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山地白桦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植被、地表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 生物量净增量和凋落物量, 以及植被和土壤呼吸的实际观测, 构建了北京山地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 结果表明, 北京山地温带森林总碳密度在250~300 t C·hm-2之间, 其中植被碳密度为35~54 t C·hm-2, 土壤碳密度(深度为1 m, 包括地表凋落物)为209~244 t C·hm-2. 三种森林的植被生物量都处于增加之中, 净增量为1.33~3.55 t C·hm-2·a-1. 凋落物量为1.63~2.34 t C·hm-2·a-1, 群落植被呼吸量为2.19~6.93 t C·hm-2·a-1, 土壤异养呼吸量为1.81~3.49 t C·hm-2·a-1. 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介于5.39~12.82 t C·hm-2·a-1之间, 其中约一半(46%~59%)转变为净初级生产力(3.20~5.89 t C·hm-2·a-1). 碳平衡分析表明, 在研究时段(1992~ 1994)内, 人工油松林是一个较大的碳汇(4.08 t C·hm-2·a-1), 而次生的白桦林和辽东栎林与大气之间的CO2交换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2.
冬小麦田午时冠层温度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分晴日、阴日及不区分阴晴3种情况,研究了湿润与较干冬小麦田午时冠层温度、气温和地温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湿润麦田晴日使用气温预测冠温效果最好,基于最终模型估算冠温的平均误差仅1.03℃,标准差为1.26℃。较干麦田晴日与阴日用地温估算冠温效果最佳,基于最终模型估算冠温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64,1.54 ℃;其估算冠温的标准分别为2.05,1.89℃。用本文统计建模法预测结果的误差低于目前用NOAA影像反演冠温时2~3℃的均方根误差。研究结果也说明使用气温和地温预测麦田冠温是切实可行的。这就为冠温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廉价有效的新方法;同时也使利用遥感影像与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冬小麦需水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水分利用效率成为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但已有研究多侧重气候、土壤、品种因素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以及农艺措施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改善 ,且多将水分利用效率作为衡量农业生产合理性的指标 ,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 ,特别在土壤 植物系统水分动力学、蒸腾 光合优化调控关系、根 冠关系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生理学等与改善水分利用效率有关的基础研究方面工作薄弱 ,理论上尚无较大突破。对农作物的生理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 ,大部分研究工作立足于建立环境因子与作物生理因子之间的定量关…  相似文献   
64.
我国北方4ka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前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调查表明,4kaB.P.前后是我国北方异常洪水多发的时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在这一时期普遍出现不同形式的史前异常洪水事件.异常洪水事件的出现与当时的降温事件有密切的关系,气候变冷引发的相对湿度加大和降雨量增多可能是造成这次异常洪水事件的主要原因.出现于华夏文明诞生前夕的史前异常洪水事件对华夏文明的演进势必会产生重大影响,在黄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和下游的黄淮海平原,异常洪水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导致这些地区早期文明的衰落;而位于我国地貌大势二级阶梯与一级阶梯之间的中原地区,尽管洪水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但它并没有导致早期文明的衰落,恰恰相反,先民们利用有利的地貌条件,通过与洪水的争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华夏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65.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具有模糊性,简单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结果存在不足,笔者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进行地下水质评价与分区的复合模型,并以MATLAB为平台开发了模型计算的常用函数。尝试将模型应用于抚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66.
文章结合对苏锡常进行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地探讨了环境污染与社会经济等人文因子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式,结果表明:当环境污染分指数(经过了正相关处理,其值越大表明区域受到的环境污染影响程度越小)、社会经济分指数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这时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也出现相应的变化趋势;当环境污染分指数、社会经济分指数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这时如果环境污染分指数值与社会经济分指数值的年变化率值之和大于0,则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值的年变化率为正,即生态环境质量出现相对地提高,反之亦反。  相似文献   
67.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地下水动态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定贵  郭青  王学军 《地球学报》2003,24(5):475-478
RBF网络具有结构自适应确定、输出与初始权值无关的优良特性。以matlab为平台将该网络应用于某地的地下水动态模拟与预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训练样本集与检测样本集的构建、原始数据的预处理、神经网络的构建、训练、检测及结果评价整个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还与BP网进行了对比,认为,RBF网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地下水动态模拟与预测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68.
山西关帝山森林上限附近植被的性质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山西关帝山是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第四高峰,对气候指标的推算表明,关帝山主峰孝文山接近气候意义的林线,对其森林上限附近植被空间格局和性质的分析有助于认识中国东部暖温带高山林线的形成机制。通过野外调查和植被数量分析,探讨了关帝山森林上限附近植物群落的类型、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梯度、植被的性质等理论问题,初步得出:(1)气候和地形条件共同决定关帝山森林上限附近的植被格局;(2)对植被性质的分析表明,关帝山山顶植被为亚高山灌丛和亚高山草甸,不具备高山带的性质,验证了根据气候数据进行的推断;(3)关帝山森林上限附近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增加而上升,不同于暖温带具有高山带的山地。  相似文献   
69.
对贵州中部小河水库的沉积物柱芯XS-1进行矿物磁性分析(χlf,ARM,IRM20mT,SIRM 和IRM-300mT)并计算了HIRM,χARM 和χARM/SIRM。主要根据沉积物的矿物磁性特征, 将这一岩芯的主要部分划分为11个小段。 通过解译这些矿物磁性参数,结合完成的137 Cs、粒度、TOC和C/N比值分析结果,定性地推测了过去45年(1960~2005年)小河水库所在汇水流域内的土壤侵蚀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阶段平均磁性参数的主成分分析,得到各阶段土壤侵蚀的相对强度变化的定量信息,并结合人类活动和降水资料初步探讨了影响土壤侵蚀的相对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960~1968年、1973~1974 年和1998~2000 年是小河流域内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3个阶段。1960~1968年人类砍伐树木是造成该阶段土壤侵蚀强烈的主要原因,而1973~1974年和1998~2000年流域内土壤侵蚀强烈则是由于降水的偏多造成的。1968年以来,夏季降水是影响土壤侵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协调度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以往在利用协调度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时,大多采用两段叙述的分段函数,假定所有序参量的功效性都是单向的,非正即负。然而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中影响系统发展与演化的各个序参量对系统有序的功效并非都是单向的,某些序参量的功效可能会发生正负性的转变。因此,针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特点,有必要在功效函数中引入第三段函数,改进传统的功效函数和协调度函数,以建立更适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研究的协调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广州市天河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进行实证评价,结果显示天河区的土地利用系统基本有序,发展比较协调,但距离最优状态尚有潜力可挖;环境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较为欠缺,在未来用地挖潜的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