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07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81.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展现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中国乃至全球开展古老层系海相页岩气勘探研究的重要领域。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对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可有效预测富有机质发育层段,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本文以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选取金石103井,通过岩心精细描述和高精度薄片分析,将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划分为磷质岩、弱纹层硅质泥岩、硅质粉砂质泥岩、变形层理泥质粉砂岩、块状硅质粉砂岩、暗纹层粉砂质泥岩、透镜状粒序泥质粉砂岩、波状纹层泥质粉砂岩、贫纹层粉砂质泥岩、富纹层泥质粉砂岩和钙质胶结硅质粉砂岩等11种岩相类型,并以此为基础识别了混积潮坪、泥质深水陆棚、砂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浅水陆棚和砂泥质浅水陆棚5类沉积相;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识别出了3个三级层序界面,包括震旦系-寒武系不整合面SB1、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岩性突变面SB2和岩性组合转换面SB3。根据岩相叠加样式及沉积构造定量统计,在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中划分了35个准层序、14个准层序组,总结了由潮汐流控主导的“磷质颗粒灰岩+磷质-钙质砂岩+钙质...  相似文献   
582.
扇三角洲沉积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为了阐明扇三角洲储层的岩相与构型特征,定量表征构型单元的几何属性,明确构型分布规律,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和野外剖面观察技术,采用露头实测、精细构型解释等方法,对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湖现代点物源扇三角洲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16种岩相类型、8种垂向序列和8种构型单元。点物源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主水道(MCH)、分支辫状水道(DCH)、片状洪流沉积(SF)、辫流坝(CB)、洪漫沉积(OF)、水下分流河道(UCH)、河口坝(RMB)以及间湾/席状砂(SS)共计8种典型构型单元,以分支辫状水道和辫流坝构型单元为主。分支辫状水道构型单元厚度1.5~2.0 m,宽厚比30~70。辫流坝厚度2.0~3.0 m,宽厚比50~70。同一沉积时期,点物源扇三角洲发育5种基本构型单元组合,分别为SF-MCH-SF、OF-DCH-CB-DCH-OF、SS-UCH-RMB-UCHSS、SS-RMB-SS和SS-UCH-SS。不同沉积时期的构型单元分布表现为4种基本组合类型在横向上的重复和垂向上的叠加。  相似文献   
583.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延长期盆地属性,本文以马家滩地区9口探井为基础,通过对构造沉降曲线进行分析,结合盆地沉降曲线正演模拟,将马家滩地区沉降划分为9个阶段,认为延长期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应处于弱伸展环境,其中长10段—长8段沉积时期应为岩石圈热冷却作用早期引起的快速沉降阶段,长7段—长1段沉积时期为热冷却作用中后期引起的缓慢沉降,盆地属性应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584.
呼图壁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的北部,属于天山向准噶尔盆地下方逆冲带的最前缘。基于全新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本文揭示了呼图壁背斜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的特点,背斜发育双层滑脱的构造形态,浅层主要以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的石膏质泥岩为滑脱面,与上覆的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产生滑脱背斜;深层主要以侏罗系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的煤层为区域性的滑脱面,产生侏罗系和上覆地层的断背斜构造,深浅层滑脱叠置,总缩短量达1 210 m。受二叠系隆凹构造格局的影响,石炭—二叠系古凸起对新生界的变形具有定形、定位的作用。利用ADS法定量分析和研究表明呼图壁背斜的形成经历了前期弱挤压构造运动,发育时间在新近纪,约23 Ma,后期为强烈的挤压构造运动,时间在7 Ma左右,呼图壁背斜的发育与南缘天山的期次隆起具有很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585.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滑移距小、变形弱、埋深大,其成因机制一直以来是构造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新资料,开展了顺北及邻区系统编图和走滑断裂精细解析工作,对比解剖和明确了顺北东区和顺北西区走滑断裂体系的差异发育特征及活动规律,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顺北东区发育约NE30°走向近平行主次级走滑断裂体系,深部主干走滑断裂变形强于次级走滑断裂且自西向东挤压程度增强,上覆雁列断层活动整体呈现自西向东增强的变化;顺北西区走滑断裂体系南北差异明显,北部以一组由塔北隆起向南延伸减弱的NW向断裂体系发育为主,南部以一组数量多、密度大、多期活动的约NE15°走向断裂发育为主。顺北地区走滑断裂体系“南北分区展布、东西差异活动、多段拼接生长”的发育特征,揭示其由多套形成于不同区域应力场下的走滑断裂体系分区差异展布并向腹部延伸对接而成,推测这与晚奥陶世盆缘受到多方向挤压的构造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586.
