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水滴冻结实验测量降水物中的冻结核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中介绍了一套新研制的均匀水滴冻结实验装置 ,实验水滴与周围环境同步冷却 ,其温度梯度很小 ,可控制降温速率 ,并能自动记录冻结事件 ,从而提高了实验的精度。用此装置对北京地区 1995年底至 1998年出现的各类降水样品进行了实验 ,由水滴冻结温度谱推算了降水的冻结核浓度 温度谱 ,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2.
1.引言一个名为“云物理学与化学的实验室研究和设备的前景”的技术研讨会1985年3月20—22日在博尔德举行。会议由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环境研究院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共同举办。研讨会的起因是由于认识到实验室研究作为云的外场研究与模式研究的基础性支持的必要性;也由于这样一种看法,即在过去20年中,这种室内研究已衰落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致对发生在大气中很多过程的了解的科学进程正在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53.
用冷台冻滴和2m3云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中可溶性物质对冰核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般云中观测到的可溶性盐类气溶胶(如NaCl、(NH4)2SO4等)在温度高于-18℃时不易成为冰核。而高浓度的可溶性铵盐(如(NH4)2SO4,NHCl等)则能显著提高AgI的成冰温度。(NH4)2SO4能使AgI成冰晶数在-10℃提高2个量级,-6℃提高约1个量级。该结果对人工催化技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о???????????????????????????????????????μ?????????????????????????????????550 m×875 m????????????????????????????????????????????????????????????????N20°??22°E????????????и???????????????F1????SE???ζ???F2????NW?????????????????F1????????ζ???F2?£???????ζ???F2???F1?????????????????????????????????????????????????????F??1??F??2??????????????????????????????????????????????????????С??????????780??800 mF2????鲢??F1???????  相似文献   
55.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龙门山构造带的汶川MS8.0大地震是映秀-北川断裂突发错动的结果。此次地震不但使NE向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发生了地表破裂,而且,在成都平原区的什邡、绵竹等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裂缝、公路拱曲以及带状的喷砂冒水现象。此项探测研究以出现在什邡市师古镇附近的疑似地震地表破裂带为切入点,通过采用可控震源以及高精度的浅层地震反射勘探方法,获得了深度15~800m范围内高分辨率的地下结构和构造图像。结果表明,在地表破裂之下存在向平原区逆冲的隐伏断层和反向的逆冲断层,地震过程中隐伏逆断层的活动可能是近地表地层出现褶皱变形和地表破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探测区域结构以及在内陆水体进行水陆联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2015年在安徽铜陵完成了长江航道走航激发、陆地接收反射波的“地学长江计划”铜陵段试验。本文从试验观测系统、共中心点分布、覆盖次数以及单炮数据属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大容量气枪震源陆地反射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 大容量气枪震源在内陆水体激发能够用于地壳结构的探测;② 在水陆联测勘探中,根据目标层段合理设计反射角,能够有效地解决小炮检距反射角不足、大炮检距能量弱的问题;③ 在进行弯线数据采集时,需要对观测系统进行设计,以提高共中心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④ 根据气枪震源容量的大小,进行最大、最小炮检距设计,是确保面元成像速度分析精度和面元炮检距属性分布合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7.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数据的面波与初至波信息,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法(MASW)得到浅部横波速度结构,再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纵波速度结构,进而得到纵横波速度比与泊松比数据。结合反射波叠加剖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浅部地层进行综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浅部反射资料的缺失,对确定浅部断层的位置及性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利用反射地震剖面处理过程中获取的叠加速度得到庐枞(庐江-枞阳)矿集区地壳浅部的速度结构剖面,为研究庐枞矿集区近地表-上地壳的结构提供了新依据。地震剖面综合研究表明:郯庐断裂、罗河-缺口断裂、长江断裂是庐枞地区的3条重要的断裂,断裂深部均表现为低速异常。罗河-缺口断裂、长江断裂的发育深度和规模均不及郯庐断裂。火山岩出露地区表现为地震波速高和反射波组凌乱的特征;新生代沉积地层则表现为波速低和反射波组连续的地球物理特征。罗河矿区位于强、弱反射转换区,同时也是低、高速体的转换区。  相似文献   
59.
利用反射地震剖面处理过程中获取的叠加速度得到庐枞(庐江-枞阳)矿集区地壳浅部的速度结构剖面,为研究庐枞矿集区近地表-上地壳的结构提供了新依据。地震剖面综合研究表明:郯庐断裂、罗河-缺口断裂、长江断裂是庐枞地区的3条重要的断裂,断裂深部均表现为低速异常。罗河-缺口断裂、长江断裂的发育深度和规模均不及郯庐断裂。火山岩出露地区表现为地震波速高和反射波组凌乱的特征;新生代沉积地层则表现为波速低和反射波组连续的地球物理特征。罗河矿区位于强、弱反射转换区,同时也是低、高速体的转换区。  相似文献   
60.
The long baseline (LBL) system is widely used to locate and track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AUV) through acoustic communication.Three important issues are presented here in LBL system application with AUV.Those issues which regard the normal acoust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LBL system and AUV are the depth of towed array,the length of beacon cable,and the effective area of the AUV.The first issue is the key of the LBL system,which ensures the norm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owed array and beacons.The second issue which impacts the norm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UV to beacons in available range should be considered after the first one has been settled.Then the last issue determines the safe work area of the AUV.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DE) algorithm of ray is deduced from Snell′s law.The ODE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obtain sound rays from sound source to receiver.These problems are solved by the judgment that whether rays pinging from a sound source arrives at a receiver.The sea trial shows that these methods have much validity and practic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