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591.
甘肃阳山金矿安坝矿段土壤中金的相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阳山金矿安坝矿段土壤样品中,分离提取金的8种化学相态(硫化物结合态、游离态、有机质结合态、水溶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相金含量,并查明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坝矿段上覆土壤中,金主要以游离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3种形式存在,分别占总量的3.3%~75.9%,0~37%,3.3%~26%。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10-9,30.5×10-9,25.3×10-9。土壤中游离态金相对含量的峰值和活动态金相对含量的谷值均出现在矿体上方,指示着已知金矿体的赋存部位。因此,可利用游离态金或活动态金作为类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指标。  相似文献   
592.
区域耕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调查是明确全球土壤碳储量和认识土壤碳循环的重要任务。利用甘肃省1980s、2000s、2020s等3个时期的耕层土壤调查数据,通过计算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估算了甘肃省耕层有机碳储量。结果显示:(1)1980s、2000s、2020s甘肃省耕层SOC储量分别为97.68、109.14、123.13 Tg,近40年固碳总量约为25.45 Tg,固碳速率为0.012±0.01 kg·m-2·a-1,说明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有利于研究区耕地土壤长期固碳;40年间河西绿洲灌区、黄土高原区和陇南山地区耕层SOC储量呈增加趋势,甘南高原呈下降趋势。(2)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黄棕壤固碳速率最大,栗钙土最小。(3)近40年间甘肃省耕层SOC储量总体呈递增趋势,化肥、有机肥施用量以及秸秆还田量的持续增加,提高了作物归还量,进而增加了耕层有机物质含量,最终促进了耕层SOC的累积。  相似文献   
59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甘肃省135处省级爱国教育基地和16处非省级爱国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均衡度等.结果 表明,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陇东、陇南地区;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邻近指数为0.42,地理集中指数为29.67,基尼系数为0.95,表明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呈非均衡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594.
1993年5月5日甘肃等地特大沙尘暴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1小时间隔的 GMS-4数字展宽红外资料和部分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3年5月5日下午至夜间发生在甘肃、宁夏等省(区)部分地区罕见特大沙尘暴的形成原因。结果指出,这场沙尘暴主要由冷锋前部的一次飑线活动造成的。飑线的形成,是冷锋强迫出的小对流单体群和冷锋云系分裂出的云区合并及与中纬度地区短波槽云系相互作用的结果,飑线的强烈发展,则是飑线云系、中纬度短波槽和孟加拉湾强热带风暴登陆后向北伸展云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局地性强烈增温共同造成的。飑线的移动大体与700—500hPa 间的平均气流方向一致。最后对此飑线的可预报性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5.
文章介绍了甘肃龙首山地区绿草泉沟磷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等,对该地区的含磷岩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绿草泉沟磷矿赋存于震旦系草大板组底部碎屑岩中,呈层状展布于复式背斜两翼;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磷矿体17条,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长度40~1840m,厚度1.08~7.01m,控制矿体斜深为40~240m,品位w(P_2O_5)=12.04%~24.08%;矿石自然类型属砂质磷块岩,工业类型为硅质型磷矿。通过矿床地质特征、沉积环境分析,认为绿草泉沟磷矿属沉积-变质型磷矿床。  相似文献   
596.
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缘为我国构造域复合叠加部位,成矿条件优越,甘肃塔-尕地区大河坝组为重要的金含矿层位,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判别沉积物源、构造环境和分析成矿远景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大河坝组砂岩岩石全分析样品、基岩光谱样品并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比值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均具有典型壳源成因特征,w(Al_2O_3)/w(TiO_2)和w(Cr)/w(Zr)值指示成岩物质来源于长英质源区,综合La/Th-Hf图解确定其物源来自上地壳中的长英质岩石;从TiO_2-(Fe_2O_3+MgO)、(K_2O+Na_2O)-SiO_2和Th-Co-Zr/10构造判别图解中判定其沉积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基岩光谱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塔-尕地区大河坝组地层在提供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存在优势,且较好的地层渗透性有利于成矿物质富集,综合判定该地层具有良好的金矿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597.
在综合阐述甘肃省自然地理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完成的614组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测试分析数据(包括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矿泉水界限指标、矿泉水限量指标和污染指标),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系统分析归纳总结了甘肃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分布及产出特征。结果表明,省内饮用天然矿泉水基本类型主要有锶型、偏硅酸型、锂型、碘型、锌型和硒型矿泉水六类,具备1项或1项以上的界限含量指标达到标准的水点共有417处,其中锶型(含复合型)矿泉水411处,是甘肃省的主要矿泉水类型,其余类型的矿泉水仅零星出现;按产出的地貌单元分析,锶型矿泉水产出率由多到少依次分布于河西走廊(82.2%)、陇东黄土高原(80.2%)、甘南高原(67.2%)、北山区(61.5%)、祁连山—阿尔金山区(59.7%)、陇西黄土高原(53.5%)、陇南山地(19.6%);按不同类型地下水及地表水中锶含量达标率分析,白垩系、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最高(平均85.4%),其次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断裂破碎带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平均53.2%),地表水最低(平均32.7%)。新近系—白垩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中锶元素最易富集。研究结果对甘肃省矿泉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98.
本文研究了甘肃省矿产资源及矿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认为本省成矿背景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指出镍金等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石油、煤炭等能源矿产具有资源分布集中、储量丰富、品质良好,伴生矿产较多、综合利用程度高及易于开发等特点;论证了本省矿业具有较高的区位优势(1.52),矿业值及矿业相关产值分别占GDP总量的7%和50%以上。同时也指出了我省矿业发展也面临后备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尚需提高、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的水平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在新变局下我省矿业绿色、高效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99.
文章以甘肃礼县那家坝一带为研究区,通过传统统计学方法与C—A法对Au、Ag、Cu、Pb、Zn、As、Sb、Hg、Bi、Mo十种元素进行异常下限求取,圈出单元素异常图,并探讨两种方法对研究区元素异常圈定的应用效果,验证其优缺性;通过元素共生组合关系及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Au、As、Sb、Hg为此次研究的综合异常分析元素,进一步地对Au、Sb两种元素进行了成矿预测,共圈出Ⅰ、Ⅱ、Ⅲ、Ⅳ四个成矿远景区,其中Ⅰ、Ⅱ成矿远景区成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00.
王永军  王瑞军 《地质论评》2019,65(Z1):239-240
正红山地区位处于北山成矿带,该区及周边区域分布有较多的铁、铜、镍、金等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植被不发育,基岩裸露,围岩蚀变发育,有利于发挥高光谱遥感的优势,获取高质量的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提取丰富的高光谱矿物信息,同时有利的地貌和自然生态景观,便于后期航空高光谱矿物信息精度的野外验证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