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太白县黄柏塬一带出露新太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块体,为一套变质杂岩,具孔兹岩建造特征,并伴有古老变质侵入体(U-Ph2365±1Ma)岩块。该变质杂岩是从前人所划的泥盆纪地层中解体出来的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改造、变质级达角闪岩相的基底岩系。其与上覆盖层—泥盆纪地层为剥离断层(动力滑脱变质变形带)接触。该变质杂岩的厘定为研究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地壳组成、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32.
洋中脊速度结构是揭示大洋岩石圈演化过程的重要约束.为探讨不同扩张速率下洋中脊的洋壳速度结构特征,挑选了全球152处快速(全扩张速率 90mm·a-1)、慢速(全扩张速率20~50mm·a-1)和超慢速(全扩张速率20mm·a-1)扩张洋中脊和非洋中脊的洋壳1-D地震波速度结构剖面,通过筛选统计、求取平均值等方法对分类的洋壳1-D速度结构进行对比研究,获得了不同扩张速率下洋中脊洋壳速度结构差异以及洋中脊与非洋中脊洋壳速度结构差异的新认识:(1)快速、慢速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平均正常洋壳厚度分别为6.4km、7.2km和5.3km,其中洋壳层2的厚度基本相似,洋壳厚度差异主要源自洋壳层3;其洋壳厚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9~8.1km、4.6~8.7km和4.2~10.2km,随着洋中脊扩张速率减小,洋壳厚度的变化范围逐渐增大;(2)快速扩张洋中脊的洋壳速度大于慢速和超慢速,可能与快速扩张脊洋壳生成过程中深部高密度岩浆上涌比较充足有关;(3)非洋中脊(10Ma)的洋壳比洋中脊(10Ma)的洋壳厚~0.3km,表明洋壳厚度与洋壳年龄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3.
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岩浆的集中供给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岩浆扩张段(NVR)与相邻的非转换断层不连续带(NTD)地壳结构的差异,而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离轴与沿轴地壳结构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揭示岩浆集中供给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选取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区2010年海底地震仪深部探测中平行于洋中脊距轴部偏北约10 km的离轴测线d0d10,使用射线追踪正演和反演的方法,得到了NVR和NTD北侧离轴区域的地壳及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并与轴部速度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NTD北侧离轴区域的地壳厚度约5.2 km,其厚度明显大于轴部NTD下方地壳厚度(~3.2 km),由此推测洋脊轴部NTD区域形成的地壳在不断减薄;(2)NVR北侧离轴区域的地壳厚度约7.0 km,其厚度亦大于轴部NVR地壳厚度(~5.8 km),表明在洋中脊演化过程中洋脊轴区域的岩浆供给在不断减少,其活动性在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534.
两次大震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976年松潘7.1级和唐山7.8级地震的地电阻率变化及各向异性特征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从理论上作了一定程度的解释。结果表明,震前地电阻率变化的各向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各向异性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不同台站的方位性差异:二是同台不同测向的差异。这种各向异性主要外观因素是台站的震中距、方位、测向、介质的力学因素和地震本身的机制;内在因素主要是原生裂隙的膨胀、闭合和排列、新生裂隙或破裂的发育、贯通、排列受应力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5.
详细推导了弹性场的Eshelby椭球包体理论,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裂隙等效弹性模量的一阶近似式(Hudson公式)。目的有二,一是填补国内献中有关该方面研究的空白;二是阐明有关公式的来龙去脉及物理意义,便于正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