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2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雅布赖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西部,该地区广泛出露中酸性岩浆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雅布赖山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早中二叠世,其中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80±1 Ma,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86±1 Ma,英安岩年龄为275±2 Ma,英云闪长岩年龄为272±1 Ma。正长花岗岩个别锆石的εHf(t)值为正值,大多数低于0[εHf(t)=-5.8~+1.8],暗示其可能起源于新生地壳物质或形成过程中有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花岗闪长岩[εHf(t)=-13.0~-8.1]、英云闪长岩[εHf(t)=-10.1~-3.3]和英安岩[εHf(t)=-15.2~-4.9]中锆石的εHf(t)值均低于0,表明这些岩浆岩的源区主要为古老的地壳物质,这与典型的古老陆块上发育的酸性岩浆岩一致。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都显示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并具有微弱-中等的Eu负异常;而英云闪长岩则具有一定程度的Eu正异常,且相比前两者具有较高的Sr/Y值(300)。排除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围岩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中上地壳酸性侵入岩的结晶分异作用难以形成如此高的Sr/Y值,因而英云闪长岩高Sr/Y值特征可能是源区特征的反映。因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均不能显著影响Sr/Y值,所以造成英云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其源区较深而存在石榴子石残留。结合前人研究,雅布赖山地区及其以东的诺尔公-狼山一带以及华北克拉通北缘广泛分布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形成了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岩浆岩带。其中,雅布赖山二叠纪岩浆岩可能形成于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和雅布赖-诺尔公-红古尔玉林构造带拼合的碰撞或碰撞后环境。  相似文献   
52.
北祁连造山带—阿拉善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 其地壳结构记录了早古生代以来祁连山、河西走廊盆地、合黎山及相邻盆地之间的盆山演化历史及耦合关系, 对其地壳浅层速度结构的探测有助于揭示该区浅层地壳结构及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本文利用北祁连—阿拉善南缘225 km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的初至波(Pg震相)数据, 通过层析成像反演方法, 获得了沿线2 km以浅的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 酒东盆地的沉积盖层厚度最大可达2 km, 盆地深度的南北差异可能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造山带间的挤压作用相关; 民乐盆地的平均深度为1.5 km, 该盆地内的速度等值线弯曲形态反映了盆地在新生代之后不同的抬升和剥蚀速率; 银额盆地的沉积厚度至少在1.5 km左右, 且盆地内沉积地层产状较为平缓; 榆木山构造带南北两侧的酒东盆地与民乐盆地虽然地表高程相差近1 km, 但具有近乎相同的速度结构和沉积厚度, 推断榆木山构造带的隆升与其南北两侧的两个断层背冲作用有关; 此外, 反演得到的P波速度结构揭示了沿线发育的多条断裂和块体边界位置, 为讨论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扩展与阿拉善地块挤压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3.
阿拉善地块北缘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发育有广阔的伸展盆地体系,其形成可能与陆内伸展作用有关。本文首次在阿拉善地块西北缘北大山陶来地区识别出一套晚侏罗世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对其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从而为该地区陆内伸展提供岩浆作用方面的证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北大山陶来地区角闪辉长岩形成时代为155.7±4.6Ma(MSWD=1.5),即晚侏罗世。角闪辉长岩显示出高铝基性岩的地化特征,如低SiO 2(48.0%~52.5%),高Al 2O 3(15.3%~18.2%)、MgO(8.78%~10.6%)和CaO(12.8%~16.7%)。此外,它们还显示出高的Mg#(72~82)、Cr(295×10^(-6)~960×10^(-6))和Ni(97.4×10^(-6)~186×10^(-6)),N-MORB型和平坦的HREE配分形式、Eu正异常,较高的Nb/La比值,这些都表明其可能为软流圈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原始岩浆与壳幔过渡带中含斜长石堆晶岩相互作用后分离结晶的产物。富铝和富钙源区以及岩浆中高的水含量抑制斜长石早期成核与生长共同控制了高铝角闪辉长岩的形成。辉长岩表现出N-MORB型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板内成因岩浆锆石特征(高Nb/Hf及低Hf/Th、Th/Nb),均揭示了阿拉善西北缘陶来地区晚侏罗世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是板内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在古亚洲洋最终碰撞闭合后伸展基础上,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与古太平洋俯冲后撤叠加作用引发了岩石圈伸展,并沿中亚造山带南缘多个古生代缝合带产出了194~124Ma多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呼口塞勒铜矿床Ⅱ号矿体100线剖面原生叠加晕特征,结果表明,100线剖面+1 308~1 141m标高的轴向分带序列(由上到下)为W-Ni-As-Pb-Mo-Cu-Co-Au-Zn,有明显的相互叠置特征,地球化学参数在中段逐渐减小,可以确定矿体是多个成矿阶段叠加形成的。2个主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部分叠加,矿体上部经过较强的剥蚀,但还有一定的延深。此次原生叠加晕的研究为下一步钻探施工提供了依据,明确了在该区继续进行原生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5.
