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1篇
  免费   951篇
  国内免费   2612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08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6817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2年   6篇
  1950年   9篇
  1948年   9篇
  194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安徽董岭花岗岩类的构造特征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怀宁董岭花岗岩类底辟滑覆构造体系是长江中下游地域独特的构造形式。花岗岩底辟构造是在中生代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背景下通过气球膨胀机制侵位至盖层内(燕山期),形成了围绕董岭几何中心的环状或半环状接触变质和韧性变形岩块。该花岗岩类其内部变形明显,岩相分带、分期清晰,围岩顶盖保存完好,围岩变质均匀,变形强烈,滑覆断层发育,糜棱岩典型等为特征,是一个罕见的盖层中花岗岩类底辟构造。后期在其北侧和东侧被月山—白子山冲断岩块所超覆。  相似文献   
62.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个新生代时期,为探索该区域新生代早期的剥露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该岩体新生代早期冷却事件是岩浆冷却单一作用的结果,还是受快速剥蚀作用的影响,目前仍然存疑,需要定量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的岩石地化和年代学数据,对次林错花岗岩开展了锆石饱和温度和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研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次林错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介于647~705℃之间,属低温花岗岩。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的最小围岩温度为160~120℃,对应深度约为3. 7~5. 0 km。结合锆石和磷灰石(U- Th)/He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该岩体在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67~40 Ma)经历了一期剥蚀量至少为2 km的快速剥蚀事件。已发表成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快速剥露事件可能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存在的构造剥蚀事件,新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与印亚板块的初始碰撞可能是触发此次大规模区域剥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付伟  赵芹  罗鹏  李佩强  陆济璞  周辉  易泽邦  许成 《地质学报》2022,96(11):3901-3923
传统认为中国南方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可划分为以“足洞式”为代表的重稀土型和以“河岭式”(或“花山式”)为代表的轻稀土型两种矿化类型。然而,近年来发现的许多矿床(如清溪、寨背和馒头山等)的赋矿风化壳中出现了轻稀土矿与重稀土矿并存现象,表现出特殊的“上轻下重”双层矿体结构。这指示了除重稀土型和轻稀土型之外,还存在着轻重稀土共生型的过渡类型。本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成矿类型的若干典型矿床系统对比,指出成矿类型的多样性与母岩性质密切相关,尤其是母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稀土载体矿物属性是制约成矿类型变化的关键因素。统计数据表明,从重稀土型→轻重稀土共生型→轻稀土型,成矿母岩的全岩稀土总量变化不大(ΣREY: 200×10-6~450×10-6→200×10-6~500×10-6→200×10-6~800×10-6),但轻重稀土配分值出现较显著的区间性差异(ΣLREE/ΣHREY: 02~1→1~5→2~10)。与之同时,母岩中能为离子相稀土提供物源且具有重稀土配分属性的稀土副矿物类型和数量明显减少,这与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中重稀土分量占比的降低趋势也互相匹配。该结果指示,以往认为重稀土配分母岩形成重稀土矿床、轻稀土配分母岩形成轻稀土矿床的传统观点需要外延,即一部分具有低度轻稀土配分属性(1<ΣLREE/ΣHREY<5)且含有丰富易风化稀土副矿物的母岩还可能形成轻重稀土共生型矿床,该认识可为今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工作提供新的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64.
北京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穹隆及伸展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建新  曾令森 《地质论评》1997,43(3):232-240
北京云蒙山花岗岩为一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穹隆,花岗岩穹隆的叶理普遍发育,叶理轨迹基本平行于穹隆的外部边界,并显示出从核部到边部逐渐增强,东南侧明显强于西北侧的特点。变形构造研究显示,花岗岩穹隆的边部及围岩中普遍存在不同层次及不同运动方向的伸展构造。东南侧以具河防口-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为特征,剪切运动标志显示为从NW-SE的正剪切运动,有限应变分析估算其剪切位移量在10km以上,剪切带上部被河防口正  相似文献   
65.
溧阳震区地壳深部结构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法所测得的漂阳震区地壳深部主要界面的构造图。简要地讨论了溧阳震区深部构造与震中分布的关系,认为溧阳两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较厚的花岗岩质层中,其深部构造特征表现为上地幔隆起、或界面埋深变化剧烈的梯度带,同时又处于两组以上深断裂交汇的特殊部位  相似文献   
66.
论华南志留系对比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8,自引:13,他引:25  
戎嘉余  陈旭 《地层学杂志》1990,14(3):161-177
<正> 中国志留系的划分与对比,始于20年代。李四光等(1924)和谢家荣等(1925)研究了三峡地区的志留系,将其全部划归下统。孙云铸(1943)从沉积旋迴角度提出了我国志留系划分的三个阶段,后又发现相应的笔石辅以佐证(孙云铸1957、洪友崇1958),将峡区的志留系分别与英国的 Llandovery,Wenlock和 Ludlow三个统对比。这个方案得  相似文献   
67.
芙蓉超大型锡矿床与骑田岭A型花岗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该矿床中几种矿石矿物的Pb同位素特征为正常铅,且具有同源性,与“南岭燕山期锡矿床”Pb同位素特征吻合。骑田岭岩体不同单元花岗岩的长石铅和全岩铅亦为正常铅,其特征与“南岭省含锡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特征相似。矿石铅和长石铅主要来源为上地壳,混有少量的下地壳和地幔源铅,且两者间也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68.
密坑山锡矿田位于江西省会昌县西南约40km处。该区为一晚中生代破火山,火山岩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口周围环状及放射状断裂发育,火山口中心为浅成相的密坑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央岩株侵入体所充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淘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一岩体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9.
华南地区晚二叠和晚三叠世煤中稀土元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南地区贵州六盘水、江西乐平、露庆和湖北黄石矿区晚二叠和晚三叠世煤层的稀土元素ICP—MS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研究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含萤分布特征、赋存特征、配分模式以及地质控制因素。含量分布表明晚二叠世稀土元素含量总体高于晚三叠世;煤中稀土元素与灰分成正相关关系,部分煤样品由于有富稀土元素的重矿物组合的存在而出现稀土元素的异常高值;同一矿区、同一时代煤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区同一时代和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煤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较大差异;煤的沉积环境,煤中无机矿物组成以及海水的影响是控制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70.
广西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有大量的闪长质包体,包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显微结构、矿物组合及化学组成等特征显示其岩浆快速结晶成因。它们的主量元素在相关图上呈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在微量元素方面,包体和寄主花岗岩都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用锆石饱和温度和角闪石成分估算了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结晶的温度和压力表明,它们的结晶温度和压力条件相近,分别在793—824℃和(3.5—5.1)×10^8Pa范围内。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也表明,里松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基本同时结晶,但壳幔比例和来源有所不同。这些特征总体上说明了里松闪长质包体可能是两种岩浆混合时不完全消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