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39473 Pn travel times are inverted to tomographically image both lateral variation and anisotropy of uppermost mantle velocities beneath China continent.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average Pn velocity of uppermost mantle in the studied region is 8.0 km/s and the regional velocity fluctuation varies from ?0.30 km/s to +0.35 km/s. Pn velocities higher than 8.2 km/s are found in the regions surrounding Qingzang Plateau, such as Junggar Basin, Tarim Basin, Qaidam Basin and Sichun Basin. Pn velocitie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are found in western Sichuan and Yunnan, Shanxi Graben and Bohai Bay region. A Pn velocity as low as 7.8 km/s may exist in the region strid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Guangxi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In general, Pn velocity in tectonically stable region like cratonic platform tends to be high, while that in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 tends to be low. The regions in compressive setting usually show higher Pn velocity, while extensional basins or grabens generally display lower one. Anisotropy of Pn velocity is seen in some regions. In the southeastern region of Qingzang Plateau the directions of fastest Pn velocity show a rotation pattern,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southeastward escape of the plateau material due to the collision and compression of Indian Plate to Asia along Himalaya arc. Notable anisotropy also exists around Bohai Bay region, likely indicating crustal extending and possible magma activity therein.  相似文献   
62.
InversionofbreakoutdatafrominclinedboreholesforstressstateoftheuppercrustinJizhong depressionYAN-XIANGYU(俞言祥)andZHONG-HUAIXU(...  相似文献   
63.
引言 1999年12月6日下午2时12分(阿拉斯加时间)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地区发生了一次M_W7级地震。科迪亚克和奥尔德港等城镇及周边地区震感强烈。这次地震引起一些轻微破坏,其中包括科迪亚克的电力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1999年ML7.3级集集地震引起的静态应力变化对台湾周围断层系的影响。我们从两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通过比较主震前后震源机制节面上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对静态应力触发假说进行了统计检验。由于前震显然没有受到主震的影响,这些分布的差异决定了静态应力触发的显著性程度。然后,我们计算了触口断层和梅山断层特定滑动方向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从而估计集集地震后这两个活断层的稳定性。静态应力变化是通过将弹性半空间中的位错理论应用到由集集地震的地表位移导出的三维破裂模型得到的。结果表明,集集地震前后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显著不同,但与静态应力触发假说一致。我们还发现,触口和梅山断层都在浅于10km的深度处于应力影区中。然而,由于大量的余震发生在这些应力影区中,其他的机制,如动态应力,可能是引起这些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65.
为了近实时地测量建筑物的地震性能,最近在一栋24层的楼上布设了先进的地震反应监测系统,这推动了近实时加速度记录和位移及层间位移角计算方面的工作。其中,层间位移角关系到具体结构的破坏情况。目前,这个系统满足了业主关于震后快速输入定量数据进行评估和使用决策方面的需求。现在该系统运行良好,并在以前缺乏强震的情况下,能够记录实时低振幅数据为常规分析和评估所用。此前针对这些数据的研究表明,结构上配置的自带特殊软件的监测系统对于震后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快速评估是一个有用手段。该系统能够用于结构健康监测、评估基于性能的设计和分析程序、长期评估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并可作为可能手段用于长期损伤探测。  相似文献   
66.
从强地面运动随机模拟方法应用出发,针对我国很多地区浅地壳S波速度结构研究程度较低,场地放大和衰减联合效应(简称场地联合效应)估计困难的现状,提出一种用中小地震的数字观测资料确定软基岩场地联合效应的方法. 并采用该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算例,确定出研究区软基岩场地的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67.
从强地面运动随机模拟方法应用出发 ,针对我国很多地区浅地壳S波速度结构研究程度较低 ,场地放大和衰减联合效应 (简称“场地联合效应”)估计困难的现状 ,提出一种用中小地震的数字观测资料确定软基岩场地联合效应的方法 .并采用该方法 ,结合研究区实际算例 ,确定出研究区软基岩场地的联合效应 .  相似文献   
68.
Introduction Developing local attenuation relations of ground motion is one of the key steps in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Because of inadequate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in China,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s used in China are usually developed by using the transforming method (Hu, Zhang, 1983; HU, ZHANG, 1984). To use this method, we need to have both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 of seismic intensity for the studied region and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s of seismic intensity and ground mo-tion…  相似文献   
69.
中国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收集了1991年之后我国西部地区71个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并以此对1918—1989年间176次地震的烈度资料进行了补充,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区和川藏区2个统计单元内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显著不同,应作为不同的分区对待。同时与其他研究者给出的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结果合理可靠,体现了近、远场地震烈度分布的特点,适合于该地区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0.
中国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总被引:92,自引:14,他引:78  
本文利用我国丰富地地震工等震线资料,研究了我国烈度衰减关系分区,并建立了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选择既有丰富的强震记录又有烈度衰减关系的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并利用本文确定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轩换得到相应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