2012年1月5日,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隆重召开了新年座谈会。协会会长元重举、多位副会长及内蒙古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共20多人参加了座谈。元重举在会上说,内蒙古的观赏石宝玉石资源丰富,其中阿拉善的大漠石、沙漠漆、葡萄玛瑙和巴林右旗的巴林石、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阿拉善碱泉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阿拉善西部碱泉子金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分析,并分析了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发育程度不太好,且粒度偏小,包裹体大小多为2.0~8.0μm,包裹体类型有气液二相盐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含CO2三相包裹体(Ⅱ型),且以前者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2.5~308.6℃,平均249.1℃;盐度为2.07%~9.21%,平均6.03%;成矿流体的密度为0.65~0.93g/cm3,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范畴;压力平均值为21.86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平均值为2.19km,属于中浅深度范畴。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和岩浆水,并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水-岩反应、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碱泉子金矿金在容矿空间中卸载并富集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朱成英  陈玲  崔勇 《内陆地震》2006,20(4):342-352
选取距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300 km范围内的3次5级地震,400 km内的3次6级地震,约600 km内1次7级地震、1次6级强震群作为震例资料,分析了这些地震前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对于5级地震,50.0%测项出现前兆异常,水化学、水动态异常各占50.0%。这些异常的58.3%表现为中期异常,41.7%表现为短期异常,无单独临震异常,也无叠加临震异常。异常变化幅度大而明显,且以趋势性上升或下降为主。硅酸和硫酸根在同一地震前异常时间与异常形态相似。②对于6级地震,33.3%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其中水化学异常占38.9%,水动态异常占16.7%。出现的异常57.1%为中期异常,28.6%为短期异常,14.3%为临震异常。异常形态多为脉冲突跳,而仅有少数为趋势性高值异常。各异常项目之间有一定的同步性。③对于7级地震或6级强震群,37.5%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出现的异常83.3%为中期异常,16.7%为短期异常。异常幅度大而明显,异常形态以单值突跳或趋势性为主。  相似文献   
58.
哈萨克斯坦扎尔干特-阿拉善30号井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哈萨克斯坦扎尔干特阿拉善30号井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对其15年来的交换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震中距为300 km、400 km范围内,5级、6级地震的异常项目比例分别可达55.6%、61.1%,而7级大震(或6级震群)远兆的异常比例仅为16.7%。且在异常时间、异常形态上,5级、6级和7级地震(或6级震群)各有其特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59.
论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振法 《物探与化探》1998,22(5):384-393,383
地质、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磁场特征和古地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敦煌陆块是具有完整、统一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的刚性块体。它的西界位于若羌—星星峡断裂;东界位于贺兰山;南缘楔入青藏高原之下;北缘插入兴蒙古生代褶皱系之下,范围颇大(91°E~106°E,38°N~42°N)。阿拉善—敦煌陆块是华北地台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阻挡了印度板块挤压主应力的向北传递,而且把塔里木地台和华北地台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更加巨大的中华地台。  相似文献   
60.
1960-2017年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阿拉善高原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式计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分析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阿拉善高原C值为15.0~160.0,平均为67.7。② 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拐子湖分别向东南、西南减小;拐子湖站高达156.1,而阿拉善高原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南缘C值为20~30;西南部合黎山一带C值下降至30~35。③ 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春季和夏季的C值之和约占全年的62.6%。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表明,风蚀气候侵蚀力在1990年发生突变。拐子湖站年C值增加趋势显著,其余各站年C值均显著下降。风速是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决定性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