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updated study shows that the taphrogenesis of basement of the Fushun Basin is not a kind of instantaneous process. It intensified gradually and went to extreme in the sedimentary stage of the Guchengzi formation, and then, it weakened rapidly and stopped soon afterwards; the depression did not take place after the taphrogenesis. On the contrary, it almost happen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taphrogenesis. The depression went at a high spe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Xilutian formation, and then weakened gradually in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Gengjiajie formation.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the synsedimentary structure of the Fushun Basin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six stages: slow taphrogenesis and high speed depression to accelerated taphrogenesis and high speed depression to high speed taphrogenesis and high speed depression to retarded taphrogenesis and high speed depression to gradual halt of taphrogenesis and reduced depression to slow depression and gradual halt of depressi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lower taphrogenesis and upper depression"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of the binary structure might be due to the suspension of taphrogenesis and the change of the regional structure stress field, but the depression kept going. The result of calculation combining the analysis of the synsedimentary structural frame, the back-stripping method of 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basin basement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rmo-settlement history indicates that the great sedimentary space required by the "upper depression part" consists of two parts, namely, 40% from compaction of sediments and 60% from slow depression of the basin basement during a long period of time. Gradual halt of the depression in the Fushun Basin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reversal of the lithosphere hot-recession and gravity isostasy adjustment which may be the result of new hot-events in the depths and accompanied invasion of extremely thick diabase sill, thus revealing a new forming mechanism of "fault subsidence at the base and depression on the top" structure.  相似文献   
62.
利用GC/MS对江西修水更新世网纹红土的分子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 检测出微量的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一元正脂肪醇、α-正构脂肪酮等. 易遭受后期改造的含氧分子化石(酸、醇)参数在红土剖面中波动的规律性不明显; 相反, 相对较为稳定的正构烷烃具有很有意义的规律性变化, 其中, 代表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相对变化的正构烷烃比值C27 /C31以及反映低等菌藻生物与高等植物相对变化的正构烷烃比值C15~21/C22~33与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曲线的第4~20阶段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正构烷烃分子化石记录证实了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被认为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更新世网纹红土, 受制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 是我国又一大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3.
抚顺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抚顺盆地基底的裂陷作用并非一种短暂的“瞬间拉张”过程,而是由弱渐强且在古城子组沉积期达到极点,随后迅速减弱并停止;拗陷作用也非裂陷后才发生的,两者基本上同时开始;拗陷作用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速率,直至西露天组沉积期才逐步减弱,并延续到耿家街组沉积期.抚顺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6个阶段:慢速裂陷和快速拗陷→加速裂陷和快速拗陷→快速裂陷和快速拗陷→减速裂陷和快速拗陷→裂陷终止和减速拗陷→慢速拗陷和拗陷终止.构造演化的结果形成了很具特色的 “下断上拗”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可能起因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造成裂陷作用中断,而拗陷作用仍在继续.采用同沉积构造格架分析、基底沉降史反揭和热衰减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上拗”部分所需的巨大沉积空间,40%来自于下伏沉积物的压实,60%来自于盆地基底的长期低速拗陷.拗陷作用的终止,可能是渐新世初期新一轮深部热事件及其伴随的巨厚辉绿岩床侵入,导致岩石圈热衰减和重力均衡调整的逆转.  相似文献   
64.
牛新生  刘刚 《江苏地质》2007,31(4):354-358
野外露头沉积学描述计算机辅助系统的任务是要帮助地质工作者实现野外露头沉积学描述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即利用计算机实现方便的数据录入、存储、管理、输出、辅助分析等。从地质模型分析入手,给出了系统的功能模型、模块划分和数据库模型。本系统的特点是实现了有关地质信息标准化采集、管理和处理分析,可为盆地分析、成岩成矿分析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5.
大巴山前陆西段发育典型的横跨叠加褶皱,清楚地记录了自身构造演化历史,为查明大巴山前陆构造体制转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通过野外褶皱形态分析,结合层面和断层面滑动矢量的观测,获得大巴山前陆西段中生代主要的两期挤压构造应力场,即早期(T3—J1)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大巴山地区受其控制,发生近东西向展布褶皱变形,这期构造变形与印支运动有关;晚期,即J3—K1期间,大巴山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变,本区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挤压转变为近东西向强烈挤压,大巴山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大巴山推覆构造带以断裂活动为主,镇巴—城口—房县断裂带强烈向大巴山前陆逆掩。而大巴山前陆则以强烈的近南北向延伸的褶皱变形为主,早期近东西向褶皱遭受强烈改造,形成大巴山前陆西段较为典型的横跨叠加褶皱构造。这期构造变形是燕山运动早期活动的结果。大巴山叠加变形的研究不仅为研究中国盆—山系统变形特征提供了具体例证,而且对大巴山前陆油气勘探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6.
本文综合应用天气图、静止卫星云图、物理量诊断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27~30日连续大暴雨、暴雨的强降水过程。通过对贝加尔湖高压、河套低压、鄂海低压、副热带高压、冷暖空气、地形等因素,对这次在罕见的连续暴雨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复杂天气背景下的中尺度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得出有预报意义的特征,在今后的暴雨预报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鹤岗市短时临近天气预警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系统通过佳木斯新一代天气雷达实时监测资料、自动乡镇雨量站资料、T213资料和物理量要素分析,找出可能与鹤岗市出现暴雨或强对流天气相关的信息,并把危险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值班员的手机上,同时通过报警,实现危险天气的预警监测。为了提高气象在灾害性天气的快速反应能力,该系统具有各种预警信号的指标说明和模板,通过气象宽带、Internet电子邮件、12121语音、手机短信等将服务产品发布出去。  相似文献   
68.
基于MultiGen Creator构建三维数字小区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数字小区构建意义的基础上,结合MultiGen Creator专业建模软件和Vega可视化仿真应用软件,详细论述了构建三维数字小区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小区场景中对象的分类以及各自的建模理论,并对典型的两种实体在实践上的构建技术具体描述了其在Creator中的实现步骤,体现了该软件在建模方面显著节约面片的功能以及所建模型在Vega系统中实时顺畅显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9.
野外地质测量中手持GPS定位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PS在工程测量、导航定位等应用中所具有的优越性和方便性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野外地质测量中小巧方便的手持GPS机能够起到辅助定点和导航的重要作用,是新时期实现现代化数字地质调查的基础设备之一。但由于野外地形、树木等多路径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测量精度和应用受到限制。针对手持机的特点,通过实际测点分类统计分析各方面因素对误差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出修正方案,提高测量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0.
鹤岗地区大风天气形势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红艳  刘刚 《黑龙江气象》2006,(2):13-14,17
1引言鹤岗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属温带、寒带之间的大陆性气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年平均风速3 ̄4m/s,大风日数20d以上。在大风天气形势分析中,黑龙江省气象台有关人员进行过个例分析。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鹤岗40a大风资料的统计,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总结出鹤岗大风天气形势的几种主要类型,以便准确地预报大风天气。2资料分析2.1资料选取选取1960 ̄2000年40 a鹤岗站的大风(≥17m/s)、北半球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资料和地面形势图,普查40a的大风日的风向、风速,并结合温压场的配置进行大风天气规律的分析。2.2大风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