吕梁地区汉高山群作为华北克拉通内第一套沉积盖层,其构造演化历程的研究对华北克拉通内中元古代裂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选择吕梁地区临县东部汉高山地区的一条剖面,通过2D-Move模拟软件对该区内汉高山群及其同沉积的方山断裂进行反演与正演模拟。结果显示:该区在中元古代早期为一断陷盆地,随吕梁隆起的抬升,中寒武统海相沉积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汉高山群之上,在经历中生代构造反转后,方山断裂反向活化为逆断层,吕梁汉高山地区转变为挤压环境下的陆内造山带,汉高山群逐渐被抬升至地表后继而被剥蚀形成现今构造格局,表现了华北克拉通中部吕梁地区多期改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7.
【意义】源—汇系统研究是当今沉积地质学关注热点,其重建对理解区域构造、气候、海(湖)平面升降、物源供给、搬运通道和分散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与规模性砂体预测均具有重要作用。【进展】源—汇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尺度、成因机制、级次等要素进行分类,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源体系、搬运通道及沉积体系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涉及碎屑矿物年代学定量示踪、源区地貌重建与定量古地貌分析、地貌比例关系分析、沉积物通量定量估算和地层正演模拟综合表征等;源—汇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定量的收支平衡关系,基于收支平衡模型可预测砂体规模和有利储层分布。沙垒田地区源—汇系统研究表明,均一母岩组成与边界条件约束下汇水高差和汇水面积较大以及地形坡度较陡通常对应形成规模和厚度较大的扇体。【结论与展望】未来源—汇系统研究应加强基于盆地类型和成因的源—汇系统类型和级次划分,加强源—汇系统参数定量研究,不断提高深时源—汇系统要素表征精度,建立具有预测功能的深时源—汇系统要素耦合模型,有效预测砂体时空分布,不断实现多学科与多方法交叉融合,建立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源—汇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588.
四川盆地中部高陡断裂发育,作为沟通多层系源、储、盖层的核心断层网络,对其构造变形特征的准确理解是认识其油气地质意义的关键,也是准确厘定其断裂性质的基础。本研究利用高精度三维连片资料,通过精细的层面、剖面综合构造解析,对川中地区高陡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准确厘定,对其断裂性质展开了深入探讨,得出如下结论:1)川中地区的高陡断裂,不论NWW-SEE向(或近E-W向)还是NE-SW向,不论Ⅰ级、Ⅱ级还是Ⅲ级,均具有显著的伸展变形分量。在剖面上,这些断裂产状陡直,呈板状斜列分布,具有正断层的一系列变形特征。2)证实川中地区的FI5、FI6、FI7、FI8、FI9及FNE01等主要断裂带存在走滑变形,且剪切变形机制均为右旋剪切。3)明确川中地区的大部分高陡断裂是加里东—海西早期发育并定型,部分在海西晚期—印支期复活的“右行张扭走滑断裂”。  相似文献   
589.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煤层气产地,其较为复杂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为陆表海背景下聚煤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对象。以鄂尔多斯东部晚古生代沉积为例,建立统一标准的层序地层格架,并且提出对应的层序叠置样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陆表海聚煤规律,揭示不同层系间聚煤范围的差异,厘清垂向上的层序叠加样式和平面含煤沉积体展布规律之间的关系。从井—震精细解释出发,定量刻画出不同平面范围内沉积物供给量(S)与可容纳空间变化量(A)。最终归纳出三种短期层序的叠加演化样式:持续进积型层序,持续暴露型层序,沉积转化型层序。其中,持续进积型层序主要发育中厚煤层,受地形影响较大;持续暴露型层序发育煤层较薄,分布范围有限;沉积转化型层序,沉积供给方向不断变化,导致泥炭局部聚集为厚煤层,但是平面发育范围有限。针对上述三种层序样式,结合成煤环境确定对应主控因素,提出持续进积型层序与持续暴露型层序主要受控于可容纳空间变化,而沉积转化型层序受控于沉积供给速率影响。  相似文献   
590.
以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曲线等多种资料,将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定性识别与小波变换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层序单元定量划分,共划分出长期层序5个、中期层序13个、短期层序53个及超短期层序256个;基于超短期旋回绘制Fischer图解,结果显示三叠系相对湖平面呈现湖退到湖侵的过程,在SQ4时期湖平面上升至最高点,内部次一级的湖侵湖退过程与长期旋回相互对应。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随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沉积相带呈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近端、远端与滨浅湖沉积交替演变的特征。笔者研究弄清了英买力地区三叠系湖平面升降规律及其与沉积相带的演化关系,为后续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