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为例,运用沉积学的方法详细阐述了研究区目的层位的沉积体系,以及重点沉积微相的发育特征。延安组自下而上由河流沉积体系逐渐过渡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微相主要发育有河流体系的心滩、边滩、河漫滩和岸后沼泽,以及三角洲体系的分流河道、洪泛平原和平原沼泽等。另对研究区延安组的聚煤特征给予了分析,并从构造、环境、气候及古地形等方面讨论了该区的成煤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0.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是当前的油气勘探热点。当前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构造区的潜在碳酸盐岩储层及圈闭仍认识不清,阻碍了勘探目标优选。本文通过构造-沉积分异特征分析,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的构造-沉积分异演化过程及其后期构造改造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受中央古隆起和陆表海环境的控制,盆地南缘以发育镶边礁滩相储层为特征,西缘以发育层状弱镶边礁滩储层为特征,内克拉通则以局限的台地潮坪白云岩储层为特征;三个不同构造-沉积分异区的碳酸盐岩建造都具备成藏条件,但遭受的构造形变具有显著差异,可分为西缘压性构造区、南缘张性构造区和内克拉通稳定构造区;西缘陆内前陆盆地的破碎褶皱带的有利圈闭包括逆掩断层遮挡圈闭和向斜中的次级背斜圈闭;南缘受渭北地堑影响形成的张性构造带发育基底潜山相关圈闭;内克拉通的伊陕斜坡带为一长期保持构造稳定的弱改造的大型单斜构造,以发育岩性圈闭型为特征,岩性圈闭的沉积相分布主要受陆表海旋转潮汐流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